三审制对图书出版的重要性

2020-03-16 05:43王峰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3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责任制重要性

王峰

摘  要:在图书出版的编辑工作中,第一要务就是保证图书的质量,图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出版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图书的质量就成了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书的“三审制”作为《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每位图书编辑都应该严格执行落实,这样才能保障图书的出版质量,提高图书的出版水平,本文重点阐述了三审制对于图书出版的重要性。

关键词:图书出版  三审制  责任制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1(c)-0248-03

The Importance of Review System for Book Publishing

WANG Feng

(Times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Changchun,Jilin Province, 130118 China)

Abstract: In the editor of the book, the first priority is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book. The quality of the books directly affect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er.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the book is published priority. Book " review " as a "book quality security system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safeguard mechanism, each book editor should strictly carry out implementation, so as to ensure quality of the publication of books,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view system for book publishing.

Key Words: The book publishing; Review system;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ortance

图书的“三审制”作为《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每位图书编辑都应该严格执行落实,这样才能保障图书的出版质量,提高图书的出版水平。

1  什么是图书的“三审制”

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又称“三审责任制度”,是指由初审、复审以及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这是我国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

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于1997年6月26日发布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第二章《编辑出版责任机制》的第八条中指出:“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选题获得批准后,要做好编前准备工作,加强与作者的联系。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審、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査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1)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要写出初审报告,并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2)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复审应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做出总的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3)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根据初、复审意见,主要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等方面做出评价。

2  图书三审制的目的及作用

对出版单位来讲,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只有保证图书的质量,才能实现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所以,图书出版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书稿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通过图书三审及编辑加工,来发现和解决书稿中存在的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保证和提高书稿的质量。

就三审制的程序而言,从编辑的初审,到编辑室主任的复审,再到总编辑的终审,具有由下至上递进的特点,而这种递进又同时具有前一审级服从后一审级,后一审级制约前一审级的特点;就三审制的目的而言,因为三审制中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也具备了后一审级督察前一审级和不同审级之间朴素补充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体现出了三审制的作用:力求保证对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或知识储备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或马虎疏漏等原因而导致的失误。

3  图书三审制各审级的要求及责任

在图书三审制中,三个审级的职责和任务各有不同。

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初审者作为三审制中第一级审稿人,所承担的工作量是三审中最大的。初审者要通读整部书稿,对书稿的内容、体例、文字水平以及书稿中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出版价值等进行全面审核和研究,并对作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对稿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对书稿可能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预估,综合上述所有情况,对稿件是否可以出版、是否需要退修以及如何修改、是否需要外审等做出判断,并撰写初审意见。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把握不准的内容,一并写入初审意见,请下一级审稿人审核。之后,初审者将初审意见连同稿件一起依次报送给复审、终审,由终审者做出最终决定。

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是三审制中的第二级审稿。复审要审读稿件的全部内容,对书稿的质量、价值等要进行审核和判断,并解决初审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认可,或反对,做出总体的评价。复审在审稿中,除通读稿件外,还需要对稿件的政治倾向性、重大论点、重大原则性问题等方面进行审核,如果复审发现初审未尽到职责,可以把书稿退给初审,要求初审者重新审稿。复审在审稿结束后,可撰写复审意见,如果复审意见和初审意见存在较大的分歧,复审者应该在复审意见中阐明自己观点理由,以供终审参考判断。

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终审又称决审,是三审制中的最终一级审稿。终审者主要审查书稿是否符合出版要求,是否有违背法律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的情况,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在审稿过程中,还要从出版单位的角度出发,审查书稿是否符合本单位选题结构、品牌营造及特色等方面。对一般的稿件,终审者可以重点抽查审读部分内容,对重点的稿件或者内容较大的稿件,应该进行全面审读。在此基础上,终审者应对初审意见和复审意见有全面了解,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意见。如果终审与初审、复审意见不同时,可召集初审和复审一起讨论,互相交流沟通,以期达成一致。书稿的最终处理意见由终审者决定。

4  图书三审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图书质量保险体系》中,对编辑工作中的三审制做出一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出版单位不能完全落实,这也暴露了一些出版单位管理上的漏洞。据相关数据表明,图书三审制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审报告书写不规范。有些编辑由其是新编辑在填写初审报告时,直接写上了“同意出版”字样,殊不知无形中行使了终审的权利。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书稿符合出版要求,达到出版水平,建议发稿,提请复审” 。

三审变两审。按规定,书稿必须经过三审环节,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但有的出版单位初审和复审由同一人担任,这样不能及时发现书稿的问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让无资质的人员审稿。图书的三审制度是出版单位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出版单位对图书出版的掌控。但有的出版单位违反规定,将应该由出版社编辑人员完成的三审工作外包出去,让没有发稿和审稿资质的人员承担三审工作,还有的出版单位让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图书的责任编辑,这都是违规行为。

三审人员不认真看稿。有的稿子虽然也经过了三审,但三审人员不认真看稿,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责,存在工作失职的情况。

5  落实图书三审制

任何出版物都不得含有《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禁止出版的内容:(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5)宣扬邪教、迷信的;(6)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必须严格落实三审制度。

近年来,图书三审制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一些出版管理部门的重视,不少省市已经加强了对图书三审制的管理,一些出版局已经把坚持和强化图书三审制作为出版工作重点,也制定了一些加强管理的举措,如定期对书稿的三校三审样、三审单进行抽检,评选优秀出版物等。

作为出版业从业人员,笔者认为落实三审制应该做到下面几点:(1)让三审制名副其实。在审稿过程中,三审人员各司其职,认真审稿。审稿过后,除了在三审意见上签字外,也要在纸样上签字,纸样留存。出版单位可以实行责任划分,各审级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便于考核管理,对三审人员有奖有罚,提高三审人员的责任心。(2)提高编辑人员的整体素养。无论是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首先要具备的就是政治素养,对国家政策方针有正确的解读、对出版方向有明确的把握、对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有一定的认知。

编辑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一名优秀的编辑,应该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为各种精品出版物保驾护航。在出版相关图书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不可能真正做出优质的出版物。

編辑作为出版人,除了要具备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外,还要具备专业素养。编辑的专业素养包括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主要表现为 “政治思想的认知能力”“选题策划能力” “判断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社交活动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图书的责任编辑是一部书稿的主要责任者,图书的编辑工作决定着出版单位的工作质量、效益和发展方向。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而编辑正是这个中心环节中最重要的人。出版工作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关键在于出版物的文化含量和总体质量。所以,编辑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注重意识的培养,加强提高工作效率,研究新形势,不断创新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出版事业。

(3)出版优质选题。出版单位应该优化选题结构,控制出版物的“量”,提高出版物的“量”,第一个量是指数量,第二个量是指质量。如果一味地追求生产规模,出书品种过多,抢时间,赶进度,势必会减化三审,不利于提高书稿质量。

6  结语

图书三审制是一种切合我国编辑队伍实际状况的审稿制度,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基本制度,从初审到复审,再到终审,体现了各审级之间互相补充和互相制约的特点,三级审稿可以大大降低因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和失误。只有在这种审稿制度中,才能充分发挥各审级人员的长处,有效地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

我国的编辑队伍现状,是一支老中青三代结合的队伍,从资历、经验、业务的整体水平上来看,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这也正代表着初审、复审、终审的三个层次。三审制正是从这样的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各个水平层次的编辑组织起来,在审稿工作中发挥各自所长,同时也是一种老带新的传承。

图书三审制不是“三签”制,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希望所有编辑可以肩负起编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认真落实图书三审制,为出版物的质量保驾护航,从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朱胜龙.编辑三审制:图书质量管理的软肋[J].出版参考,2016(31):10.

[2] 周欢.图书出版稿件“三审制”之实践与体会[J].科技与出版,2016(12):45-48.

[3] 侯明.三审制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编辑研究,2018(00):233.

[4] 张岩峰. 吉林出版集团图书项目质量过程控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5] 周欢.图书出版稿件“三审制”之实践与体会[J].科技与出版,2016(12):45-48.

[6] 仝欣.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责任制重要性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