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不忘发展初心 建设民航强国

2020-03-20 02:58义正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民航民航局空管

民航二所承建的广州机场智能运行系统

民航二所技术人员就关键技术进行研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是从事民航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的科研机构,主要业务包括民航机场设备、空管设备、航空化学产品、农林航空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并为民航的政府部门、运行单位提供公益性技术支持服务。

奋进六十载,筑梦新时代。回顾民航二所60年奋斗史,最绚烂的篇章始于1978年。4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民航二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崛起,一朵朵绚丽的科技之花竞相绽放,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今,民航二所为全球100多座机场、173家航空运输和维修企业、50个空中管制单位提供服务。每小时超过400架次飞机、每天超过80万件行李、每年超过4亿人次旅客能享受到民航二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民航二所所长罗晓说:“从成立开始,我们的初心就是立足行业、自主创新。多年来二所就主动担当了推动中国民航科技进步的重任,忠于职守、自强不息、攻坚克难是一代代二所人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伴随着中国民航的腾飞,民航二所不断茁壮成长,成为中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行李自动处理系统集成商,中国最大的机场弱电产品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中国领先的空管装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中国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航化产品生产制造商。进入新时代,民航二所将秉承“民航强国,科技先行”的理念,努力成为“智慧民航”建设的引领者,助力民航强国建设。

新生:凤凰涅槃,玉汝于成

1958年,在初创时期的民航科研所内,老一辈民航科研工作者克服诸多艰苦困难,研制的“安全58-1型仪表着陆设备”获得了国家发明一等奖。1978年3月,民航科研所研制的伊尔14、里-2飞机延寿、761飞机表面清洗剂等6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奖。1987年,民航局批准“中国民航局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

1990年,民航二所搬迁至成都市区,走上了从“吃皇粮”到“找饭碗”的市场化之路。这一年,民航二所中标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计时计分显示系统,该系统以运行良好,稳定可靠的优异成绩,受到亚运会组委会技术部的高度赞扬和中国民航局的嘉奖,民航二所迈出了走向市场的坚实一步。

1993年至1997年,民航二所先后经历了两次改革,通过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整合所属公司,开始走上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先后创办了一批科技产业实体,不断激发企业活力,有利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伴随着千禧年的钟声,中国民航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开启了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征程。科技强,则民航强。所党委书记张忠华说,多年来,民航二所大力实施人才强所战略,以合理的薪酬体系引才,以良好的事业平台聚才,以独特的“五大文化”润才,打造了一支民航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目前,民航二所的科技人才队伍专业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00余人,科研系统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人数占全民航的4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名,天府科技菁英2名,民航局中青年技术带头人4名,有38人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奋进:自主创新,硕果盈枝

民航二所不忘“立足行业、自主创新”的初心,牢记“推动民航科技进步”使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40年来,先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民航创新引导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100多个,荣获国家级科技奖14个、省部级奖励130个、专利233个。

与此同时,大力推行“研本位”思想,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进行集中解决,实现了从科学研究、放大实验到应用推广的“三级跳”,在机场行李、信息集成、空管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打破了国外厂家在重大装备核心技术上的垄断,奏响了建设民航强国的科技强音。

2017年6月,民航二所成功中标北京新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项目,改变了该系统全球市场由少数几个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行业内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在机场多点定位系统领域,民航二所是目前国内唯一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正式使用许可证的厂商,也是全球5家能够生产“场面多点定位系统”的厂商之一。在民航机场信息集成系统领域,民航二所是全球5家能够生产基于IMF民航机场信息集成系统的厂家之一,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大、中型机场使用,千万级流量机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且出口到亚非多个国家。在空管自动化系统领域,民航二所是全球6家能够研发这项技术系统的厂商之一,并已成功应用于成都、西安、重庆等区域和终端管制中心的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在西安区管中心实现了全国首例与国外系统互为主备的常态化运行。在除防冰液方面,民航二所是全球4家能生产“IV型飞机除冰防冰液”的厂商之一,拥有4项发明专利的防冰液,在降雪天气下可保持80分钟不再结冰,极大地提高了飞行安全裕度。

不仅如此,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高级场面引导与控制自动化系统、机场航班协同决策系统、基于跑道状态灯的防跑道入侵系统、航空座椅、轻型航空餐车等产品研发上,民航二所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保障了民航安全运行。

蓄势:建章立制,支撑行业

40年来,在以科技进步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民航二所也在积极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先后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100多个,成立了一大批行业技术支持单位。

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在民航二所挂牌成立,独创了中国特色的航油航化适航管理模式。这里搭建了设施设备齐全的航油航化适航验证平台,先后完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款国产低铅航空汽油以及100多个航空化学品的适航审定,在航油航化适航审定领域发出了中国声音,赢得了话语权,改变了长期受控于西方国家的格局。

2010年7月,民航空管工程技术研究所在民航二所挂牌成立。作为民航空管领域唯一具备CNAS检测检验CMA计量“三合一”资质的审定测试机构,空管所是民航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核心研发中心,有力支撑了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军民航融合、北斗应用和空天地体系建设,填补了中国民航“场面运行智能化”国产装备的空白。

2012年11月,民航局在民航二所搭建航空燃油适航验证平台。从此,中国民航有了航空油料技术指标的适航检测与科学验证基地。此外,民航二所还拥有通用航空研究所、航材技术研究中心、危险品运输技术中心、机场运行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公司运控技术实验室等行业技术支持单位。

展望:二次创业,绘制蓝图

2017年9月7日,民航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双方将共同建设中国民航的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核心技术产业化、成果转化效益和创新人才发展五大民航创新基地。作为科技示范区建设的牵头单位,民航二所再次肩负起新时期中国民航发展的历史使命。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民航二所党委提出要踏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罗晓告诉记者,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是中国民航局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民航二所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借力国家平台、依托行业资源、发挥创新优势、打造创新高地,实现民航二所的再次腾飞,是新时代民航二所人必须回答的问题。

为适应在新时代的发展建设需求,打造一支核心技术人才队伍,民航二所将运行了十年的“931”工程人才计划全面升级为“11311”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力争在下一个十年集聚一批站在行业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行业专家、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更好服务创新型民航行业建设。

未来,按照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宏伟规划,在这个园区内,上下游企业通过共享、匹配、融合、集成构建起强大的航空产业生态圈,它将是中国民航产业新的希望,更是园区建设依托单位民航二所的奋斗目标。

新的目标已确立,新时代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未来10年,民航二所将向着“国际一流的民航工程技术研究院、世界领先的民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目标大步迈进,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中国民航民航局空管
通告
解析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及人为影响因素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民航空管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应用研究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8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
7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
民航局:4家美航企恳请延期两周审查
抗战中国民航秘闻之和“桂林”号事件有关的那些名人
抗战中国民航秘闻之中航“桂林”号客机被截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