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式高职笔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0-03-24 21:59尹智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6期
关键词:笔译语料工作坊

尹智瑾

[摘           要]  鉴于高职笔译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学生学术基础相对较弱的问题,为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笔译教学实践中,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在高职笔译课堂中采取“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笔译质量和效率,减少其对笔译的畏难心。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工作坊+语料库建构;高职笔译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00-02

教育部2000年10月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高职高专“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主”的教学要求。这意味着与本科教学相比,高职高专的笔译教学不宜教授过多理论知识,而应以工作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学生自身开展翻译过程为主线来开展教学。

一、基于“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式高职笔译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1]“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式高职笔译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以工作真实情境为学习载体,学生以协作的方式学习,借鉴现有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搭建笔译“语料库”,主动完成支架式的学习。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也是外语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是“由学生基于自身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采择、加工并处理,从而重新建构知识、获取新的理解的过程”。笔译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深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应由老师辅助指导学生自发地研究翻译文本、搜索资料、构建知识点,从而自主完成整个笔译过程的学习。

Sinclair认为,语料库是“为了用作语言范本而根据明显的语言标准选取的语言片段”。把语料库引入翻译课堂,把传统的翻译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能够利用描写和比较的方式提高语言能力,又可以缓解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并提高翻译技术和能力。[2]因此,可指导学生以翻译专题为单位,通过搜索权威语料来源,建立包括词、词组和句型在内的“语料库”。同时,通过大量分析语料,既可认识到多种语言现象,还可自己总结出翻译技巧。[3]

“工作坊”最初主要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发展至今逐渐演变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笔译课堂中,学生组成笔译工作坊,协作完成学习和相应任务。

(二)教学目的

高职高专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理论能力强,习惯借用网络资源进行笔译实践,最终造成逻辑思维的欠缺,翻译质量较低。因此笔译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料查找、筛选和对比分析,从而自行建构“语料库”,提高笔译质量和效率,减少其对笔译的畏难心。

同时“工作坊”的引入,可改变传统的笔译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老师对笔译任务的反馈度。通过引入真实的工作情境,指导学生在笔译过程中不仅关注语言层面的处理,同时注意中英逻辑思维的差异及行业背景等因素对译文处理的影响,在提高笔译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所以选取的教学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

1.真实工作情境中的笔译文本翻译练习

基于高职高专教学实用性的特点,应尽可能选取真实工作情境中涉及的笔译文本。可针对不同专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情境,确定笔译主题。

2.四六级考试中的笔译文本翻译练习

通过四六级考试是高职高专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硬核指标。选取四六级考试中的笔译文本可满足学生的考级需求,同时也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笔译策略

高職高专学生的就业单位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其接触到的笔译文本更多具备职场交际功能,因此对于该类文本,学生在笔译过程中除学会词句层面的处理,还应深入分析该文本在具体工作场景中预期实现的交际功能,从而选用合适的笔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为工作情境服务。

4.利用文本资源、网络资源等查找和建构“语料库”的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效地查找和使用各种资料,包括汉英词典、同义词辞典、平行文本等,在高职高专的笔译实践过程中,同类笔译主题的平行文本可作为重点的借鉴对象。

(四)教学实施

确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后开展教学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主要分为译前准备、译中处理及译后校对总结。笔者在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笔译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式高职笔译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环节,搜索笔译背景知识并归纳相关语料。在每个笔译项目开始前,老师先将笔译主题告知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百度、各大公司网站等方式搜索与项目相关的职场背景知识。随后将笔译原文本发给各个笔译小组,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职场背景知识,利用工具和软件等,完成对笔译原文本的理解归纳。并将搜集到的职场背景知识及语料进行书面总结,上传到课程网络平台上。之后小组间进行语料共享交流,老师对典型的各类型语料进行讲解,并提供同类笔译主题的平行文本给各组进行学习。

第二环节,分析笔译文本,选取笔译策略。老师结合各小组搜索的职场背景知识进行相关补充,并引导学生分析所选笔译文本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应发挥的交际功能,以选择合适的笔译策略。老师应选取更多的笔译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笔译策略进行实践。

第三环节,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笔译。各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的笔译任务,并独立完成任务。笔译过程中,各成员需写笔译日志,记录笔译策略的应用和对一些较难的词、短语、语序和句型的处理分析过程。最后组长整合,再发布给成员修正,同时成员也可共享自己的笔译日志一起讨论,最后形成小组的译文,并用PPT呈现小组的笔译过程。

第四环节,各小组做presentation展示,小组间交流、互评。各小组选取代表面对全班介绍本组的笔译过程分析等。在小组展示时,其他组都必须对正在进行展示的小组进行评分,并分条写评语。在所有小组都展示完毕后,老师公布各小组得到的评分和评语,引导学生基于各小组得到的评语,对该翻译任务中所应用的笔译策略和语料进行总结。

第五环节,老师对各小组进行评分,并完成“语料库”的补充建构。各小组得到其他组评分的平均分占此次笔译项目评分的40%,老师根据各小组资料上传的及时度和质量及最后presentation的表现进行评分,占此次笔译项目评分的60%。老师对本次笔译项目相关的语料进行梳理、归纳,形成本次“语料库”,上传到课程网络平台,与学生共享。

二、基于“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式高职笔译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基于“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式高职笔译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在笔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语料不足、语言基础薄弱等,借助网络资源,真正提升学生借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积累及语言分析归纳的能力,而非着眼于传统要求学生背词汇,或过多重视纯笔译理论和笔译技巧的讲授。同时,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整合、利用外界资源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为改变学生分析笔译任务自主性不够的问题,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四六级笔译任务及真实工作情境下的笔译任务为笔译主题,可提高学生的学習兴趣。借助网络资源和平台加大输入,通过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多种笔译互评分析模式加大笔译任务的反馈度,改变传统笔译课堂输入不够、笔译任务反馈度不够的问题,让学生更切实地在笔译过程中总结提升笔译技能。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一)问题

在实施基于“工作坊+语料库建构”的混合式高职笔译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语料选择方面

学生在利用网络寻找语料的过程中,未对语料的权威性进行甄别,且对一些词组的理解和用法掌握不够,忽略词语使用的语境和搭配。此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笔译语料比较难找,对老师的挑战也较大。

2.“工作坊”式的小组成员的协作

学生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合作,常会出现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导致某些较为积极的学生感到压力很大,会对“工作坊”的协作模式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对于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组员间的交流及小组间的交流都比较难调动,交流不充分,难以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

(二)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1.多角度加强对学生语料筛选的帮助

指导学生熟悉常见的权威英语网站,甄别语料的权威性。同时,在语料输入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在线字典,通过结合包括文化、表达情境等在内的语境,加强对语料的深入理解。指导学生对平行文本的研究,通过对平行文本的搜索和研究,选取合适的参考语料。

2.通过在线翻译合作平台及制订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合理使用在线翻译合作平台,明晰整个笔译任务的考核机制。指导学生将整个笔译任务分成不同小任务,不同的时间节点等。在笔译过程中,督促组长对各成员的任务完成饱和度和及时度作详细记录。在笔译任务完成后,还需纳入小组成员互评。教师的评价标准、小组间的互评标准及小组成员间的互评标准都必须在笔译任务开始前以文字形式明确。此外,还可以选取任务完成较优秀的小组与教师一起合作,承接校外公司的笔译任务,适度给予报酬。

在全球互联的经济时代,笔译原文本的时代性更强,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索、选取并归类建构“语料库”是新时代下有效的笔译方法。在笔译课堂教学中,通过“工作坊”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到笔译实操中,且通过生生及师生的互动参与到笔译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笔译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未来的高职笔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工作坊”工作过程的监控和指导,紧跟时代的变化,研究“语料库”的建构新特点和新形式,让学生更主动、更高效地完成笔译实践学习。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75.

[2]刘稳良.电子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翻译,2013(4):58-59.

[3]王克非,秦洪武.论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9):763-772.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笔译语料工作坊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AnalysisofSymbolismintheAndTheMountainsEchoed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