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讨论的原则

2020-03-23 07:11张媛媛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媛媛

摘    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讨论式教学方式。在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杜绝“空”架子,真正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中进行有效的讨论——有思考有辩论有总结有发言。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全面一分为二地分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讨论实施的必要性并有创造性地从师生双方各自的特点上探寻学生有效讨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讨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讨论的定义

(一)讨论

“讨论”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探讨寻究,议论得失。”《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讨论”的定义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笔者在此基础上简单概括了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基本程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师生)交流总结。

(二)有效讨论

对“有效讨论”的内涵理解分三个层次。第一,明确有效讨论的教学环境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关于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二,有效讨论的大背景是课标提出的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1990年版的《教法大全》中的表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降,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第三,有效讨论的最高要求是“有效”,“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能达到预期目的;有效果”。

综合以上三点,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讨论研究应当是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完全脱離文本阅读,自主思考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从而得出最贴近教师问题的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但只是指导监督,不干扰学生的思路与想法。同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讨论的原则和策略

(一)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两者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视。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有效讨论研究中,执行方是学生,监督方是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选择组织讨论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在学习道路上需要教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在课堂讨论前,教师根据学情、课文类型等为学生定好讨论的方向,帮助学生避免讨论时做无用功,准确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和内容。综合两方面考虑,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缺一不可。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讨论问题研究中主要是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而言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还需避免提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问题提问的语言表达要力求简洁明了,避免拖泥带水。此外,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有效讨论。

3.合作性原则

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指出:集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并接受良好的榜样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长处,发挥合力化解各自短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整体效果发挥到最大。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上教师实际提出的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习惯,更可以发展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策略

1.教师层面

(1)有效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讨论的直接参照面是教师的有效提问。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及课文难度,教师会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其一,问题要有据可依。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从课文出发,既有针对性又具体,争取做到源于课文高于课本。其二,问题设置要有层次,地基要扎实了才能往上建高楼。难度要逐步往上加,题与题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梯度又要有相关联性和过渡性。其三,问题数量要适中,提问的密度也要适中。如果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提,一方面给学生造成思考压力,另一方面让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单一,缺乏趣味性。问题数量多并不能保证问题含金量高,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精心设计、有质量的。其四,有效提问讲究时机与语言表达技巧。问题是在上课一开始就提出还是在某一个环节、某一个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提出都是有讲究的。问得早不如问得巧,在合适的时间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才会事半功倍。其次,小学生的词汇量及语言理解力都还在提升中,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做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总之,教师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有效讨论的重要前提与条件。教师问得好,学生才能答得好,学得好。

(2)充分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材,掌握学情,考虑教法,以及预设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不打无准备之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课前写好书面教案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实践练习,一遍一遍地修改打磨,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无定法,不一样的教师和不一样的学生的多样化组合会产生各种各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处理。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各方面的层次水平都有差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模板只是一个参考、一个相对的标准。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教师进行教学安排的重要依据。

人际交往是每一个人成长中的必修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维系。师生关系同样如此。内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方便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恶劣的师生关系不仅教师上课困难,而且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师生双方可能产生抵制心理,相互拖后腿,妨碍教学活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开展有效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4)合理監督讨论过程。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要给足学生表现的机会。当一个问题抛出后,教师首先要留出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当学生脑子里有想法有思路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

其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参与学生讨论。当学生讨论偏离方向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回归正题。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教师要及时化解矛盾同时鼓励学生思考:我们在哪一点上产生了分歧?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在此问题外衍生出其他有价值的问题,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最后,教师在恰当的时间点提醒学生结束讨论并形成各小组讨论的最终结果,培养学生的小结意识,有始有终、有条理性、有逻辑性。一方面,学生的讨论得出结果才能算讨论的最终结束,才能回答问题,才能算有效讨论。如果仍然是一盘散沙,各说各话的局面,那么只能表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讨论是学生自我展现的好机会。每个人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同时相互补充、概括总结最终形成小组意见,这样的讨论才是有效的,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才会在一次次讨论中提高。

2.学生层面

(1)主动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要明确学习是为自己而学,而不是为老师而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教师要在45分钟之内根据所选课文内容讲完几个知识点,且一般都是有选择地挑重难点进行教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础学习任务:掌握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这些不能安排在课堂上,课堂上只能是教师挑着指导书写或是正音。但是这些基础任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对课文不熟悉将影响教师的上课进度与课堂效果,就有可能出现“炒冷饭”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学生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只有当学生对即将上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才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当然,主动预习一方面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可以由教师强制执行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提高注意力与自控力。

在学生自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课堂讨论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因此,学生在讨论时思想要高度集中,相互监督及时拉回话题跑偏的组员。其次,学生可以说与写同时进行,这样注意力不容易分散且不会遗漏讨论的要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给自己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并给出相应的奖惩从而锻炼注意力与自控力。当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讨论时才能保证讨论的有效性不缩水。

(3)培养主动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目前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记忆能力强,但是一旦遇到的问题有变化就不会解决,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课堂上就等着老师给出答案,他们在底下奋笔疾书地抄抄抄,课后背背背,这样的学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课堂上教师组织讨论环节就是在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投入进去思考问题。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条件,就不能浪费,学生要主动思考,发表看法,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授人以渔”,学生要主动抓住机会,成为“高分高能”的优质人才。

在讨论过程中不能忽视团队合作精神。组员之间要协调好给每一个人表现的机会,学会倾听并尝试回应。讨论不是一个人的演讲,也不是毫无章法的争论。给每一个人说话的机会同时学会整合组内意见,既不强求所有人想法一致,又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不一样的声音,求同存异。

(4)加强语言表达练习。

一方面学生要积极回答问题,给自己争取练习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学会说完整的话,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此外,语言表达可以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先写后说,逐步脱稿。在练习过程中,自己往往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与同学合作组成帮帮队,你说我听给出改正意见。在学校活动中多参加一些演讲、辩论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水平。

三、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略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指导下,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进行讨论式教学成为一种风向,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需要学生的参与。小学生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人,且他们的各项指标都还未完成、未定型,具体实施有难度。因此,学生讨论的有效性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洛洪龙.让有效讨论走进课堂[J].读与写杂志,2013,10(3).

[2]彭人哲.讨论式教学:价值、形式和前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8).

[3]刘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导引[J].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

[4]曹雪.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讨论[J].教育战线,2010.

[5]薛振尧.有效讨论,注重策略——英语课堂教学讨论有效性浅谈[J].考试周刊,2009(3).

[6]刘赣洪,臧佩.讨论式教学法文献综述——2010—2013年知网载文分析[J].课程整合,2014(9).

[7]罗志惠.小学语文有效讨论学习的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7).

[8]焦红志.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5(18).

[9]周勇.影响我国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源追溯[J].教育科学,2009(1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