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穿戴式创伤训练模具的伤情化妆设计与应用

2020-03-18 06:02吕明锐周小林杜文琼宗兆文
医疗卫生装备 2020年2期
关键词:判断能力伤情模拟训练

吕明锐,秦 昊,周小林,杜文琼,钟 鑫,宗兆文,*

(1.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重庆400030;2.陆军军医大学战救技能训练教研室,重庆400030)

0 引言

创伤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1]。目前,全世界每年创伤患者数量超过千万,其中因院前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的人数有500 余万,约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8.8%[2]。因此,创伤的现场有效自救互救对挽救生命极其重要。有效的创伤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可以使没有接受过正规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的人员获得突发伤情现场自救互救的能力。穿戴式训练模具具有携带方便、操作性强、灵活性高且不影响训练计划的调整等优势,是目前较高效的创伤自救互救技能训练设备。本课题组创新地在互动穿戴式创伤穿刺训练模具上进行不同伤情的特效化妆,然后将进行处理的模具佩戴于模拟伤员相应的模拟受伤部位。在训练和考核中教员借助穿戴化妆模具的伤员对伤情进行标准化演绎并结合创伤模拟训练理论教程,对学员进行创新实践教学训练及考核。通过这一教学创新,可进一步提升创伤训练模具的实用性、仿真性,使训练及考核具有更强的创伤现场真实性。同时,可更好地训练学员在战时环境下对具体伤情进行良好的预判并进行准确救治,使创伤模拟训练效果得到优化。本文主要对传统自救互救训练模式和结合穿戴式创伤训练模具伤情化妆的训练模式进行对比,以寻求更理想的培训方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学历、性别选取2018 年参与陆军“百连万人”新一代共同条令比武考核创伤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的学员228 名,其中男性111 人、女性117 人;卫生勤务专业学员76 人,临床医学硕士学员76 人,临床医学博士学员31 人,护理专业学员45 人。将学员按专业分为本科卫勤组(76 人)、临床硕士组(76人)、临床博士组(31 人)和本科护理组(45 人)。所有学员均参与传统的创伤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和结合穿戴式创伤自救互救训练模具的化妆伤员的创伤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并在培训结束后分别进行传统模式训练和新模式训练的考核。

1.2 方法

1.2.1 传统培训模式

使用传统的穿戴式创伤训练模具,通过伤情卡进行模拟伤情设置,以标准化伤员进行伤情演绎和情景还原,对学员的伤情判断能力及战创伤有创操作能力进行训练。

1.2.2 新型培训模式

将特效伤情化妆融入互动穿戴式创伤穿刺训练模具,并将进行处理的模具佩戴于模拟伤员相应的模拟受伤部位。在训练和考核中教员借助模拟伤员对不同伤情的实战化演绎,并结合模拟训练培训理论教材对学员进行创新实践教学训练及考核。

1.2.2.1 伤情化妆物品及技术准备

伤情化妆物品包括3D 硅胶、肤蜡、硫化乳胶、硬质纸巾、明胶、液态凡士林、蓖麻油、多色油彩、多色水彩、血粉、人造血浆、皮肤黏合剂、笔刷及调色盘、调刀、爽身粉、医用棉球若干等,基本伤情对应的化妆工具见表1。伤情化妆需掌握的技术:(1)掌握相关伤情特点,包括受伤史、初救措施、现场症状、体征和初步诊断[3]。(2)掌握各类伤情不同部位的画法及技巧,熟悉相关伤情的特征。(3)了解各类伤情在不同位置的处理方式。

表1 伤情化妆的基本伤情及化妆工具

1.2.2.2 穿戴式创伤自救互救训练模具准备

现代战争战伤现场流行病学显示,早期战伤伤亡主要有2 个高峰时期[4]:第一个为伤后1 h 内,其死亡原因多为颅脑损伤及躯干毁损伤;第二个为伤后数小时内(该时期也称为可预防性死亡时期),其伤亡原因多为气道阻塞和呼吸功能障碍,如张力性气胸和创伤性血胸、四肢及躯干大出血、胸腹脏器破裂大出血等。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数据中显示,气道阻塞和张力性气胸及创伤性血胸是阵亡伤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伤情[5]。因此,结合战伤现场流行病学及美军相关研究,在创伤自救互救培训中创新性地融入了可进行有创操作的穿戴式环甲膜穿刺模具和穿戴式血气胸穿刺模具及相对应的操作考核软件。通过对穿戴式环甲膜穿刺模具[如图1(a)所示]、穿戴式血气胸穿刺模具[如图2(a)所示]进行伤情化妆,有效地还原真实的创伤现场氛围。

1.2.2.3 伤情化妆流程及效果呈现

颈部烧伤的化妆流程:(1)将肤蜡紧贴于皮肤表面。(2)将蓖麻油或液态凡士林涂在肤蜡上。(3)将硫化乳胶均匀涂抹于肤蜡四周。(4)将一层硬质纸巾覆盖到硫化乳胶涂抹的范围内,并在纸巾上再涂抹一层硫化乳胶。(5)硫化乳胶干燥后将中间部分的纸巾去掉,并在剩余的纸巾上用调刀轻轻钻出不同大小的孔洞。(6)用调刀去除边界多余的肤蜡,使边缘柔和化,然后用浅红色颜料画出烧伤底色,配以黑色及褐色颜料画出焦痂效果,再在备好的孔洞内用黄色人造血浆制造凝血及组织渗透的效果[如图1(b)所示]。(7)取少许黑色颜料粉,以弹色的方式覆盖于模拟创口周围。(8)再次蘸取蓖麻油或液态凡士林使伤口展现更强的真实感,完成伤情化妆[如图1(c)所示]。

图1 环甲膜穿刺操作训练模具伤情化妆前后对比图(颈部烧伤)

胸部锐器伤的化妆流程:(1)用肤蜡做出贴合伤情的锐器切口。(2)将蓖麻油或液态凡士林涂在肤蜡上。(3)将硫化乳胶均匀涂抹于肤蜡四周,并在硫化乳胶表面撒上一层爽身粉[如图2(b)所示]。(4)将棉花撕碎后置于肤蜡所制造的切口内。(5)将人造血浆滴于切口内的棉花碎削上,并使血浆滴落,制造出血效果。(6)在创口周围用人造血浆与浅红色颜料制造周围浸血效果,展现锐器伤出血后周围皮肤沾染鲜血的逼真效果,完成伤情化妆[如图2(c)所示]。

图2 气胸穿刺操作训练模具伤情化妆前后对比图(胸部锐器伤)

1.2.3 评估方法

对228 名培训学员进行2 种不同培训模式下的考核,考核指标为操作准确度和相应伤情判断能力。考核后进行评分,每一项满分为10 分,分为5 个评分等级:非常好,10 分;比较好,8 分;一般,6 分;较差,4 分;差,2 分。比较所有学员2 种培训模式下考核成绩情况及各组间新型培训模式下成绩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2 组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学员2 种培训模式下考核成绩比较

对228 名学员在新型培训模式下的考核成绩与传统培训模式下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在操作准确度和伤情判断能力上,新型培训模式下的考核得分显著高于传统培训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所有学员2 种培训模式下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所有学员2 种培训模式下考核成绩比较(±s)分

培训模式 操作准确度 伤情判断能力传统培训模式(n=228) 5.16±1.856 6.14±1.553新型培训模式(n=228) 7.93±1.440 8.83±1.212 t-22.406 -19.311 P 0.000 0.000

2.2 各组学员新型培训模式下考核成绩比较

化妆前后各组在伤情判断能力和操作准确度的得分见表3。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化妆前后的伤情判断能力和操作准确度得分之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每组化妆后的伤情判断能力和操作准确度得分均高于化妆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各组学员新型培训模式下各项考核平均分及化妆前后平均分差异比较(±s)

表3 各组学员新型培训模式下各项考核平均分及化妆前后平均分差异比较(±s)

组别 伤情判断能力 操作准确度化妆前 化妆后 差值 t P 化妆前 化妆后 差值 t P本科卫勤组(n=76)6.50±0.87 8.34±1.36 1.84±1.52 -10.540 0.000 3.97±1.62 7.84±1.25 3.87±1.91 -17.622 0.000临床硕士组(n=76)5.89±2.11 9.11±1.00 3.21±2.71 -10.311 0.000 5.37±1.41 7.97±0.23 2.61±1.18 -19.273 0.000临床博士组(n=31)6.84±1.44 9.16±1.00 2.32±1.38 -14.618 0.000 7.67±1.64 9.35±1.31 1.68±2.07 -7.817 0.000本科护理组(n=45)5.47±0.99 8.98±1.18 3.51±1.60 -9.400 0.000 5.07±1.51 7.02±2.12 1.96±1.68 -4.508 0.000 9.138 18.990 P 0.000 0.000 F

2.3 结果分析

新型培训模式下学员的操作准确度和伤情判断能力均优于传统培训模式。同时,在伤情判断能力方面,护理组化妆前后平均得分差值在各组中最大。考虑由于护理人员普遍具有更加丰富的临床一线伤势处置经验,因此在结合伤情化妆的实战化创伤情景模式下,护理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在伤情判断能力上较其他组进步更明显。由此推断,具有更多的伤情处置经验,在实战化情境中可实现更加准确的伤情预判。而在操作准确度方面,卫勤组化妆前后平均得分差值在各组中最大,考虑由于卫勤服务人员长期从事标准化作业工作,在结合伤情化妆模具的实战化创伤情景模式下,可更好地按标准完成操作,故较其他组有更明显的进步。由此推断,拥有规范化的作业习惯,在实战化情境中可实现更加标准化的操作。而规范且准确的操作往往可以在创伤抢救中为伤员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因此得出结论,通过改良培训模具的细节,增加伤情化妆在训练模具上的应用,能更有效地提升学员的伤情判断能力,使学员在短时间内能准确地进行伤情预估并展开救援,节省更多的抢救时间。与此同时,结合伤情化妆的模具在战创伤自救互救模拟训练中的运用可使非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更加迅速地完成伤情预判及处置,有效地提升非临床医疗人员的创伤自救互救意识及能力,使培训意义更加凸显,即实现在实战中临床医疗人员缺乏时非临床医疗人员在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有效的自救互救,有效降低伤亡率。

3 讨论

近年来,模拟医学快速发展,已成为全新的医学教育手段并逐渐在各国受到重视。研究证明,模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提高受训者的医疗救治技术[6]。但Khamis 等[7]和Nayahangan 等[8]指出盲目地以经验主义和现成的设备所构建的培训课程无法完全对接培训的真实需求,从而影响课程的整体有效性。因此,本文在创伤救治模拟训练的培训实践中创新地加入了伤情化妆这一环节,以弥补实践培训中单一且缺乏真实性的操作训练,使整个培训效果得到优化。

3.1 国内外创伤自救互救培训现状

目前,随着全球创伤人数的逐年攀升,世界各国均在加大对创伤自救互救训练的投入力度,以求高效率、高质量实现近乎伤情现场的训练效果[9]。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Emergency Care Research Institute,ECRI)与美军合作,已在伤情化妆技术方面占据了领先地位,其能较好地将伤情化妆技术与高仿真穿戴式创伤自救互救训练模具相结合,对战创伤及意外创伤进行全真特效模拟,并广泛应用于战创伤自救互救训练及临床创伤救治模拟训练中,如通过模拟伤员的伤情化妆对枪弹伤、爆炸伤、烧伤、锐器伤、多发复合伤等伤情进行有针对性、逼真的模拟[10]。而我国在此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创伤自救互救模拟训练更加注重救治环境及救治流程的模拟,“实战化”创伤自救互救模拟训练中伤情不真实问题依旧未得到妥善解决。在许多创伤救治模拟训练中“演”的成分太重,伤情模拟不真实,脱离实际情况,缺乏伤情模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导致伤情模拟针对性不强,伤情判断与评估训练效果不明显,以致达不到模拟训练的目的[11]。

3.2 穿戴式创伤训练模具在创伤自救互救模拟训练中的实用性探索

目前的创伤自救互救模拟训练方式繁多,除理论授课外,大致分为真实模拟伤员与培训人员配合模式、人机互动模式、急救有创操作训练模具辅助教学模式等多种,每一种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但在这几种实践操作模式中,除了人机互动模式以外,其余方式均必须或应该涉及到模拟伤员的伤情化妆。结合穿戴式创伤自救互救训练模具且贴合伤情需求的化妆伤员参与模拟训练,可最大程度地增强实践训练的真实氛围,更好地表现各类伤型、伤类、受伤部位的特点,为训练人员的快速检伤分类、展开模拟救治提供直接的视觉效应[9]。同时激发训练人员的训练热忱,提高其自身的爱伤、护伤观念,使训练的有效性增强。相较于单一的“平面化”伤情救治模拟训练,结合穿戴式创伤自救互救训练模具的化妆伤员的创伤救治模拟训练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创新性,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训练效果。

3.3 穿戴式创伤训练模具在创伤自救互救模拟训练中的仿真性探索

笔者通过对比市面出售的创伤自救互救训练模具,发现无论材质还是仿真还原性,各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若单独使用模具进行创伤自救互救培训不能达到实战化创伤场景还原的效果,也无法提升培训质量。因此,针对既往培训中学员操作机械、不够融入伤情等问题,创新设计出在穿戴式创伤训练模具操作部位进行伤情特效化妆,力求将创伤现场的真实氛围有效地融入培训教学及学员训练中,使学员在训练和考核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创伤现场的情况,对提高对伤情的判断能力、应变处理能力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员的兴趣和责任,使创伤自救互救培训效果得到优化。

4 结语

通过结合穿戴式创伤自救互救训练模具的化妆伤员在创伤自救互救模拟训练中的应用,培训者可更好地体验伤情现场真实氛围,达到更加理想的训练效果。但培训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在伤情化妆的表达上,由于国内缺乏相应标准化的特效伤情化妆教程,每个化妆者对伤情理解不同,以至于考核现场各组同一伤情所呈现的效果不一,使学员在对伤情预判时产生差异,导致考核时出现成绩和体验的误差。另外在课程的培训方面,由于国内没有相应标准化创伤自救互救训练课程,每个单位的培训基本是授课组成员探讨,或参照其他教学部门的授课方式进行摸索式教学,以致各单位培训授课效果参差不齐。同时,在伤情设置上也不够完善。目前因国内厂家能够生产的创伤模拟训练模具有限,笔者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各单位实际使用的创伤训练模具所涉及的伤情主要以单一伤为主,几乎没有复合伤及多发伤的配套模具,因此使得创伤模拟训练的强度和深度不够,训练成效单一,以至于最终并未完全达到培训的目的。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着力研发相关自救互救的标准化教程,定期组织师资人员进行培训,并对所授课程进行实用性、交互性探索。同时,在团队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着力研发针对不同战场环境、多种伤情混合运用的多维创伤训练模具,结合目前技术较成熟的物联网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提升创伤训练模具在实战化训练中的实用性,着力打造“理论教学—AI 模具实践—多媒体综合考评”的一体化创伤训练体系,使创伤救治模拟训练能有效提升学员的实战应用能力,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猜你喜欢
判断能力伤情模拟训练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模拟训练(二)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模拟训练(十一)
模拟训练(十)
小山余梦
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