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探究

2020-03-24 21:14张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0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课程设计课程思政

张蓉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设计、教学案例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務,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1]。因此将思政教育根植于课堂,培养有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理想的青年也成为课改的新要求。

对于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教师如何发掘教材、合理适当的融合思政元素,并达到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师的一项新课题。因此结合初中教学内容和思政思想,以“从不同的方向看”为例,探究课程思政下课程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一、融入思政教育的课例分析

本人融入了思政思想进行了“从不同方向看”这节课的课程设计,本节课作为人教版七下的一节相对简单的内容,教学难度上相对容易,但知识本身比较远离学生实际,也比较枯燥。课本的引出是工程零件图,但这个情景对当代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我从激趣、思政和知识三者融合的方向下手重新设计了本节课:

1、情景创设中融入爱国情怀:

导入设计:

观看2分钟《大国重器》记录片。

师:你们看完这段视频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华同学看了《大国重器》纪录片非常感慨,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工业产品设计师,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班主任,班主任非常支持他的梦想,为了帮助小明更快的实现他的梦想,老师希望大家一起帮助小华了解这个职业。

在这个导入中,首先选取了《大国重器》这一部很传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纪录片作为引入,在引出了课题的同时又通过影片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的高速发展背后是一颗颗爱国心的驱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通过帮助小华同学了解职业这根隐形的线索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自主学习进行铺垫。

情境创设是非常常见的数学课堂导入手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课本上给出的情景已经离当代孩子的生活相对遥远,因此立足于课本在生活中发现相似的情景来代替原有的情景非常重要。

2、课程总结中升华到思想意识:

总结设计: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困惑需要和大家交流呢?

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诗: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也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思想,对待同学、处理事情多从他人角度出发,为他人思考。

《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一节课的课堂总结不仅采用了传统的知识点总结的方法,还加入了苏轼的《题西林壁》,引导学生不止在本节课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更要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把本节课的教学从内容提升到思想,切实做到立德树人。

3、课后作业呼应情景,把教育延深到课后:

课例展示:

设计师潜力测试:

师:在最后老师在全班发起挑战,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将它的三视图画出,那么老师在这里给出一个真实的零件,同学们尝试挑战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一个成为设计师的潜能。

在课后作业中,我加入了课后挑战环节,增加了实践作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并且更加深入理解产品设计师这个职业,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人的付出,把思想教育延深到课后。

4、学科知识与德育思想双线索设计: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坚持双线设计,一条是明显的教学主线,了解基本的三视图知识;另一方面是贯穿前程的小华同学确立职业理想,了解这个职业的暗线。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们尽早树立自己的职业观,做一个有理想的有志青年。

二、如何进行合理的思政思想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1、提升教师自我理论水平

在思想上教师自身要提高自我认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确切含义。在教学内容上,要吃透课本,深刻理解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有益素材和案例。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节中,可以通过加入新冠疫情的传播速度来引入本课。而这都基于教师个人平时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对国家战略方针的了解。

2、“三点融合法”教学设计

虽然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学,但是切忌为了融入而设计。经过不断尝试,“三点法”教学设计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平常的教学设计中,恰当融合德育思想。第一点是在情景创设处融入,数学作为历史悠久、思维缜密的学科,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尤其在初中数学部分不仅有大量的当代素材,更有大量的历史素材,这些素材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点是在课后总结中融合,课后总结中不但要涉及到知识点,更要设计到德育思想。第三点是课后延伸设计中的融合,对于前两点其实很多老师和教学设计中都有体现,但是在数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经常止步于课堂,在课后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知识的练习而缺乏德育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问老师学数学有什么用,老师传统的回答是提高逻辑思维,但是数学仅仅质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么?对于品德的提升没有帮助么?我们如何在课后通过更多的实践学习,潜移默化让学生更加理解数学的作用,理解数学中包含的“德”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中,老师们可以在这三方面融合德育,会让我们的数学课不仅有质量更加有重量。

3、时刻思考双线并进的课程设计

改变缺乏德育教育的数学课程设计方式,更是在理科教学中探讨如何摒弃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德育而德育的模式。传统课程设计中,理科教师主要思考的是教什么内容、怎么教这个内容,对德育教学的思考相对较少。而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我们更加要注重融合,比如讲一次函数的应用,创设与高铁有关的行程问题,明线是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暗线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快速发展与强大,让学生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融合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是未来也是必须的课程改革道路,只有我们把爱国主义根植于学生心中,我们才能培养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才,才能真正实践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作者单位:华中师大一附中美联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课程设计课程思政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