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区域古民居雕饰艺术研究

2020-03-17 04:11张永权
雕塑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陇南古民居雕饰图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当下开展陇南古民居原址抢救性保护,深入挖掘研究其雕饰文化艺术,对地域性文化传承以及文旅产品研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甘肃陇南、古民居雕饰、艺术特色

甘肃陇南区域古民居大多数为清代修建,有少数远至明代近到民国初年,不同年代民居的砖木石雕风格迥异,明代、民国时期的雕饰简约大方,清代的雕饰繁缛豪华。陇南地处陕甘川毗邻区域,南部区域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北部地区丘陵延绵土地广袤,建造民居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资源条件大不相同。南北区域古民居的布局、结构、雕工、材料、造型各有差异,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陇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特色。陇南古民居建筑构件上雕刻的纹样表现题材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表现自然物象和表达主题思想两个层面,从表现自然物象方面分人物花卉、鱼虫鸟兽、装饰图案类,从表达主题思想方面分祈福求祥、辟邪禳灾、忠孝仁义类。作品风格呈现出了多样性的艺术风格:从雕刻技法看,浮雕、透雕、圆雕均有体现;从造型语言看,有装饰、写意和写实之别;从镌刻工艺看,有粗狂和精巧之分。

一、木雕艺术特色

陇南古民居木雕有:垂花门、格心扇、绦环板、裙板、窗棂、雀替、斗拱、花板等,雕饰作品具有制作精美华丽、蕴含民俗文化的艺术特色。雕刻手法丰富多样,线雕、浮雕、透雕、嵌雕、贴雕等多种表现手法分别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其表现题材有丰富而多样,把自然景物、故事传说和图案装饰巧妙结合,在遵循木雕基本营造法度的前提下进行着微妙的变化,在雕刻手法的繁缛简约之间、经营位置的穿插争让之中,总能巧妙地避开雷同之处,既能体现房屋主人的精神文化追求,也能传递木雕工匠的生活经验讯息。尤其是取材于生活生产实践的内容,传递着陇南民间木雕艺术的鲜活生命,在诗情画意之妙、农耕文化之乐中展现传统文化,既是地域性民俗文化的体现,也是当地民众生活生产状态的艺术再现。

陇南古民居穿斗式居多,尤其是四合院建筑内墙几乎都用木结构完成,从而给工匠们给予了充分施展木雕刻技能的空间,但为了不破坏建筑结构力学,雕饰的重点选择到门窗之上,使整座房屋的装饰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其中门窗雕饰最具特色,隔扇门(图1)心扇、绦环板、裙板以华丽精美见长,图形布局繁杂而不乱、细微而不碎,通过工匠们娴熟考究的木刻技法进行制作,雕刻线条穿插疏密有致、结构关系安排复杂多变,形成了构思布局巧妙、镌刻技术精湛的鲜明特色。工匠在表现物象造型方面注重形神兼备,把物象之间的布局合理穿插揖让,将形式美与造型美有机结合。相同形状的构件施雕过程中力求变化,在雕刻手法统一的时候题材选择进行变化,题材内容对称重复时从造型动势、镌刻技法上进行调整,增强了民居木雕艺术的视觉艺术表现力。木雕雕刻技术细微处行刀精巧流畅纹理清晰可辨,把物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概括夸张有法、精微写实有度,将写实性雕刻与艺术性表现高度融合,充分展现浑厚而凝重的视觉效果,增强了木雕艺术作品特有的古朴趣味。这些门窗木雕作品表现丰富题材、雕刻技法娴熟,充分展现了木刻工匠们精湛的雕刻技术和朴实的艺术追求。

陇南古民居枋梁架柱、攒头榫卯、扇门窗上的木雕图案风格凸显,将广泛的表现题材融入了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房梁门窗上雕饰后使民居呈现出繁华的风貌,隐藏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内容,借助象征和谐音思想观念,孕育了屋主人子孙繁衍、长寿安康、避凶趋吉等生活理想。可见木雕作品内容中孕育着屋主人家族的生活信仰、習俗观念、道德伦理、情感状态等精神内涵,展现了传统民间木雕技术与地域性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特性,也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存状态,将传统哲学思想融会贯通,昭示家族子嗣耕读传家、与人为善等教化思想。

二、砖雕艺术特色

陇南北部地区古民居主要用砖雕图案装饰屋脊、屋檐和墙体,在墀头、山花、墙面、脊板、望兽、瓦当、滴水中分布有精美图案,其中墀头雕饰图案最为精美。这些砖雕作品将写实写意、变化统一、人文自然、艺术文化紧密结合。砖雕技法有塑、雕、镂、刻等形式,并囊括阴阳线刻、高浅浮雕、镂空镶贴等技法。大多数作品在造型时采用精微的雕塑技巧,精巧和纤细是陇南古民居砖雕的风格,从而体现出了形象逼真、造型精准、动态自然的艺术特点,既具有雕塑作品敦厚凝重的艺术效果,也具有清新飘逸的艺术情趣,更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

砖雕作品同时借鉴了中国画的表现技巧,使得每件作品变化多端,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形成了陇南古民居砖雕独特的审美情趣。大多数砖雕作品的总体构思到局部形象的塑造,从物象动态安排到细节刻画都一丝不苟,遵循微小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力求弱化了程式化的表现形式,从精微变化中追求物象表现的内在精气神。其中,墀头砖雕(图2)作品精美绝伦,往往由数层图案镂空完成,工匠们的镌刻手法非常娴熟,善于追求表现物体细节的微妙变化,物象整体与局部之间又能重叠呼应,使砖雕塑、雕、刻浑然一体,具有极强的立体视觉效果。另外,工匠们在砖雕创作过程中物象造型喜欢表现自然物象,对形象的表现融入了他们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并非是完全照本宣科地描摹自然物象,往往将表现的自然物象进行提炼概括,巧妙地穿插装饰图案,突出了主体并增强了装饰趣味,成功地再现了自然物象的艺术表达,从而将砖雕作品造型表现的写实性和意蕴表达的写意性达到了完美结合,充分表达了砖雕工匠们热爱自然、再现自然的质朴艺术修养。

砖雕图案多采用寓意吉祥主题表现场景人物、故事传说、鸟虫走兽以及图案器物等。从表现题材中传递着民俗心理精神需求的文化现象,以祥瑞题材为主,蕴含着福禄喜庆、长寿安康、怡情养性、道德伦理、除凶避灾等文化现象。砖雕工匠们经过一个长期的雕刻实践,将砖雕作品的内容表达和形式表现做到了成竹在胸,从而创造出了大量独具特色的砖雕艺术作品。古民居中的砖主要起对房屋檐梁、墙体防风避雨的基本功用,虽然客观作用在于保护房屋木土裸露结构不受损,但通过工匠施雕后则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所以主观上则是屋主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表现。欣赏这些在区区方寸的青砖上雕刻的图形,品味其蕴含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精神寄托内涵,能够映射出当时经济社会民众生活的零星片段,也能初步了解屋主人和修造者双方的审美情趣,更能够触摸到砖雕作品蕴涵的地域性民俗传统文化信息。

三、石雕艺术特色

陇南古民居以石为基并在门枕石、月台石、垂带石、柱础和影壁上施雕,工匠们凭借独特的构思风格、娴熟的镌刻技法、精美的艺术形象,彰显着朴实的审美情趣,表现了执着的艺术情怀,传达出深邃的文化意蕴。

石雕大多属于高浮雕,雕刻层次错落有致,石匠们的雕刻技法多变、雕刻刀法洗练娴熟,阴阳线刻转折流畅、镌刻精微、疏密得当、穿插有致,线与体之间也能遥相呼应紧密结合,大体面的凹凸造型上附著精美线条,使整体中不失工整细丽,特别是在物象细部表现时精到至佳。月台和影壁(图3)上的石雕作品尤为精妙,虽然是石雕作品,但能体现出一种立体画的艺术特点,从构图上能独立成画,构思上借鉴中国花鸟画之长,造型上做到了雕琢精准,呈现出来的石雕作品构图饱满、动态优美,把石刻的敦厚质感和立体造型有机统一,能够表现石雕作品的地域性艺术特质。

石雕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紧紧围绕民俗文化,寓意“多子多福、衣食无忧、五子登科、连升三级、福寿安康、喜事连连”等;在鸟兽出现的数量上也进行了吉祥数理的安排,崇尚“福寿双全、连升三级、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大顺”等文化内涵。有时还把祥瑞动物题材进行生活化处理,搭配人物、花鸟与祥瑞动物遥相呼应,用精巧的构图填充画面,使之更加和谐祥瑞浑然天成,从而减少了神秘与荒诞气息,让程式化的传统题材富有生活气息,增加了生动自然的艺术情趣,呈现出雅致朴实的视觉美感。

石雕作品也能巧妙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手法,充分展现了普通劳动者原始、朴实的审美情趣。从文化层面寄托着劳动人民祈福纳祥、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展示了屋主人当时衣食丰盈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民间石匠钟情自然、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更加传达出了和谐共处、勤俭持家、传承孝道的家族传统美德。

综上所述,甘肃陇南的历史文化信息或多或少地在古民居雕饰纹样、主题思想中有所流露,从而使古民居雕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民俗特色。陇南古民居雕饰作品善于把生动的生活情节和传神的物象塑造相结合,将木石砖建筑构件用雕刻艺术再现社会历史、民俗风貌和生活理想,蕴含着记录生产、热爱生活、讲述历史、诵求安康、规戒教育、寄情自然等传统文化思潮,承载屋主人的经济基础、文化生活、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讲述着本地域的民俗民风、政治历史、生产劳动故事。当下开展陇南古民居原址抢救性保护,深入挖掘研究其雕饰文化艺术,对地域性文化传承以及文旅产品研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南喜涛.天水古民居.甘肃人民出版社[M].2007.7.第1版.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2011.01.第1版.

[3]张永权.陇南古民居雕饰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5. 第1版.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丝绸之路陕甘川毗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其生态保护研究(17BGL213)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