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大运河

2020-03-16 05:59陈泰龙
金山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书场圆木糯米粉

陈泰龙

编者按:

晚风中,夕照下,江河交匯,百舸争流,运河水静静地流向长江,如一幅美妙的画卷。

凉爽是跟着风进来的。

风已经有点大了,御桥港却依旧不见涟漪。按照传统文化的理解,地名一旦靠上“御”,就和皇上有关,也就有了气势。御码头,御带桥,无不因为这个“御”,向你诉说着当年的排场和荣光。这是一种固化了的思维,我似乎也跳不出这一定势。我住的那个小区,门牌上写着“御桥港路3号”。“御桥港”,一个多么有冲击力的名字,每一次与之对视,都觉得眼前应该是一片辽阔,水随天去。否则,那浩浩荡荡的皇家船队怎能停泊于此?

老街坊说,御驾亲临于此的是乾隆。这或许是个美丽的传说。传说的源头是乾隆六下江南,走的都是大运河。和御桥港路垂直有一条河,叫团结河,是御桥港的支流。当地一位已经进城的“农户”告诉我,团结河途经大运河流入长江。大运河为乾隆下江南提供了如此的便利,这一点是隋炀帝没想到的。炀帝有下江南的念头时,最初是考虑撒一些绿豆在地上,搞“陆地行舟”。实践下来行不通,便开挖了大运河。这个故事是小时候听长辈们讲的。隋炀帝下没下江南,长辈们没说;他们和那个老街坊一样,说到下江南便是乾隆。

大运河让乾隆受益,沿岸的城市自然也受益。镇江迈进工业化的时候,只有三个半烟囱,运河边上就落户了两个,一个叫面粉厂,一个叫火柴厂。大运河离两个厂还有里把地的时候分了个岔,一条拐了个弯,向西北往金山公园流;一条过了桥向东北往长江流。流入长江的自然有御桥港的水。御桥港的水来自城南的大山里,流到这里仍然是碧清的。两岸的娃娃们可高兴啦,扑通扑通就跳进了夏天的河里,完成了从“狗刨式”到“自由泳”的飞跃。分岔前的河岸有一道长堤,堤上天高云淡,堤内芦苇萋萋,沿堤散落的,是一个个垂钓的“渔翁”。

这段有着田园式乡愁的运河,乡人称之为运粮河。它从两个厂之间流出来,没多远就进入长江。江边铺着长长的铁轨,以装卸货物为主的9号、10号码头就靠着铁路,构成了水水中转、水陆中转的枢纽优势。码头上多的是圆木,由火车一车皮一车皮从遥远的地方运来,堆在码头上像一座座小山。圆木很粗,多是大树的主干,一人合围抱不过来。这些圆木,有的被扎成木筏,泡在江水里,然后编成船队驶向远方;有的用板车拖到火柴厂做火柴。圆木上有厚厚的树皮,对厂家来说,这些树皮“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对居家过日子的而言,却是很好的柴火。那时,家家烧煤炉,由于煤炭凭票供应,不少人家都晚上熄早上生。生炉子,柴火有讲究,一点就着是最好的。树皮的优点是容易着火。当然,树皮更多的是用来烧大灶,蒸馒头煮饭,都少不了大灶,大灶煮的饭远比炉子煮的香,尤其是锅巴,是煤炉望尘莫及的。乡人十分珍惜这份美好的馈赠,常三五成群,像到郊外挖野菜一样,约约伙伙去码头扒树皮。拐向金山公园那条河的边上,有许多加工面粉的小作坊。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加上大年初一吃汤圆的习俗,每年冬至前,这些小作坊就忙起来了,加工糯米粉的排成长龙,常常天不亮去排队,下午三四点钟才摊到你。冬日里,在老街上走走,会看到许多人家在路边,用木凳撑着圆圆的匾子晒糯米粉,那是在“挤干”加工带来的水分。碰上雪后初晴,沿街的雪地上,散落着一只只盛着糯米粉的匾子,很有意趣,分不清是地上的雪白,还是匾子里的糯米粉更白!

类似的回忆可以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或更后一点,彼时我和运粮河的距离是一座山,向西绕过云台山,便可抵达运粮河;向东,走几乎同样的路,便是古运河。河滨公园滨的就是古运河。公园里有书场有茶社。书场以讲扬州评话为主,跟大人去听书是儿时的一大快乐。坐在书场里,情绪跟着说书的跑,有拍案叫好的时候,也有替古人流泪的时候。父辈们识字不多,许多经典故事,如《水浒传》中的“武十回”“宋十回”、隋炀帝陆地行舟、乾隆皇帝下江南等,他们能说得头头是道,功劳应该归于书场。扑克牌是茶社长盛不衰的节目,在经历了“争上游”“打八十”“抢千分”“斗地主”“掼蛋”的演变之后,打牌也从茶社移到公园的亭子里、花架下、石凳上,打不上牌的,站在旁边看斜头,一看就是一下午。从河滨公园往北,走不多远,河水就从京口闸入江了。这一段虽然临江,却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工厂,现在想来,工厂从运河边再次走进视野,已经是“花落”苏南运河了。

运粮河、古运河,有的是故事、传说和回忆,如今已经不走船了,黄金十字水道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苏南运河的肩上。眼下,正是盛夏时节,苏南运河进入大忙季节,河上的船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有一年,在无锡的一个江南小镇过暑假,运河就在家门口。河上有座桥,是小镇纳凉的好去处。晚饭后,小镇的人晃悠晃悠就到了桥上。桥上也没有什么风景,只有汩汩流淌的运河和运河上跑的船。河上的船满载货物,一艘艘地,鱼贯而来,那架势就像早晨上班时南徐大道上跑着的车。不同的是,船不要“吃红灯”,一眨眼的工夫就从桥下过去了。桥上的凉风在夕照下更加宜人,小镇上的人一边指着船,一边兴奋地说着船的去向;而我,却想着船的来处,它们或许就是从谏壁闸过来的!

谏壁闸是苏南运河的起点。开闸的时候,从运河往长江去的船多半是空的,回来的,一般满满当当。前不久,在团结河边上碰到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平时做IT,帮着父母忙忙苗木;丰水期,也就是盛夏时节,其工作地点便移到谏壁闸外的长江上,将大船上的货物驳到苏南运河来的小船上,凌晨三四点才回家。苏南运河镇江段全长42.6公里,船舶年货运量达1亿多吨,接近长江主干道的货运量,是京杭运河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航段之一,每天从长江过闸的船达350艘之多。这么多的船排成队,是何等的阵容!让黄金水道出黄金,是这座城市不懈的追求。2007年,从谏壁闸往下,苏南运河镇江段实施“四改三”整治工程,将四级航道改造升级为三级航道。整治后的苏南运河,河面净宽达90米,可供1000吨级的船舶航行,成为内河的水上高速。到那时,无锡江南小镇的居民,凭桥远眺时,看到的将是另一番风景。

船过谏壁闸,江河交汇,百舸争流。晚风中,一拨一拨的人,伫立或徜徉于岸边,欣赏那夕照下的桨声帆影,看着运河水静静地流向长江,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所幸的是,这样的美丽画卷正一步步地向我们靠近。挨着船闸,有家造纸厂,每天排向河里的废水翻着白浆、飘着异味,岸边不忍久立。如今这家厂已关掉,厂房空在哪儿,“锈”带变成“绣”带不再是遥远的梦。

猜你喜欢
书场圆木糯米粉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弹回的圆木
糯米粉包覆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的试验研究
预糊化淀粉对糯米粉糊化、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扬州书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