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A1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2020-03-24 09:30何莉曼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何莉曼

【摘要】目的:研究UVA1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方法:将来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UVAI(长波紫外线)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J]皮损内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为93.33%,与对照组的63.33%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在红斑、瘙痒、灼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显著。结论:UVA1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发展。

【关键词】UVA1;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瘢痕疙瘩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99-01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疾病,胸部、肩部和上臂、耳垂、面颊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会给患者的外观和其他生理功能造成损伤,所以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临床上治疗瘢痕疙瘩方式有很多种,但很多方法疗效不确切或不良反应较大。本研究应用308nm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瘢痕疙瘩,若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瘢痕疙瘩患者的身心疾苦,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并且对UVA1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一共选择了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瘢痕疙瘩患者60例,试验组患者30人,对照组患者30人。其中试验组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7人和13人,年龄在43岁至72岁,中位年龄(55.49±1.24)岁。对照组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6人和14人,年龄在41岁至75岁,中位年龄(55.57±1.31)岁。以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對照组先将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J]40mg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1:1配成混悬液,皮损区常规消毒后,往瘢痕组织中进行注射,通过皮损基地放射状注射,直到组织成苍白色,而且药物能够向四周扩散之后再停止。每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第4、8周后观察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08mm紫外线治疗仪照射,开机前所有治疗设备区域的人员必须戴上安全眼镜,308mm紫外线治疗仪照射前在正常未晒黑的皮肤上,进入红斑测试界面做6个测试光斑(3s、6s、9s、12s、15s、18s)测定最小红斑量(MED),一般选择上肢前臂屈侧无皮损处,根据MED确定初始剂量,每次递增3-9s,如出现严重的红斑则需降3-9s至红斑、水疱或其它症状基本消退。

1.3观察指标

瘢痕疙瘩颜色深浅、瘢痕疙瘩高度、瘢痕疙瘩硬度、瘙痒感、触痛觉;308nm紫外线治疗仪照射部位水疱、红斑、瘙痒、灼热等不良反应;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J]皮损内注射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皮肤性病学》第8版:①皮损初起为小而坚实的红色丘疹,缓慢增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面,往往超过原皮损部位,呈蟹足状向外伸展,表面光滑发亮。②早期进行性皮损潮红而有触痛,呈橡皮样硬度,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③静止期皮损颜色变淡,质地坚硬,多无自觉症状。④好发于胸骨区,亦常见于肩部、面颈部或耳部等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有效率在各组间相比,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试验组在红斑、瘙痒、灼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3讨论

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性变而形成的超出原损害范围的皮肤良性肿瘤。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和原因尚不明确,只确定了引发瘢痕疙瘩的因素,其中包括外伤、皮肤类型、局部炎症等,遗传基因、免疫、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等因素都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发病。在皮肤创伤部位愈合的过程当中,会导致胶原过度合成以及纤维细胞异常增殖,所以很容易导致人体内部的胶原降解减少,从而会形成瘢痕组织或者瘢痕疙。胸部、肩部和上臂、耳垂、面颊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常造成功能障碍和外观损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激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瘤药、免疫制剂等药物治疗、放射、加压、手术治疗等物理治疗,但疗效都不确切,且复发率高,因此,瘢痕疙瘩成为目前在临床治疗中的重大难题之一。在整个亚洲地区,中国人最容易发生瘢痕疙瘩,一般发生在人体的耳垂、胸前部、上臂、肩部以及面颊。瘢痕疙瘩病情发展时间长,而且治疗过程比较复杂,要想治愈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复发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硅胶以及弹性绷带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最显著,如果临床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联合手术切除和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选择治疗方式,一般是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瘢痕疙瘩的位置和大小所决定的。

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主要方法,可以单独利用,也可以联合其他方式共同治疗。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效果在30%至60%,复发率在9%至30%。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目前常用于皮损内注射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注射入瘢痕疙瘩后,能够有效地降低纤维细胞的mRNA,同时进一步促进氨基葡聚糖的增殖,有效的减少胶原合成,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创伤部位TGF-B、IGF-1减少,从而减轻瘢痕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另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还能够减少胶原酶抑制剂-α巨球蛋白,从而增加胶原酶的活性,有利于削减胶原合成,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瘢痕组织,临床效果也比较显著。但是在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过程当中,还具有以下几种缺点,首先在注射过程当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比较大,而且还会给妇女带来月经功能障碍等情况,注射完成之后引发的系统性不良反应会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消化道出血、白内障、尿糖、青光眼、高血压、多毛症、骨质疏松症、精神障碍、蛋白质高代谢、易感性增加、感染、满月脸、脂肪分布改变等。另外患者还有可能出现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类固醇痤疮、栗丘疹、皮肤和皮下组织变薄萎缩、色素减退或沉着等局部不良反应。一旦停止使用,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发红、瘙痒、灼热、干燥、水肿、脱屑等情况。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时加用利多卡因可以减轻疼痛。

308nm紫外线治疗仪是属于中波长紫外线疗法,能够利用紫外线对瘢痕疙瘩进行治疗。如果紫外线剂量较小的话,可以对组织内的相关细胞以及组织胺进行刺激,从而进一步加剧细胞的分裂,有利于创伤的愈合。如果紫外线计量较大的话,可以进一步降低胶原合成,有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瘢痕组织的增生。在紫外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报道都很少。

本次研究表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在不良反应发病率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UVA1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