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孙廷铨《石炭》详述煤炭

2020-03-25 02:52吴晓煜
阳光 2020年3期
关键词:石炭杂记谓之

吴晓煜

在清代文人的笔记类杂记中,不乏记述煤炭的文章。其中记载最生动、最形象、最具体的就是孙廷铨(1613—1674)《颜山杂记》中的《石炭》一文了。

《颜山杂记》大约成书于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孙廷铨在书中详述了他的家乡山东益都颜神镇(在淄博)一带的人物、物产、风土、民情等情况,故名为“杂记”。该杂记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所记皆有所本。《石炭》一文收录在卷四“物产篇”中。此文不仅是我国明清采煤状况的生动写照,也是珍贵的煤炭知识性杂文。现根据其内容,分类加以介绍。

《石炭》一开头,就从炭的字形、字义方面介绍了煤的特征。作者风趣地写道:

炭,山灰也。义从土,然土得水而泥,此不泥;宜从石,然石引火而不燃,此则燃;宜从薪木,然木遇金而柔,此不柔。故一物而数德具焉者,炭为多。

作者认为煤在外形上与土、石、木有共同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不泥、不燃、不柔),这几句辩证的议论,把煤炭具有多种特征“数德具焉”的形象勾勒出来,使人读来很感亲切。

怎样找煤呢?孙廷铨说:

凡炭之在山也,辨死活。死者脉近土而上浮,……活者脉夹石而潜行”。“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沙石则否,察其土有黑苗,测其石之层数,避其沁水之潦,因上以知下,因近以知远,往而获之为良工。

这里所谓脉指煤层,数石即页岩,青石为石灰岩。这段话说明明清之际,人们能够根据山石的不同类型(页岩或石灰岩)、岩石的层数、煤的露头(黑苗)来勘煤,可以分辨煤层的深浅和有无(脉之死活),在几百年前就掌握了丰富的“因上以知下,因近以知远”的找煤地质知识,实在难能可贵。

作者对井下采煤情形,讲得有声有色:

已得炭,然后旁行其隧。视其炭之行,高者倍人,薄者及身,又薄及肩,又薄及尻(脊骨尽处)。凿者跂,运者驰;凿者坐,运者偻;凿者螬卧,运者鳖行。

在井下,由于煤层薄厚和巷道高矮的不同,凿煤工人有的踮着脚,有的坐在地上,甚至有的像虫子(螬)卧着凿煤;而运煤工人则在巷道里来往奔忙,或佝偻着腰,或者像鳖一样拖着煤筐爬行。这就把开采不同薄厚煤层的工作景象、窑工的艰苦劳作情况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作者把井下巷道称为“隧”(隧道之意)。关于隧的布置以及要求是:“凡井得炭而支行,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降,右必登。降者下墄(指台阶),登者上墄。循山旁行,而不得平。”这种根据煤层变化开拓巷道,布置上山、下山的记述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

更可贵的是,作者特别提醒人们注意煤层地质上的变化:

脉正行而忽结,磻石阻其前,非曲凿旁达,不可以通,谓之盘锢。脉乍大乍细,窠窠螺螺,若或得之而骤竭,谓之鸡窝,二者皆井病也。

这里所讲的煤层忽结的“盘锢”现象,是指断层,而煤脉“骤竭”当指煤层尖灭现象。遇到这些情况,必须“曲凿旁达”。当时能有这样的地质知识和处理办法,是很不简单的。

井下是如何通风以及照明呢?书中讲:

凡行隧者,前其手必灯,而后之。井则夜也,灯则日也。冬气既藏,灯则焰长;夏气强阳,灯则闭光。是故凿井必两,行隧必双。令气交通,以达其阳。攻坚致远,功不可量,以为气井之谓也。

这里首先指出矿灯的必要性,并明确介绍了不同季节中矿灯的明暗程度和灯火的变化规律。其次,为了进行通风,保证安全生产而开凿风井,布置通风巷道,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此外,关于煤的分类、性能、用途,特别是用煤炼焦,讲得也比较具体:

或谓之煤,或谓之炭;块者谓之硔;或谓之砟,散无力也。炼而坚之,谓之礁,顽于石,重于金铁,绿焰而辛酷,不可爇也。……故礁出于炭而烈于炭……

这就把不同煤的火力、用途、名称以及焦炭(礁)的特征,交代得一清二楚。特别是讲焦炭炼自于炭而又比炭火力猛烈(“礁出于炭而烈于炭”),頗为深刻。

上述所引《石炭》一文的部分内容,足以证明我国明末清初的采煤科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和系统了。

孙廷铨是我国明末清初的知名学者,崇祯年间进士,初名孙廷铉,号址园,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逝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诗文著述较多,《颜山杂记》收录在他的文集《孙文定公集》中,清代《四库全书》收录了此书。他生长在煤乡,那里的煤炭蕴藏丰富,煤窑多有,采煤业比较发达。他从幼年起就有机会与家乡的煤炭与采煤业多所接触。《石炭》一文中的记载,当是他耳闻目睹和实地调查,并加以总结提炼的结果,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因而不仅可信,亦弥足珍贵。

(2019年9月24日)

猜你喜欢
石炭杂记谓之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欧拉秀玛杂记
泰安杂记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文心杂记
钱本草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
柳江盆地山西、太原组地层对比划分浅析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