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构成及降低途径研究

2020-03-19 12:07贾亚红王兴起任军霞谢宗晓
经济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借款人网贷融资

●贾亚红 王兴起 任军霞 谢宗晓

一、引言

网贷平台融资是对传统金融机构借贷模式的创新与突破。网贷平台兼具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的双重特征,利弊兼具,网贷平台既能快速灵活的应对激励的竞争,又能同时享受网贷平台的政策红利。但是,在经济增长速度趋于放缓的新常态下,网贷平台既有新兴事物面临的共同困难,又有来自金融风险的冲击,互联网平台并没有预期的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网贷平台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观点也不一致,例如,郑志来(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信息、交易、服务和成本等优势。李佳伟和封思贤(2015)指出,在当前金融创新的P2P 市场上,融资成本高的现状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观。李志强(2015)的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在某些方面,其交易成本高于传统金融,这就造成了互联网金融贷款只适合于电商金融、供应链金融及小额金融的试点区域,不宜全面推广。李竹欣(2015),田皓天(2014)等分析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认为供应链金融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减少了审计成本及抵押物评估成本、降低了担保成本。

已有研究受到当时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局限,难以反映现在网贷平台的生存现状,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网贷平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形下,了解现有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下网贷平台的现状就显得较有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网贷平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讨论了可能的降低途径。

二、网贷平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现状

网贷平台成本主要包括:传统运营成本、互联网特征成本和新兴行业成本三大类,具体如图1 所示。

互联网特征成本包括征信信息的获取成本、企业运营即时信息获取成本、线上交易成本、匹配成本。他们本应是网贷平台互联网特征的应有之意,也是网贷平台降低成本的可能途径和方向,然而在实践上,以上预期降低的成本不降反升。加上合规成本、技术和安全成本、担保成本等方面的新兴事物成本进一步推高了网贷平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在下文中,按照图1 的子逐项分析网贷平台的成本情况。

(一)人力物力成本

网贷平台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虚拟化组织结构,减少营销两端机构,形成具有轻资产特性的金融服务机构。但是在实际运营中,网贷平台管理团队除了必须的IT 团队、贷款审核风险控制团队之外,为更快的占领市场,大部分网贷平台组建了规模庞大的理财团队、放贷团队、线上品牌和网站推广团队。尤其是在网贷平台快速扩张,政策监管不到位的初创阶段。有数据表明网贷平台人力成本占到了整体运营成本的60%左右。物理成本同样没有脱离传统金融的窠臼,网贷平台遵循传统金融机构传统,看重办公场所赋予品牌形象的意义,办公场所的选址一般在所在城市的黄金地段高档写字楼,租金相对较高,装修要求也严格,有数据表明,办公费用一般占到网贷平台整体运营成本的15%。以上种种均违背了网贷平台轻资产的初衷(吴楠,2019;马瑞,2019)。

图1 网贷平台成本整体构成图

(二)征信成本

网贷平台的优势是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尽量避免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信用风险,从而节省融资成本。征信聚焦于借款方的历史信息和当下收入水平,据此判断和预测借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网贷平台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对借款主体的信用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画像,根据信用状态判断信用风险,既能让高风险者承担风险成本,又能让低风险者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支持。然而,网贷平台获取信用信息,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有完善的信用信息可获取;二是,现有的信用信息能够实现共享。欧美国家信用制度建设与管理起步较早,征信体系较为完善,数据完整真实,网贷平台直接从商业征信机构或者政府机构获取借款申请人的信用数据,大幅度降低其征信成本。我国的征信起步较晚,直至2015 年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央政府层面开始重视征信业务,征信业务的真正完善和成熟尚待时日。

由于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繁重的征信职责就落在网贷平台肩上(陈一凯,2019;谭中明等,2019)。网贷平台从最基础的搜集借款人信用材料,到专业程度较高的整理及评估借款人信用等级等无不一肩挑,耗时耗力耗人。有调查表明征信成本为网贷平台的主要运营成本,仅次于销售成本。即便如此,由于网贷平台征信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获取和审核信用材料的权限太低,其征信质量仍然得不到切实保障,借贷风险程度没有降低,风险成本也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加之,网贷平台开发的信用评估模型仍需借贷员和审核员专业经验评判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审贷效率低下,显著地提高网贷业务的边际成本,不能真正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审贷质量难以控制,很容易导致违约率上升,都会加重融资成本。

(三)信息效率成本

网贷平台的理论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改变传统模式下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信息效率成本。信息效率成本的主要构成为网贷平台信息审核的时间成本以及审核后由于信息是否客观公正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网贷平台最为简洁的运转方式为,融资者注册账号并提供基本信息、企业运营状况、盈利模式等相关资料文件提供给网贷平台,然后根据需要发布借款标,明确资金用途、数额、可接受的利率、借款周期及还款方式等,网贷平台根据已提交的文件资料和其他互联网公开信息相互印证确认后公开融资需求。投资者根据网贷平台的公开信息确定是否投资。按照该流程,平台审核过程手续简单且时间缩短很多,极大的方便了投资者和融资者双方的信息畅通。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信息制度相对不健全,拥有信息或提供不正确信息借款人一方会利用信息优势和信息诈骗方式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出现融资者信息有假或者平台存在假标而网贷平台难以觉察的问题,导致投资款收不回的现象。为了规避法律风险,网贷平台由理论设想上的信息发布平台和中介平台不得不转变为借贷双方期待的担保机构。面对角色和功能的多重性,网贷平台为规避风险,不得不拓宽征信渠道,对借贷双方进行更为严格的核实和审批,甚至采用主要以成本最高的线下尽职调查措施,辅以线上对比的措施,极大的增加了网贷平台的成本,从而最终转嫁到陷入资金困境的融资主体。

(四)交易成本

网贷平台借贷双方基于平台公开信息,无须面对面的交易,降低交易成本,这也是网贷平台的应有之意。网贷平台展示借贷双方的信息,借贷双方根据平台的信息进行交易,降低信息不透明程度,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即信用好的企业因为信息不透明支付高额融资成本,信用极差的企业只需支付相对其风险来说较低的融资成本。而在实践中,网贷平台成为了信用担保机构,投资人投资首先考量的因素是网贷平台的信誉,不是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品,这和传统金融机构没有本质区别。此外作为新兴事物的网贷平台,监管制度尚待完善,市场认知度较低。50 岁以上对互联网认知和操作存有偏见的中老年人难以接受互联网特征的新兴事物,他们恰恰是网贷平台投资人的中坚力量。

为获取更多投资者,很多网贷平台采用野蛮生长的融资方式,互联网推广仅仅作为辅助。一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采用各种途径,电视、地铁、网站及楼宇电视等各种形式向投资者灌输公司的信息及产品的优越性。二是采用注册送礼品送红包返收益等方式吸引顾客注册,增加流量,最终成为烧钱劝人的模式。更有甚者,许多网贷平台采用线下门店模式,使用高额回扣为诱饵吸引中老年投资者,不仅极大地推高了网贷平台的融资成本,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网贷平台的行业形象。

(五)配对成本

网贷平台的互联网信息传递快捷方便的属性使得借贷双方根据自己的资金数量和期限快速的配对,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网贷平台通过自愿公开借贷双方的信息促成借贷双方的配对,这是网贷平台信息属性的体现。网贷平台配是投资方和借款方的匹配,包括寻找和筛选优质的借款人,吸引合法稳定的投资人及两者之间的适时适量的配对。一是寻找和筛选借款人。网贷平台需要保证借款人的质量。借款人的融资有明确的用途说明,借款的期限及金额的多少等。一旦借款人没有足够的号召力,网贷平台难于筹措到足够的投资款,只能将未集满的部分转投到证券市场及其他风险项目,这样一旦投资失败,投资人的本金就会丢失,借款企业的融资也难以解决,因此寻找和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投资人也同等重要,实践中,投资人的来历不清楚,资金的来源可能不合法,从而引起法律风险,一旦执法机关介入,网贷平台会面临整改的惩罚,小微企业的融资也会被强行追回,很容易导致小微企业资金链破裂,加大了破产风险。三是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匹配,网贷平台为了在野蛮快速增长中立足,往往还要努力的达成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的匹配,甚至有网贷平采用违规的方式,有些网贷平台会将一个长期融资项目分拆成多个短期项目,以满足很多投资人追求的投资期限短回报高的预期(董新义,2019),业内称之为“发新偿旧”或“短存长贷”等,这种期限错配的情况下一旦某个短期项目出现问题,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六)合规成本

作为创新性行业,经过初创时期野蛮生长之后,网贷平台的监管从无到有,从宽松到严格,合规成本逐步增大。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业管理监督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及互联网信息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性文件,开启了网贷平台的整改合规之路,北京、广东、上海、厦门各地相继出台网贷平台监管的地方性法规,网贷平台的合规成本陡然增加。

平台限额、银行存管、外部审计、ICP/EDI 备案、入指定的网贷行业协会等各种具体明确的规定都会增加合规性成本。以ICP为例,具体的ICP 流程指引还没出来,持有改证的平台数量特别少,其他的网贷平台获取许可的难度较大,ICP 证成为很多网贷平台绕不开的“隐形门槛”。来自非正规渠道的ICP 证的办理价格已被炒高,其转卖价格已翻倍飙至百万以上,当然这种转让方式违规的,但是抛开违规不谈,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网贷平台可能付出的额外合规成本。

另外,存管成本花费数额较大。由于网贷平台交易信息透明程度较低,银行难以准确地评估网贷平台风险,为规避风险,银行要求提供注册资本金甚至保证金的方式降低风险,从而推高了对接合作的门槛。银行的存管系统开发成本转嫁到网贷平台的存管收费方面。目前没有一家银行有现成的能够直接使用的针对网贷平台的存管系统,加之此类小额、高频、实时的业务流中,投入与回报的吸引力不足,银行开发改业务的动力不足;此外,网贷平台的风险一旦暴露,即使责任与银行无关,根据投资者的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银行脱不了干系,银行的声誉势必受到负面影响。因此,银行巧立存管收费名目,比如系统接入费、年费、维护费及尽职调查费用等,还包括一笔200 万到300 万的保证金。

(七)技术成本和安全成本

金融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的行业,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信息有关。网贷平台的互联网属性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捷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网贷平台的规模大小不一,但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的模式和框架是一致的。网贷平台的金融特性注定对其平台要求较高,类似的平台以往出现在财力雄厚的大银行、大企业。网贷平台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受到多样化的挑战,其中尤其安全性。一旦网站受到攻击就会吓跑投资人、遗失投资人账户上的财富,泄露投资者的用户隐私,因此,网贷平台小微企业就算财力并不如想象的雄厚,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保护器平台的安全性,更为严重的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外部网络攻击的技术不断进步,内部的安全工作一刻不能懈怠,平台安全方面的投入相应地不能中断,甚至会逐年增加。

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不断涌现的互联网技术为网贷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可以说网贷平台是互联网技术的衍生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客观上为网贷平台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面临的风险也会持续不断。安全成本不仅仅包括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成本和费用(硬费用),还包括来自网络安全保障与主管机构监管措施等方面的费用(软费用),例如支付清算、信息管理、数据防范等。尤其是随着近期频发的网贷平台信息安全事件,政府和主管机构也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逐步实施互联网金融网络入网审查机制和准入机制,这是双刃剑。政府和主管机构的重视能够更好地保护网贷平台经营者、投资人和借款人的资金安全,但会提高网贷平台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也提高了安全成本在网贷平台整体运营成本的占比,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安全成本会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八)其他成本

网贷平台公开显示支付给投资者的年化利率一般在10%-18%之间,但是这远远不是借款人所承担的融资成本。据研究者调查发现,借款人的融资成本除了借款利率之外,网贷平台会向其收取管理费、担保费、调查费、信息服务费等众多的费用,综合起来实际借款的利率会超过15%,当然各个平台收取的费用各不相同,略有差异。以易BANK 为例,易BANK 对于不同的借款期限,设置了不同的借款利率,6 个月10%,12 个月期,年利率为12%,18 个月期为14%,24 个月为16%,以此类推。实际上借款人除了利率,每月还得支付借款金额的0.235%~0.220%作为平台费。易BANK 会根据借款期限不同收取平台费。以一年期借款计算,加上平台费用,借款人综合年化利率达到18%,远远高于名义上的12%。

另外的融资成本来自担保费。陆金所声称不存在利差,投资者和给借款人的利率一样,按照同期央行基准贷款利率上浮40%,是零利差。看起来陆金所是义务劳动,无法盈利。实际上背后隐藏的是“担保费”,以借款本金的1.75%计算,再加上按月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计算,其实际年利率超过40%。另外一种形式采用担保公司第三方的形式,担保公司向网贷平台收取1.3%~1.5%不等的个人信用贷款月担保费率,改变现状的方式就是以创新应对变化,以发展应对变化。

三、网贷平台融资成本降低路径分析

网贷平台理论预期成本下降,实践上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加之新兴行业面对的监管,技术及其他因素进一步推高了融资成本,我们依据理论分析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当前网贷平台面对的不利局面,首先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起全面完善权威的征信系统;其次,监管政策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公平的对待不同规模不同股东背景的网贷平台。最后,充分挖掘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潜力,不断吸纳新的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红利,真正落实网贷平台的互联网特性。

(一)顶层设计征信系统,推进征信系统建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众多成本与征信系统的缺失有关,这类似于经济学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一样,长此以往,网贷平台就会沦为缺乏诚信的投资人和借款人投机的主战场。网贷平台自身具有的风险评价系统和团队不仅会增加网贷平台的运营成本,还会由于信息的不全面导致信用评价的风险加大。

我国小微企业不是没有信用记录,而是信用记录散落在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缺少标准式的统一整合和处理,即使小微企业提供了订单记录,银行流水记录,物流记录等,也会由于缺乏第三方的验证,从而容易造假。笔者曾在东部某市促成市政府发布公文,要求政府机构、企事业组织自愿地将公众信用记录发送到统一的数据库,结果响应者无几,主要在于部门之间的条框较多,加上很多部门垂直化管理,最后不了了之。西方各国社会信用体系存在三种基本模式: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两者兼而有之的模式。

我国反映企业或个体的信用记录不是没有,只是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或者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信用记录分属于不同部门,很难从基层展开。例如,一个人的驾驶记录属于交警,一个人的电话缴费记录属于通讯企业,一个企业的税务记录属于税务部门,有些机构或大型国企为垂直管理,地方政府或者某一个部门难以协调关系达成一致。因此政府和市场两者兼具的日本模式更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一个超越各政府机构和部门的专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采用强制性的命令和方式要求各级结构部门和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上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信息,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共享。政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采用征信信息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升公众的信用意识。再次,政府主导的情况下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尤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例如蚂蚁金服、腾讯等公司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实现政企联合。最后,利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进步,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和理念,突破行业企业机构壁垒,实现真正的全面征信信息和共享的信息数据库。

(二)统一制定监管政策,降低合规风险

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最近两年监管层各种红头文件频出,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体化,在具体实践中出现要求不统一,区别对待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对于中小型的网贷平台过于严苛。从网贷平台看,合规成本是必须负担的,也没有优化空间。在这一部分的支出当中,所有走向合规的平台都需要付出同等的代价。但有所区分的是,一些优质的平台已经通过提前布局消化了一部分前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接下来监管实施后所需要面临的资金和时间上的压力。例如宜人贷实现了银行托管,珠宝贷的银行存管也已上线,拍拍贷、有利网、搜易贷等更多风车理财的合作伙伴已经进入到了存管对接阶段。这些优质平台走在监管的前面,也是为自身的合规建设赢得时间,同时也为平台未来的发展累积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此前,银行存管一直被视为网贷平台拥抱监管的最大门槛,除了银行对平台在实缴注册资本等资质上有一定的要求外,有些银行还要求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平台与银行系统的对接也需要技术上和时间上的投入。而近期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信息披露标准一旦实施,平台企业在信息披露和审计资料的披露等方面的支出,又将构成新的合规成本。平台在合规上付出的资金既无法优化,那么提前着手进行自身的合规建设也是节约时间成本的一种方法。目前监管的大方向已经明确,行业监管套利的空间已经几近消失,平台企业无需等待具体的实施时间,提早部署也是变向节约成本的策略。

(三)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分享技术进步红利

近几年来,很多网贷平台开始加大在技术上的投入,以期降低成本。有报告指出,“随着2015 年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中介业务模式的定型,提高借贷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成为网贷平台提升盈利空间的关键点,因此已有部分平台开始积极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科技应用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互联网征信、风险定价、交易处理等多个环节,力求摆脱原有借助大量线下资源投入的粗放式模式,为平台用户提供便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网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加强互联网技术上的开发有助于金融业务向更多的人群扩散(田杰,2019)。网贷平台在技术上的投入能够优化和丰富产品体验,提升借贷效率,尤其是一些领先模型的开发建立,有助于平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业务成本。

针对目前多个平台开始布局智能顾投技术的现象,智能顾投市场非常有发展前景,但国内企业现阶段做此动作有些为时尚早。智能顾投的推出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人机磨合,海量数据积累是智能顾投的基础,没有足够时间沉淀完备的用户数据,突出的算法和模型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前期,智能投顾平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成本,在客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通过管理费、增值费用等达到盈亏平衡。因此网贷平台可以视目前的发展需要补齐平台在现有技术上的短板,控制好技术成本的投入,并做好用户沉淀和数据储备工作;通过便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多用户的参与并提升平台的口碑,从而摊薄技术投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小结

本文根据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分析了网贷平台成本的构成情况,将其分为三大类,九个子类,大类具体包括:传统运营成本、互联网特征成本和新兴行业成本。按照子类,本文逐项分析了:人力物力成本、征信成本、信息效率成本、交易成本、配对成本、合规成本、技术成本和安全成本以及其他成本。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讨论了网贷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途径,主要包括顶层设计征信系统,推进征信系统建设;统一制定监管政策,降低合规风险;以及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分享技术进步红利等具体措施。

猜你喜欢
借款人网贷融资
融资
融资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影响P2P借贷成功率的借款人信息要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