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来造血 党员创先锋

2020-03-25 02:53伍岳
老区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酸枣杏花村葡萄园

第一次见张庆法,是在一个夏日,我到杏花村拍摄产业发展的宣传片。

对于杏花村这个名字,留给世人的印象,总躲不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诗。在赣南一隅,于革命老区,也有一个杏花村一一赤土畲族乡杏花村,它静静蛰伏于南岭山脉的臂弯里,群翠掩映,岑寂至深,与一条日渐清澈的河流相對,向云影卷舒的天穹凝神,仿佛时光可以在这里沉睡,与世无争。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与其他乡村一样,村中壮劳力不满足于靠山吃山、农耕时代所带来的物质,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深山、走向远方。十几年来,除了留守的部分老幼,继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调生活,以及缺乏产业支撑,极少的村级集体经济以外,留给乡村的,就只有常年的穷苦与艰辛。而故乡还在那里,等待一个机遇,等候归来的远行人。这里曾流传有一首打油诗一一“杏花路上多泥沙,山多田少不够恰(吃),后生不好讨老婆,远客来了喝杯茶”,真实反映了杏花村过去的贫困现状。“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更是一戴十几年。

直到近几年,他们等到了,借助精准扶贫的春风,那些外出星散的村民,逐渐返乡创业,利用在外积累的人脉、经验,依托精准扶贫的政策,凝聚成一股绳,拉动蔽塞落后的乡村,朝着脱贫摘帽的目标奋进。杏花村张庆法就是返乡创业中的一个。

那一天,在村主任的陪同下,我和摄影师来到他的产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葡萄园,由于种植年限不久,藤蔓虽未爬满葡萄架,但也挡不住它蓬勃生长的气息。青翠的叶片下,垂下一串串饱满的葡萄,绿色正在转紫,夏日的阳光照在上面,有一种明媚的透明感。我们在葡萄园里见到了张庆法。

24年前,他参军入伍,参加过九八抗洪,六年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勇敢、担当、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22年前,他向党旗庄严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8年前,他回乡,谨记着退伍前部队首长的谆谆教诲,励志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奉献一生。

经过第一次创业失败离乡偿还债务,第二次再创业的艰难历程后,结合本地野生酸枣树遍野的实际,总结经验、拜师学艺,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庆法原始手工食品作坊”,生产酸枣糕。随后,又与其叔叔合资流转87亩土地,养殖鸡鸭、小龙虾、草鱼,种植葡萄、荷花等,吸纳了附近9户农户就业,其中6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从葡萄园和手工食品作坊等筹建开始,见证了产业园的成长,同时也实现了在家门口的稳定增收。如今,酸枣糕年产3万余斤,产值可达60万元;流转的37户农户土地,平均每户年增收超2000元。

在他家客厅里,从一杯杯浓茶中,了解到他的人生际遇。随后,还参观了他的手工食品作坊,看到黄嫩成条的酸枣糕,在簸箕上晾晒,他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纯天然食品,野生的酸枣,纯手工制作。接下来参观了他的水塘、荷花池等,他笑着说,现在只是刚起步,等到明年,葡萄藤满架,荷花满池,你们再来,就更好看了。

村里像他这样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经过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昔日穷困的杏花村,早已脱贫摘帽一一硬化的通户路,新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就像一条条联通外界的纽带;新的村容村貌、畲风民俗,是迎接客商的第一块招牌;山岭、田间的绿色主导产业,支撑起杏花村的致富梦。

张庆法,作为党员,他牢记使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敢想敢干;作为退伍军人,他不忘初心,保持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精神,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作为“十三五”贫困村精准扶贫主战场,他坚定信念,开拓思维,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如今的杏花村,油茶基地、蔬菜基地、果业基地等遍地开花,全村村民,正向着全面小康稳步前进,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基础。曾经看过一段话“土地是沉默的,就像树一样,你注入新的内容,付出了汗水,它就会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人们的日子,就收获着新的丰足”,在这片绿水青山中,目光所及处,同样是人们辛勤的付出,也是最美的相遇。

作者简介:伍岳,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酸枣杏花村葡萄园
《酸枣刺》教学案例
故乡野酸枣
葡萄园迷宫
在家乡打酸枣
“杏花村”究竟在哪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中华大地到底有几处杏花村
新疆第二师酸枣受害原因及防御措施
失踪的“杏花村”
劳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