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C教学模式与高中生物学教学整合的价值探讨

2020-03-17 09:29刘思佳邵淑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

刘思佳 邵淑丽

摘  要:EIC教学模式是指以“以环境为学习的情境”(Using the Enc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该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习者融入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在一定的情境下,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本文从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探讨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EIC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学习者生物学核心素养以及提高我国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EIC教学模式;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05-02

1998年,由美国12个州的教育专家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在州教育与环境圆桌会议上提出了—要以环境作为学习的情境(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的教学模式,即EIC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其教育目的、教学结构以及评价标准。EIC教学模式强调在自然或社会环境中设立教学情境,以真实的环境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学科综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学习者主动去发现探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与学科知识有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习者渗透环境教育。

1.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EIC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学理念层面

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EIC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自然或社会环境来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在向学习者传授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学习者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的学习观念的形成。当代的教师不应仅仅将学习者视为只能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习者能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积极地发现问题,科学的分析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或团队合作学习来有效的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兼顾了基础知识与概念的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引导学习者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可以达到全面的提升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2)教学内容层面

EIC教学模式着眼于对实际生活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的关注,使教学活动更贴近于现实生活。科学来源于生活,进入新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以满足当代学习者的需要,传统的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过于空洞、刻板,不利于学习者思维的发展,面对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复杂多变的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该因地制宜,灵活的组织教学内容,选择与学习者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者是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性课题,将独立的学科知识与自然、科学与社会问题的相整合,以达到综合性教学的目的。

(3)评价体系层面

立足于对学习者多元化思想的全面评价,EIC教学模式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于学习者的激励性作用与指向性作用,强调对学习者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发展性评价。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学习者要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准备教学活动,到制定活动过程,并且能够通过合作与交流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该从多全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取得结论的科学性,并且要对整个过程中学习者所表现出的积极地态度,合作的意识,求知欲的程度予以积极地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表现为多种方式,针对于每个学生的表现形成活动记录以及考察量表,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习者更加注重活动的过程。

2.高中生物教学中EIC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1)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

在EIC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及学习者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教学背景的教学模式,利用自然或社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态学、人类学、医学、经济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构建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该模式着眼于培养学习者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认识,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者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环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EIC教学模式利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倡导探究性学习。学习者在以现实环境为基础的学习背景下,通过教师与社会成员的指导,小组成员自行制定学习计划,讨论活动方法,以确保有效的完成教学实践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组内不同的学习者在多元智力,思维方式以及知识基础方面的差异,使每一名学习者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活动完成的质量。

(3)切实推进环境教育提高学习者生态文明意识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标志着中国环境教育概念的建立。在我国基础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环境教育的实施却仍流于表面。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效的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贯穿了高中生物教育的始终,EIC教学模式将环境整合为学习者进行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背景,让教学活动走出教室,将认知活动与校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融合,为学习者带来最直观的环境情感体验,学习者可以更深入的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帮助学习者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对于推进环境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习者日益增长的知识需要与技能需要,因此对于教师的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阶段,要求学习者掌握相应的生物学知识是基础,形成科学的观念的是关键,技能的掌握以及合理运用才是核心。EIC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第一本位,通过构建主义的有效策略,借助环境来进行综合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其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观与价值观。不断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向学生有效传授生物学知识策略,也是落实我国环境教育,提高学习者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的运用EIC教学模式要结合课程内容与地区环境条件,学以致用,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生物教学规律,提高学习者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高我国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仕凭.环境教育的春天[J].环境教育,2019(Z1):1

[2]于学宁.美国EIC模式对我国实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學报(上旬),2012.28(01):35-37

[3]蔡萍.美国“EIC”模式及其对我国生物教学的启示[J].中学生物学,2006(10):11-12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幼儿游戏中的环境教育研究
当前幼儿环境教育策略探研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幼儿教师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培养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