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三级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23 13:21王香莉薛平郭锦丽张才慧刘玲玉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护理部结业新入

王香莉 薛平 郭锦丽 张才慧 刘玲玉

2016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1]后,山西省各级医院以大纲为依据,相继开展或完善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护理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查山西省三级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现状并分析结业考核成绩的相关影响因素,反推我省三级医院的培训效果,以完善山西省三级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为深入推进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6 月以后山西省41所三级医院新入职的1 213名护士。

1.2 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与新入职护士培训情况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医院名称、性别、年龄、婚姻、现阶段最高学历、入职医院的时间、有无工作经验等7项内容;新入职护士培训情况调查表包括医院护理部有无专门负责培训的带教老师、医院科室有无专门负责培训的带教老师、医院护理部理论及操作培训频率、医院科室理论及操作培训频率、医院是否安排轮转、轮转周期等内容。预调查采用面对面通过问卷星向3所三级医院的309名新入职护士发放,整理分析后进行反复修改,形成正式问卷。

1.3 调查方法

新入职护士培训现状正式调查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专员负责,以文件的形式统一下发到山西省各省、市、县三级医院,设置一个移动端或一个IP地址,只能填写1次。新入职护士结业成绩来自于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全省新入职护士培训结业考试。该试卷是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安排多名负责新入职护理人员培训且职称为正高级别的护理人员编制而成,内容涵盖内、外、妇、儿、急危、重症等多个方面。调查时间为2018年6月~8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7及SPSS 17.0 软件处理数据,应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资料性质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213份,回收问卷1 213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 194份,有效率98.4%。1 194名新入职护士的一般情况及培训情况见表1。

表1 新入职护士一般情况(n=1 194)

2.2 新入职护士培训现状

本组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情况见表2。

表2 新入职护士培训情况调查结果(n=1 194)

2.3 新入职护士一般情况对结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不同学历、有无工作经验的新入职护士取得的培训考核成绩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新入职护士培训现状对培训结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不同护理部理论、操作培训频率、不同科室理论、操作培训频率、新入职护士是否轮转、不同轮转周期的新入职护士取得规培成绩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培训成绩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对自变量赋值,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结业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5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510,F=33.96,P<0.01,说明这5个变量能联合解释全部变异的51.0%,且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5、表6。

表3 新入职护士一般情况对培训结业成绩的影响(n=1 194)

表4 新入职护士规培现状对培训结业成绩的影响

表5 自变量赋值

表6 结业成绩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3 讨论

3.1 我省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亟待统一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加强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是一种必然。新入职护士培训是新入职护士从事护理职业的第一阶段[2],更是护士毕业后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因此,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本研究发现,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部和科室均有专门负责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工作人员。85.93%的医院安排新入职护士进行专业科室轮转,但各医院的新入职护士轮转周期、护理部及科室的理论、操作培训频率不统一。当前我国的护理教育主要以中专、专科和本科教育为主,使得不同学历毕业的新入职护士综合素质差异较大。虽然近10年我国各医疗卫生系统根据新入职护士职业素质的不同而采取了个性化及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大纲也对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给出指导方案,但新入职护士接受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内容、效果,以及带教老师的选拔等细节仍未统一。因此,制定统一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是保证不同医院同等培训效果的根本措施。

3.2 护理部培训频率对新入职护士结业成绩的影响

在患者对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加强护士理论学习及技术操作训练,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护士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新入职护士大多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差的问题,培训可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规范化操作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更是护理安全保证的基础。本研究中护理部的理论和操作培训频率是影响培训结业成绩最主要的因素,而科室理论和操作培训未进入回归方程,分析原因可能是科室内部的培训更倾向于专科性,而护理部培训的范围更广,促进新入职护士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3.3 学历对结业成绩的影响

考试是评价培训质量和反馈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了解学习情况[3]。本研究显示,不同学历的护士结业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及硕士的结业成绩相对要高于中专及大专,这与吴喜丽等[4]的研究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而学历相对较高的护理人员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思维能力较强有关[5]。表6表明,学历对结业成绩有影响,但是影响最小,这说明培训能在提高不同层次的新入职护士的知识水平的同时,缩小不同学历护士知识储备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在统一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针对不同学历护士的培训内容,刘炜华等[6]也提出了我国培训缺少不同层级的培训内容。目前为满足医院对护理科研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护理研究生走向临床岗位,若对所有学历层次的新入职护士采取统一培训标准和培训方式,势必不能满足其需求。

3.4 医院是否安排轮转及轮转周期对结业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中,专业科室轮转的护士成绩高于未进行轮转的护士,这与孙雪利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该研究者提出,轮转制度可以提高护士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有利于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崔志茹等[8]也认为新入职护士培训应采用专业科室轮转培训方式。《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对新入职护士专业科室轮转也做出了规定,本研究中轮转周期为3个月~6个月的新入职护士取得的成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周期长短既能保证护士学到更多的专科知识,又能使保证其维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有关。但新入职护士轮转周期应以多长时间为宜,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项研究[9-11]提出,大专学历护士轮转培训2年,本科学历护士轮转培训1年,本科学历护士轮转4个科室,大专学历护士轮转8个科室,每个科室轮转周期为3个月。陆琦等[12]提出,新入职护士应该先定科再轮转,以增加其归属感,激发新入职护士工作热情,同时在定科科室护士长的监督下,新入职护士能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猜你喜欢
护理部结业新入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模拟测试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考前复习中的应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泉州市新型职业女农民(泉港家政)培训班结业
在不一致这一点上,我们很一致
结对名师 搭建平台 形成机制
新入职生物教师职业适应现状及成因调查分析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护理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