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作文选材的启发

2020-03-23 07:11杨红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杨红

摘    要: 作文能力,最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文章的选材,直接决定了立意的高下与内容的充实程度。针对学生作文选材达情空洞、陈旧单一、视野狭窄等问题,作文教学应加强作前选材指导:注重具体性和方法性,紧扣新课标强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经典文化著作等方面汲取力量,采取情境再现法、思维导图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必要时,以提供材料法,有力地激发真情,引导学生巧妙、多样、有深度地选材,达到有感而言、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切实掌握等效果。

关键词: 苏派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    作文选材

选材一直是写作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写作前常常冥思苦想,求而不得。在实际课堂作前指导环节,部分教师至今仍然以朗读范文、分析范文写法等形式匆匆带过,没有针对性地就选材难点达成作前指导的良好效果。在作文指导时,将写作能力的提高完全空泛地寄托在学生的生活积累、课外阅读之中,认为作文“不可教”,难逃推卸作文课堂教学责任的嫌疑。

应当明确,作文是可教的。2015年“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系列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在作文教学指导上提出了许多高明之见,核心在于培养师生的作文素养。以清简、灵动、精致、厚实著称的苏派倡导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常态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发展的课堂、效益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和诗意的课堂。在作文指导时,注重让每一个生命个体能与文本、作者、同伴,与生活、自然、社会自由对话,实现语文素养与灵魂诗意的比翼双飞。这是作文指导的最高境界,为选材指导直接指明了方向。

一、选材问题

2015年年底,“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在南京正式成立,并发布了《2015年江苏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提出了“学生的写作热情逐渐退却”等问题。写作热情不高最直接的原因是感觉无事可写,即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想要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作前选材指导之前,必须先将自己还原到学生动笔写作前的选材构思情境之中,切实把握写作主体的心理特质,同时结合学生以前写的文章,总结长期以来选材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将作前选材指导这一环节做好。选材主要问题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选材达情空洞,缺失表达的冲动。

选材达情空洞,不能引起共鸣,甚至给读者带来反感,很多都是因为写作主体缺乏真正表达的冲动,只是“奉命而作”。达情空洞的文章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全程描写或叙述,少有抒情,结尾以一句轻描淡写的语句抒情结尾,且通常句式为“啊,我真……我一定还要……”。似乎是为了抒情而刻意为之。第二种,在抒发情感时,多用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如“开心”“兴奋”等,难以真正展现出情感的细腻,不能带给读者感同身受的体验,没有真正将情感贯穿于材料的每一处写出来。第三种,抒发的是假大空的情感,存在描写过于夸张或不合情理甚至矫揉造作之处,所选的材料根本没有传达这层深刻内涵,结果时偏要强行更上一层,好像文章的关键就在于无限的升华。如果自己的文章不能打动自己,那么怎能感染他人?

2.选材陈旧单一,缺乏个性与当代性。

选材陈旧单一模式化,主要是针对素材无新意而言的。陈旧的素材缺乏个性无法体现当代性,常落入俗套共性的窠臼。根据笔者收集的镇江市京口区553份小学高年级写作能力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在读完作文题后,求助于作文书、摘抄本、以前写过的文章的人数占大多数。其中484位同学表示,他们会第一时间翻看以前写过的作文,千方百计地试图套用同样的素材。学生拿到作文题目,第一反应不是求新求异,而是求旧求同,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材模式化倾向难免。例如写母爱,常见学生写“妈妈安慰考试失败的我不要气馁”等,这类陈旧的素材从小学就一直在写,初中仍然照搬来用,早已经反刍得没有滋味了,即使描写得再细腻,也难以让人耳目一新,总有套路之嫌。关键是作者没有立足于自身独特的体验和当代时代性选材。

3.选材视野狭窄,甚少精致的构思。

选材视野狭窄主要是针对选材范围来讲的。学生在选材时,往往会扣住班级、学校及家庭这三块来写,极易忽视邻里、社区、社会生活等选材范围。一和学生的活动范围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里度过的,活动范围有限,经历经验有限,选材范围也有限。二和學生选材思维固化有关,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学生的所见所闻越来越多,但在选材时,仍然自动屏蔽那些可贵的邻里、社区、社会生活。选材视野狭窄的心理特质主要表现在:写作时,学生始终纠结于“我该写什么”这一个点,而没有跳出来,系统地从班级、学校、家庭、邻里、社区、社会生活等更广阔的选材范围这个面仔细筛选、深入挖掘出更好的素材,缺乏系统的构思将难以指导选材的高效进行。

二、选材指导

明确了学生选材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后,作文选材的指导才是更重要的。应当重视课堂教学中作前选材的指导,好的作前选材指导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良好功效,直接启发学生趁热打出好铁。注意将作前指导具体化、方法化,切忌笼统大概地指导、毫无章法地指导。清简、灵动、精致、厚实的苏派作文教学强调在情境的体验中、知识的加工中、视野的增长中和思维的发散中,培养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素养。做到更真情、巧妙、有深度地选材,更多样地选材。努力克服选材这一写作的大难,让学生有事可写,就迈出了作文指导最基础的第一步。

1.体验的课堂:情境再现,真情选材。

杨九俊、姚烺强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十分强调激发感情的重要性:文章当“情动而辞发”[1]。文章来源于表达的冲动,以我手写我心,忌千篇一律虚假的感情升华。苏派作文教学的“祛魅归真”归的也是真情实感的真。苏派强调“祛魅”方显“本色”,自觉抵制和排斥虚假需求及由此产生的虚假做法。如王栋生倡导的“反作文”就是回到作文的本真,率性写作,真诚写作[2]。

作文多是“奉命而作”,许多时候一下子选不出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素材来写,这和学生的往昔生活经历的糟糕及情境再现能力缺乏大有关系。正如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明老师在研讨活动“记得那一次出发——中学生素养与中考写作”中指出:选材就是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圆心,以学生可以有的现实、家庭、社会,特别是读书学习、精神成长为半径,然后画一个圆。他引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指出大凡记叙类问题,往往是对往昔生活的再现。学生写不好文章,一是往昔生活质量很糟糕。二是不知道如何再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生活,给予一定的再现指导,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再现法强调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3]。如第二届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活动中,章林老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住校学生、外地学生较多)提供情境:“雪地”“车站”“父亲接刚刚下车的我”,给学生体悟生活的机会。丁卫军老师的课堂索性引导学生写来报告厅上课的所见所感,情境选择直观、大胆。情景再现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所谓“情境”就是“在场”,就是“走心”。

2.智慧的课堂:紧抓教材,巧妙选材。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涵盖丰富知识的宝库,紧抓教材学习,会给选材带来很多启发。教材本身就能成为素材,一体现在学习变通,二体现在思考质疑。在每一次作文选材训练中,提醒学生在脑海中思考学过的课文内容等,学习文章的选材角度、材料安排等,进行相似的仿写训练。还可以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将顺序改写成倒叙、插叙等。抓住对教材深入学习的这一优势给学生的选材架构一个阶梯,降低选材的难度。

对教材的思考质疑能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例如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的课文《陋室铭》,注释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翻译成:“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难道刘禹锡是蔑视劳动人民的?原中科大附中的蔡安洁同学通过对教材的质疑思考,研究认为:刘禹锡不仅不蔑视劳动人民,相反常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的《插田歌》《采菱行》《磨镜篇》等都是歌咏下层劳动者的,在《贾客词并引》中更有“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这样动情的语句。可见,把《陋室铭》中的“白丁”解释为“平民”,是不妥的。刘禹锡曾长期被贬,有“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感慨,更有不少“山人”那样完全抛弃功名利禄的朋友,功名利禄对他来说反而是交往中的障碍。注释为“没有功名的人”也不妥。《汉语大词典》中对“白丁”的一条解释是:“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这个解释或许更合适。没有真才实学又故作高雅或附庸风雅的富翁、官僚,常常为了提高身价而攀附仁人志士,作者的不屑与蔑视是送给这样的“白丁”的[4]。通过对教材的质疑和研究,一篇绝佳的作文便写成了。语文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单纯学习,更是对知识的深入思考与质疑,是智慧的学习。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助其酝酿出巧妙与智慧的作文素材。

3.厚实的课堂:着眼社会,深度选材。

苏派作文教学一直强调作文选材的灵动性,在选材时,注重取材的广度。从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着手,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课间拉到课外、假期;从班级、学校拉到社区、社会;从家人、同学、老师拉到邻居、亲戚、社会中接触的人。只有在广阔的思维空间攫取合适的材料,做到选材时脑里已有精致的构思,尽量避免思维定式,才更可能写出新意[5]。

在第四届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上,肖培东老师以“好久不见”到“又见”贯穿,提醒学生“不见”的主体不仅仅是“我”,还可以是“小鸟”“大地”“天空”等,全程请学生讲述故事。整节作文课从“好久不见”包含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与自省,到“今日又见”是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自信、我们的未来。肖老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抽象的情绪、品德,比如城市的良心,比如公民的道德,比如我们需要坚守又总在犹豫的秩序、诚信、文明和传统等。能爱世界,我们就能反省自己,付诸行动。

肖老师在指导作文选材上将学生的视野拉向社会,投向广阔的世界。关注的是学生对世界的心理感受,注重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与人文素养。这体现了苏派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从方法引领走向关注写作主体的先进理念。对写作主体自身发展的关注有利于发展其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凡是学生直接能接触的人事景物,鼓励他们通过“普遍而精密”的观察得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有限,为了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凡是学生不能直接接触的人事景物,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切实掌握[6]。如蔡明老师所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自身就是好的课程。以新课标倡导的经典著作为核心,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放眼于世界一切进步文化,贯穿古今,融汇中外,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做更多的努力。总之,要学生在提笔作文之前不在“苦思冥索”上花时间,而要在“搜集材料”上下功夫。

4.灵动的课堂:发散思维,多样选材。

作前指导的重要性在于激发表达的冲动,有话可写是文章写得好的前提,采取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法能有效地在班级授课制中帮助学生积累好素材。头脑风暴法注重的是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及追求数量。课堂上,允许学生不受限制地从不同角度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多地提出独创性的想法。教师当场不做出评价,学生不对同学的设想提出批评或自我批评,防止评判与批评约束了思维。在头脑风暴法训练结束后,师生随即利用课堂时间画出思维导图,将作文选材分类,并主要根据材料间的逻辑层级关系画出思维导图[7]。

例如教室里误飞入一只鸟,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头脑风暴训练,请学生围绕“鸟”选材。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在圆里写上“鸟”字,先给学生极短的时间自行画思维导图,随即开展头脑风暴交流会,将学生发言内容写在黑板上的一条条“光线”上。教師充当主持人,鼓励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度,如连续几个学生都讲到鸟的外形之后,需提示:除了外形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鸟儿?在头脑风暴交流法结束后,鼓励学生将素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鸟本身:(一)状貌:1.体型2.色彩等(二)习性:1.巢穴2.食物3.“婚俗”等“交际”行为。(三)不同地方的鸟的种类。(四)鸟进化的原因与趋势。二、鸟与发明:飞机等。三、鸟与人:(一)鸟对人的帮助:1.物候的象征,对耕作等生产的提示,如布谷鸟等2.人的行为对鸟带来的影响等。(二)著名作家们关于鸟的文章。(三)“我”与鸟之间的故事。四、鸟与其他物种的故事。五、鸟与自然。六、鸟在精神层面上给人带来的启示……

时常布置一些作文选材的训练,鼓励学生画选材地图,提高学生对选材的敏感程度。所给的选材训练的文字材料如能抓住最近学生共同经历的事件或将当时的情境生动地再现出来,如学习的课文、做过的实验等,则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长此以往,学生将被引导要善于从经历的小事着手思考,好的素材库将得以建立。

三、结语

苏派作文教学实践给作前选材指导带来了很多启示。选材贵在归真,让学生在情境再现的体验之中书写真事、生发真情,祛除形式的魅俗,呼唤内心的冲动。选材贵在巧妙,在对教材的深入加工中思考变通,学会酝酿,降低选材难度。选材贵在厚实,打破范围的限制,进行精致的构思,拓宽视野,深挖实践,着眼于社会性,必要时教师提供选材材料,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切实掌握。选材贵在灵动,通过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训练发散思维,增加可选素材的维度和数量。此外,文章选材还要注意学会围绕中心来选。跟中心无关的素材,舍弃不取;跟中心相关的素材,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作为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总之,选材指导是作前指导中确保学生有话可说最基础的保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借助头脑风暴法这一主要形式,从选材范围等角度切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14.

[2]洪劬颉.苏派教学:活实和谐,祛魅归真——以核心人物为样本对苏派教学特征的概析[J].江苏教育,2010(14):22-26.

[3]肖卫平.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情境式作文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金言,屠数勋,徐烨君.研究性作文教与学——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之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44-245.

[5]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86.

[6]吴玲颖.论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思想[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10).

[7]朱有命.巧用“頭脑风暴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7):9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8批科研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C64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