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住房变迁

2020-03-20 14:37佟才录
保健与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楼房村子爷爷奶奶

佟才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家三代人房子的变迁中就能看出這种变化。

祖父母的房子

1949年以前,爷爷和奶奶从山东逃荒来到黑龙江的小北窝棚屯。那时,爷爷奶奶身无分文,他们在屯子里寻到了一座废弃的房子,简单地修缮了一下,就住了下来,从此落地生根。

那座废弃的房子,爷爷奶奶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每年,爷爷给破旧的房子抹墙面、修房顶、垫地基,父亲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结婚成家,都在这间老房子里,以至于母亲想起来就觉得很委屈。

我很好奇,爷爷奶奶的房子当时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那时我还没出生,所以我并没有亲眼见过爷爷奶奶的房子。不过,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父母一吵架,母亲就把爷爷奶奶的房子当作“制敌武器”来攻击父亲。只要母亲一说起爷爷奶奶的房子,父亲就像霜打茄子似的蔫了——父亲觉得的确委屈了母亲。由此可以想象这房子的“惨状”。

我长大后,曾经向母亲求证,母亲把思绪拉回到从前,然后说:“爷爷奶奶的房子是村子里最破旧的,低矮、阴暗、狭小,随时都能散架似的。房子的四周用几根木桩子支撑着,否则真有坍塌的危险。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房间很小,南北两铺土炕,炕上铺着破损的草席。南北炕间距小得一迈腿就能跨过去……”

当年,母亲和父亲结婚后,爷爷奶奶住在南炕,父亲母亲住在北炕,晚上在中间拉上一道大布帘子。与公公婆婆同住一室,母亲觉得太不方便了。于是,母亲和父亲商量,决定要建一座大一点的房子。

父母的房子

父母盖了两次房子。第一次是在结婚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父母白天在生产队干完农活,晚上在场院里制作泥坯砖。两人借着月光,用架子车拉土、和泥、拓坯。制作泥坯砖就是用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把拌有碎茅草的黄土稀泥填充进木框内,把稀泥压实,把泥坯表面抹光滑,然后撤去木框,一大块泥坯砖就制作成功了。

刚制作好的泥坯砖需要用塑料布盖起来,防止开裂。两天后,再把盖在泥坯砖上的塑料布揭开,让半干的泥坯砖直接暴露在太阳下,直至泥坯砖晒干为止,再码成大垛用塑料布盖严实。当年的泥坯砖是现今红砖的前身,是当时农村建房的主要材料。父母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才拓够了盖房子所用的泥坯砖。

建房子光有泥坯砖还不够,还要有打门窗用的木料和苫房顶用的苫房草才行。之后,父亲赶着生产队的马车去江北草甸子割回了苫房草,从山里拉回了打门窗用的木料。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一座崭新漂亮的草坯房就盖好了。草坯房一共三间,按照当地的习俗,爷爷奶奶年长,住在左边卧室;爸爸妈妈年轻,住在右边卧室;中间的一间一半做灶间,一半是我们小孩子的房间。

父母第二次建房是在1980年,那时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过初中、当过生产队长的父亲如鱼得水,率先在村子里买了第一台拖拉机,农忙时在村子里种地,农闲时进城跑运输。没几年,我家便先富了起来,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这时,父亲决定建全村第一座砖瓦房。

1988年春天,父亲请来了城里的建筑施工队。从备料到施工,都不用父亲操心。仅仅两个月,七间崭新的大砖房就建成了。红砖墙、铝合金门窗,房身前脸沾满了花花绿绿的水磨石子,别提有多漂亮了。后来,父亲作为致富典型,去别的村子做报告,回来后自豪地对母亲说:“十里八乡,没有一家的房子能比咱家的漂亮!”

我们的房子

光阴似箭,一转眼到了千禧之年。我们三兄妹相继长大成人,父母也年逾古稀。哥哥姐姐都考上了大学,读了硕士、博士,毕业后各自在城里买了房子。我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通过科学种田致富,率先在村子里开办了第一家超市。

俗话说: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村子里狭窄的空间已经限制了超市的发展,我毅然卖掉曾让父亲引以为傲的大砖房,在镇上买了复式的楼房,一层做超市,二层做住宅。一开始,父母还有些舍不得,因为那座大砖房倾注了他们半生的心血,也为他们带来了半生的荣耀;但当我对他们说,镇上的楼房不仅宽敞明亮,而且是集中供热,冬天屋子里温暖如春,厕所也在屋里头,上厕所就不用跑到室外了,他们便同意了。

如今,父母对镇上的楼房非常满意,连连说还是住楼房好。父母不禁感慨:时代真是变了。在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农民的日子越变越好。

猜你喜欢
楼房村子爷爷奶奶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楼房
刘老汉的烦恼
看望爷爷奶奶
逃跑的楼房
望娘滩
楼房魔方
好办法
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