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2020-03-19 08:48沈成君杜锐
中国大学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创新创业教育

沈成君 杜锐

摘 要:为展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整体“图景”,识别该领域研究特征、热点主题与新兴研究方向,文中对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的911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根植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研究等四大主题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系研究、“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等成为近5年创新创业教育新兴的研究方向。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需在教育效果评价、基于问题导向的实证研究、结合专业的研究、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CiteSpace;文献计量学

自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至今已近20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入“深化”阶段。《意见》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理念相对滞后,远离专业教育,脱离实践,教师能力欠缺,实效性较弱,指导帮扶缺位,体系不健全等问题。”[1]鉴于此,迫切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整体构成、热点主题、潜在研究方向等进行系统述评与深度挖掘,以便在展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整体“图景”的基础上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科学且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在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中限定检索条件:篇名中含“创新创业”,时间为“不限—2017年”(检索时间:2017年9月22日),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含扩展版)”,共检索到1164条结果。为保证数据的高相关性、准确性,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清洗,首先剔除非教育类论文,其次剔除广告、贺词、政策文件、无作者的非学术类文章,最终获得911篇有效文献。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首先从知网中以RefWorks格式导出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911篇有效文献;其次通过CiteSpaceIII软件将导出的文献格式转换为ISI文本格式;最后运用CiteSpace软件及Excel对导出的文献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寻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整体图景,挖掘该主题研究的学术交流关系、研究热点及研究发展脉络,进而对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1.文献的年度分布

从图1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大致經历三个阶段:(1)2001—2008年,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逐渐进入学者视野,但核心论文成果较少,年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下,整体关注度较弱。2000年以前,我国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研究,文献中均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视作两个独立的概念。2001年,由天津技术师范学院(现为天津技术师范大学)与天津市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在天津召开,《职业技术教育》期刊以此为契机先后刊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技校教学之中》两篇文章,成为国内较早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为题的文章,而后关于该主题的研究逐渐增多。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2)2009—2014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逐渐升温,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反复强调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别是《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2年)等文件的颁布,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是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逐渐觉醒。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立,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在中南大学召开,相关学术活动的开展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理论问题的探讨意义深远。三是伴随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蓬勃开展,有关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探索的个案研究及经验介绍类成果逐渐增多。

(3)2015年至今,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空前高涨,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随着《意见》的颁布,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积极贯彻文件要求迅速行动,研制并颁布相关配套政策,扎实推进双创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文献作者

据统计,911篇文献共由1467位作者(含非排名第一的作者)完成,其中1332位作者只发表过1篇文章,占作者总数的90.8%,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21人,21人中独撰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文3篇以上的仅有8人。因此判断,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作者分布相对分散,研究队伍对“双创”教育的研究缺乏长期性与稳定性。但王占仁等学者的研究,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文量较多的作者群体呈现以下两种特点:(1)一些学者是所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或领导,如王占仁为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芳为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秘书长,王丽娟为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作者的理论研究较多结合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展开,增加了理论研究的实效性、创新性与丰富性。(2)研究队伍中不乏青年学者,如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卓泽林(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田贤鹏成为该主题研究的后起之秀,为双创教育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3.发文机构

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的一级署名单位进行统计显示,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15个,其中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与核心力量。从机构类型看,除一些实力较强的综合院校外,省属院校以及行业特色院校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从机构的地域分布看,除东北及北京地区5所高校外,其他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均位于南方,特别是江浙与沿海地区,区域经济活力旺盛,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历史悠久,为区域内高校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沃土。

三、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本研究通过对911篇创新创业教育文章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探究学者在该领域关注的研究热点。据软件统计,2001—2017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911篇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共有关键词

2349个,大多数关键词出现频次较低,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29个(表1)。这些高频关键词反映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议题下,学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以下方面。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在“互联网+”新科技时代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深化改革的重要载体与突破口。针对本研究主题,学者主要聚焦以下方面:从问题入手基于多元角度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构建“融入递进式”“体验式”“分级递进式”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院校研究视角以本校教育模式为蓝本进行个案研究;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生态系统构建、管理体系、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等。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由于学科力量、社会声誉、生源质量等方面受限,在吸引优质社会资源与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方面困难重重,各高校尚未形成极具推广价值的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因此,如何立足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实际,建设具有高职特点和推广价值的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模式,仍需学者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

2.根植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鉴于实践中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一直以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研究,以及如何根植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学者高度关注。由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不可能像具体的知识那样进行传授,而是需要通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陶染才能循序渐进的生成,因此,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层根基。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又是推进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2]。鉴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展结合专业教育的‘嵌入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界共识。学者普遍认为应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教育,建立“专业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对接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保障体系[3,4]。然而,学者的建议较多停留在顶层设计与理论设想阶段,对于具体操作中“理念如何渗透?课程如何嵌入?实践如何对接?”等问题研究匮乏,根植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任重道远。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聚焦该研究热点,学者既有对国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典型经验介绍,亦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本土探索。其中,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美国高校,国内探索主要集中于高职院校。此外,部分学者从批判的角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不清,目标模糊;课程内容同质化、碎片化,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对未来不同期望值和发展规划的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结构单一,重创业课程,轻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简单、形式化等[5]。学者的批判直击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要害,课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如何设计分层课程目标”“如何分类开发多元课程”“如何嵌入专业教育”“如何整合资源开设跨学科课程”“如何推进情景式教学”等问题仍需不断研究与探索。

4.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研究

“创业实践”“实践教学”等关键词体现学者对实践育人体系的关注。“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重要特点。“创业不是赛出来,而是干出来的”“创新创业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等以此为主题的媒体报道与观点并不鲜见,足见“实践导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学者提出了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几种途径:一是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实践化。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突破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局限,增加创业实践。二是强调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实践化。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中应运用虚拟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真实项目的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解决真实环境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搭建多元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依托竞赛、基地、社会实践、社团、校外董事会资源、创业园、孵化园等平台,打造实践育人体系。

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潜在热点

为研判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潜在热点,透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趋势,作者研究分析了近五年(2013—2017)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从时间分布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创业实践、课程体系等关键词在近五年内仍是高频关键词,说明这些主题研究一直热度未减,仍然是学者关注的焦点。除此以外,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新常态、生態系统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成为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新兴的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系研究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近年来逐渐引起学者关注。对于两者的关系阐述,东北师范大学王占仁教授的观点极具代表性,认为“双创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又为双创教育提供价值引领,二者相互驱动”。因此,在实际落实中,如何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双向构建”,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系研究”主题下的核心议题。

2.“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互联网+”双创教育需要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近年来,关于“互联网+”双创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背景下双创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双创教育新模式探究、“互联网+”创客教育、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的双创教育改革等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如何把握它带来的机遇,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广阔平台,仍是未来研究的潜在热点。

3.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要素间的彼此依存与互动。目前,关于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国外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比较研究,主要涉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典型高校,二是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本土探索。相对国外研究,本土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中“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如何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如何创新理念与机

制,释放生态系统活力”“如何构建高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链”等问题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较之于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而言,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存在诸多尚需破解的问题。(1)如何科学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鉴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效果的滞后效应,单纯以“创业率”及“比赛获奖”为指标的评价略显片面。倡导怎样的评价理念,如何选取评价指标,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如何考虑长期指标等特殊因素,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方面。(2)深入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证研究。已发表的文献仍然以思辨研究为主,创新创业教育实证研究处于边缘化地位。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课程设置、教育效果等问题应加强后续跟踪实证研究。并且,实证研究必须基于教育实践与教育问题开展,否则研究将缺乏实践指导意义,极易流入“无病呻吟”的俗套。(3)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进行研究。探讨专业教育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如何渗透?课程如何嵌入?实践如何对接?”等问题。(4)对不同“类”与“型”,不同“层次”与“区域”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依据学校的定位、目标与特色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差异化设定,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动态调整。此外,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新常态背景下的双创教育研究、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等也是学者未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7.

[3]杜辉,朱晓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5):91-94.

[4]王占仁.“廣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

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3):54-58.

[5]成希,张放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17(3):37-42,5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等院校跨专业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的研究与实践(ZD180210);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导向,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创新创业教育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