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和虾烂眼病的防治

2020-03-23 04:15瑞青
农业知识 2020年4期
关键词:二氧化氯池底菌素

文/ 瑞青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由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引起。MBV 也可感染南美白对虾。

病虾体色蓝灰或蓝褐色,胃附近白浊化,厌食、反应能力弱,浮游于水表层,有的头、尾弯向一边,有时发现虾头朝上,身体垂直在水面旋转。体表和鳃易于附着聚缩虫、丝状细菌、藻类及污物,容易并发褐斑病等细菌性疾病,病虾最终侧卧池底死亡。

流行及危害 该病毒对II 期蚤状幼体及以后各生长阶段的虾苗、幼虾及成虾均可感染,养殖环境的优劣对其死亡率有较大影响,一般死亡率为20%~90%。污染的水质是导致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带病的亲虾可使卵核幼体受到感染。由于虾有相残的习性,带病的虾被食后也会导致该病蔓延。

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2)取病虾的肝胰腺进行石蜡切片,H-E 染色,发现上皮细胞核肥大,核内有1 个或多个坏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电镜超薄切片检查,看到包涵体和核质中有许多杆状病毒,即可作出确诊。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2)严格消毒。虾池放养前用1 ~1.5克/立方米漂白粉清池,亲虾用100 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浴1分钟,然后放入产卵池,防止病原传播。(3)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虾烂眼病病原是非01霍乱弧菌,菌体短杆状、弧形,单个存在,生长适温35 ~37℃,适于低盐、高温、咸湖水或微碱性的水域中繁殖生长。病虾多伏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浮游水面旋转翻滚。患病初期,病虾眼球肿胀,逐渐由黑变褐,随即溃烂。随着病情发展眼球烂掉,剩下眼柄。细菌侵入血淋巴后,会导致肌肉变白,对虾大量死亡。

诊断 肉眼观察病虾眼球溃疡,可进行初诊。

流行及危害 该病的发病季节为7 ~10 月,8 月为流行高峰期,其感染率为3%~5%,最高可达90%。呈散发性死亡,主要发生于低盐区域。清淤消毒不彻底,池底不良的虾池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放苗前清淤要彻底,每亩用漂白粉5 千克(有效氯在25%以上)彻底清塘消毒。(2)下雨季节池水变酸时,用“活嫩爽”“好水素”“活力菌素”等调节水质,并注意用好增氧机。(3)池塘藻类多、pH 值升高时,每亩用二氧化氯150 ~200 克全池泼洒,隔三天后用“养水专家”,每亩用量1 ~2 千克。(4)有条件的地方池底铺设防渗透膜,或定时用二氧化氯消毒,以切断病原体的感染。(5)发病后可用“甲砜霉素”混入饲料中投喂,并用聚碘溶液200克/亩·米全池泼洒。

猜你喜欢
二氧化氯池底菌素
二氧化氯消毒剂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
多黏菌素B引起急性肾损伤1例
检测中生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雨下多了,没有颜色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
游白沙坡温泉
浅谈饮用水的二氧化氯净化技术
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