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几种病害 的诊断与防治

2020-03-23 04:15刘婷
农业知识 2020年4期
关键词:幼体全池弧菌

文/ 刘婷

一、河蟹烂鳃病

病原有弧菌,也有其他细菌(如气单胞菌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症状 病蟹行动缓慢、常上岸不下水、鳃丝肿胀、鳃从边缘稍向基部溃烂,有的发生脱落,镜检可见大量细菌。

诊断 排除非病原因素,并根据黑鳃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如镜检观察到细菌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流行及危害 该病发病的季节为6 ~9 月,池底或水质污浊老化的虾池常见此病。

防治方法 (1)每亩用150 ~200克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隔日再用聚碘溶液250 克/亩·米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用10%戊二醛溶液250克/亩·米全池泼洒。(2)发病后可用三黄散1%和10%大蒜素按1‰混入饲料中投喂,连续3 天。(3)“活力菌素”按250 克/亩·米,“靓水110”按每亩2 公斤改良底质。

二、河蟹弧菌病

病原有多种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溶藻酸弧菌等。

放养密度高、蟹体受到机械损伤或敌侵而体表受损,水质污染、投料过多等导致弧菌继发性感染。

症状 腹部和附肢腐烂,体色变淡,白色不透明,发育变态停滞不前。鳃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集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行动呆滞,蛰伏池边。

诊断 可根据腹部和附肢腐烂、体色变淡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流行情况 病原菌主要感染血淋巴。危害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及幼蟹。发病率高,死亡率达50%以上。幼体感染后,1 ~2 天内发生死亡,并全池死光。高发期在夏季(水温在25 ~30℃)。

防治方法 (1)育苗期严格消毒用水,加强管理。(2)幼蟹培育中,坚持健康的生态养殖法,如种好水草、用好微生态制剂等。(3)定期使用聚碘溶液消毒杀菌,并以大蒜素和三黄散拌饲内服预防和治疗。

三、河蟹肠炎病

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发病原因是水质不洁、底质败坏、饲料投喂过多等。

症状 打开脐发现肠道肿胀或有暗红,多数肠管内无食物或粪便,食欲不振或不摄食,病情严重者行动迟缓。

诊断 可根据肠道肿胀或有暗红、内无食物或粪便作出初步诊断。

防治方法 预防:饲料内添加渔经可乐、活力菌素及虾蟹多维宝,连续投喂5 天,间隔7 天后,重复投喂5 天,以此循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防止肠炎发生。治疗:用二氧化氯按150 ~200 克/亩·米或聚碘溶液按200 克/亩·米全池泼洒,并用每亩250 克愈雪停全池泼洒。用10%大蒜素按1‰+山青五黄散混入饲料中投喂,连续3 天,同时用“虾蟹康”250 克拌40 公斤饲料,连用3 天。

猜你喜欢
幼体全池弧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厦门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状况研究
美味海鲜为何会变成致命毒物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水晶虾幼体发育研究初报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综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