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与诊断

2020-03-23 06:00范如刚
考试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

摘 要:指导学生多维閱读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最重要的形式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这个阅读实践的过程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的。在与文本对话、潜心涵泳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能得到积极的发展,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方得升华。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多维阅读

指导学生多维阅读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自主阅读、思辨习惯养成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 正视“深耕式”课堂阅读教学的负面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的整个阅读教学设计就是由一个又一个问题堆砌而成,课堂就在解决这一个个的问题,看似高效的过程中度过。学生的生成少之又少,无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独特体验没有得到很好地尊重。因此,我认为,改革阅读教学的传统的模式,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新策略之一。我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淡化“深耕式”阅读教学过程,融入“扫描式”阅读,倡导“评价性”阅读。

“深耕式”阅读表现为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篇、写法等一处也舍不得放,都进行“深入”的讲解;课余时间再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等巩固练习的阅读教学方法。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现实的需要,这样的阅读方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它让学生的阅读面变得更窄,学生便缺少了应有的“灵气”,学生阅读积极性被逐步侵蚀,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带着学生从课堂上习得阅读技能,适当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发展学生个性品质要引起每一位语文老师的重视,要当成阅读教学最紧迫的任务。

我们提倡在课堂上适当融入的“扫描式”阅读是希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把握阅读素材的某些重点为目的,以小目标突破的方法,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这也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每一个机会,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让他们成为有创造性的阅读者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给《爱之链》《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姥姥的剪纸》等课文续编结尾;对课文《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钱学森》《詹天佑》《天游峰的扫路人》《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中的人物进行讨论;进入《最大的麦穗》《青海高原一株柳》《牛郎织女》《鞋匠的儿子》等课文的情境,让学生进行专题辩论;根据课文选择一些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教互学,互演互评。例如,我们班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编写了课本剧《问路》《文明乘车》;又根据课文《负荆请罪》《半截蜡烛》等编写了课本剧,并组织学生进行了表演和评议。正是在这种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乐于倾吐自我表现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又如,在六年级的两个学期中,学习了不少老舍的文章和阅读材料。我就设计了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走近老舍》。今年,学习了世纪老人巴金先生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我又请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作品,再次了解、认识先生,组织了《我眼中的巴金》的活动。学生们有的研究了老舍、巴金的生平,有的研究他们的作品,有的研究了别人对老舍和巴金的评价,有的收集了有关老舍、巴金的图片,有的研究了老舍和巴金的风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研究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老舍先生和巴金先生,感悟了老舍和巴金的作品、人品,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人物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它颇具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动性等特点;研究、实践、交流的过程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内外、校内外、生与生、生与师的全方位融合,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让阅读富有个人的创造性。

二、 进行个性化阅读策略的指导

(一)注重延时点评

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做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点评,给学生留下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得灵感和顿悟。运用延时点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关注了学习的差异,能为学生们拓展思维空间的广度,让创新的灵感有更多闪现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的充分发展。阅读教学中,文本在每个人的认知中是多元呈现的。所以,在教学互动中,我们不能为了快速达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二)引导“评价性阅读”

评价性阅读,就是在学生们自主充分运用阅读素材(主要是现行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丰富内容),对他们进行创造力和独立思辨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随大流的心理普遍存在,表现为盲从,当一个同学(特别是自己心中认为的优生)提出他不同的观点后,往往主动否定自己的观点,这明显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评价性阅读是要引导学生在潜心涵泳的过程中对课文重点词句、情感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就阅读感受、收获加以批注。在教学中,我采用“评价性”阅读方法,围绕问题,学生自由批注,阅读自主权由自己牢牢把握。绝大部分孩子不再迷失于同学的意见中。学生在疑惑中思考,在表达中感悟,在书写中收获,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阅读习惯、能力、品质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

【课例1】 借用评价式阅读突破夹竹桃“韧性”这个难点。

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这份韧性,把自己的感想以批注的形式写在旁边?

生:我从夹竹桃默默开放,看出夹竹桃很有韧性。

师:默默开放、不张扬,奉献自己的芬芳,这是难得的韧性啊。请你读读。

师: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有些同学课前搜集了资料,预习批注写得真好,请他们读读。

生: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术泰斗”,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生: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他利用在传达室看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

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季先生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季先生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其实是在为自己树立信心,他要以夹竹桃为榜样,在逆境中不屈服,不放弃!

师:请你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把自己对夹竹桃的韧性和季先生人格力量的理解融入进去。

很多时候,课堂上老师都怕学生讲不全面,其实大可不必,让学生自己评价,联系自己的预习写下的批注,学生很有热情,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批注,对作者季羡林一生坚韧不拔意志的感悟,对夹竹桃的韧性理解反而更有个性,更有光芒。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

因为阅读是一种自主、个性的行为过程,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根据内心的“阅读期待”,对文本产生认同,形成共识,进行批判。所以,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尽量避免提出一些限定性问题,避免“答案唯一性”。可以多出现那些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呈现个性化的答案提供可能。在教学《理想的风筝》的互动活动中,当学生画出下面关键语句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刘老师身上有哪些令你敬佩之处?”这是开放的,不需要也统一答案的问题,孩子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文字的理解获得自己的答案。

【课例2】 设计开放性问题体会刘老師的人物品质

屏显: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意志坚强的人。

生:他是个乐观开朗的人。

生: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心中的刘老师?

师:作者使用了怎样的手法把这位生活强者刻画得如此鲜明?

生: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线端、喊着、抓住线绳。

师:为了“追风筝”,一位残疾老师付出的行动,多么令人感动!请你读读。

生:还使用了语言描写,“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怎么喊?你来喊!

生:“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还不够,言为心声,这是生活强者的内心世界呀!我们一起读表达生活强者的风采!

(四)强化“阅读反思”

阅读过程的自我内心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所以,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修正中,不断调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实现阅读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自我思考,我的想法对吗?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吗?二是阅读者之间的交流分享,通过同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别人理解、思维、方法的与众不同,辨析自己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相关启示,达到博采众长、彼此启迪、共同进步以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学习,全班交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三是教师的指点和调动。在《山谷中的谜底》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都想一想:课文的谜面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课文是怎么把谜底写具体的?读完全文再揭示这个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阅读课文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的策略应该不限于阅读批注、阅读反思、延时评价、设计开放性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明亮.构建新型小学语文批注式教学模式[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2]王朝军.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选择[M].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5(5).

[3]侯金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删繁就简[J].教学月刊,2014(9).

[4]陈东.小学语文习作方法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作者简介:

范如刚,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