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作家

2020-03-25 02:53张映勤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业史合作化皇甫

张映勤

柳青被誉为“人民的作家”,我觉得这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他在皇甫村扎根生活十四年,放弃了城市良好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这一点十分难得。我在想,为什么那个时代能出现柳青这样的作家,能出现《创业史》这样的经典之作?柳青身上具有什么特质,让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成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杰出的光辉典范。

概括地讲,我以为,柳青身上有两点尤其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一是他的创作,二是他的人格,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他身上独有的人格魅力,至今在启发和激励着一代代作家。

柳青的创作植根于中国农民最本色的生活,尤其是代表作《创业史》,书写了新中国乡村的变化,客观地反映了时代前进的历史趋势,表现了西北农民渴望摆脱私有制、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的努力。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是第一个自觉自愿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书写农民命运的作家。我们知道,柳青是党员作家、革命作家,深刻领会和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响应党的号召,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文学的武器反映时代的变革、反映历史前进的步伐,和底层百姓的心声。

同样是贴近时代,应和大的政治環境,为什么《创业史》能历久弥新,成为跨时代的文学经典?我以为,柳青身上保留着作家独立的思考和对中国农村社会清醒的认识。他顺应时代,记录中国变革时代农民选择的道路,写互助组,写合作化道路,看似与中国大的政治环境相契合,但是他不是一味地迎合,粉饰现实,高唱赞歌,而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立足群众,勇于担当,为民立命立言,敢说真话实话,他的创作以生活为依托,以人物为中心,真实地塑造了梁生宝这样一组源于生活的农民群众。人物的成功是他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他的作品反映时代,但又超越时代,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人物的魅力并没有减弱。

我们再看看柳青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他 12岁入团,20岁入党,从青少年时期就投身革命。1952年,身为 9级高干的他放弃优渥的城市生活,主动自觉地携家带口落户到贫穷落后的皇甫村。他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收集写作素材,做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而是全身心地融入乡村生活,从装束到语言,从情感到行动完全把自己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们知道,柳青出生在陕西吴堡农村,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虽然他青年时期参加了革命,但是骨子里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他说过:“永远不要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特别是一个作家。 ”他说的普通人,我理解就是普通的农民,就是他的乡党。我们从基石的散文《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中可以看到,柳青为当地百姓做的一件件实事,为村里打井,治疗“克丁病”,为村民购买进口稻种,提高产量,进行科学管理,帮助农民建立互助组,搞统购统销,走合作化道路,捐出《创业史》的全部稿费一万六千多元,等等。他在皇甫村的 14年里,甘于自苦,无私奉献,心系百姓,为民分忧,为当地父老乡亲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身为国家干部、著名作家,他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生活上不搞任何特殊,竭尽所能帮助集体和乡民,甚至舍小家顾大家,让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受苦,这种境界和精神非常人可比。我觉得,柳青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始终不忘本,保持着最为朴素的阶级感情。他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讴歌人民,为农民书写,为农民奉献,为农民思考,为农民奋斗,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是真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作家。

时下,文学创作缺少的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缺少精神和境界。一个作家写到最后,拼的就是人格,这是装不出来的。勇于奉献,勇于担当,抱定信念,不改初心,这种朴素的感情与人格魅力决定着作品的高度。柳青以他的作品和人品确立了他成为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他无愧于“人民的作家”这一称号!

猜你喜欢
创业史合作化皇甫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探析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小城无名医
家族的创业史与兴衰史: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柳青女儿为父亲写下38万字传记
父亲的《创业史》
乾坤大挪移
让作业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农业合作化运动
孤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