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户外神仙课

2020-03-25 02:55大川
大学生 2020年3期
关键词:技能同学老师

大川

专业课的精深代表了一个学校学生的专业深度,选修课则代表着一个学校学生视野的宽度和广度。在川大,从文理到工医,从室内到户外,从智慧到美丽,从理智到感性,只有你想不到。选修课上,你可以“从‘食减重”,也可以“微醺品酒”,既能探讨“婚姻经济学”,也能欣赏到“寄生虫的高清美照”,但这些都是室内课,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川大那些与户外相关的神仙课。

不“挂高数”,但可以“挂高树”

相信许多人听见攀树课的第一反应都和华西口腔医学院2018级谢仁阿依同学一样,“来上课之前我以为就是找一些比较矮的樹,像小时候那样徒手爬一爬、玩一玩”。

但诸位恐怕没想到,攀树其实应用广泛。例如园艺上,可以通过攀树处理一些高处的虫蛀、断枝等情况。正确的攀树作业不仅不会伤害树木,还能保护树木。

川大攀树课使用的设备包括了树皮保护器,不会对树木本身造成伤害。有专业的教学团队与设备支撑保障,才使得攀树课安全地走进了川大校园。

攀树课是一门体验式的课程,但绝对不是“玩一玩”这么简单,识树、绳结、安全意识教育等样样都要有。与徒手爬树相比,攀树更注重专业性与安全性,它不仅锻炼大家的综合能力,还会培养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头盔!头盔!”场地中不时响起老师的提醒声。

“小心!小心!”抛豆袋前同学们都会互相提醒,以免豆袋落下时砸中其他同学。

而攀树用的绳结投入使用前,师生们会进行测试,确保绳结的安全性。豆袋,是指装了豆子的布袋,攀树时通过抛豆袋可以将树皮保护器和主绳安装到自己想要的树枝上。

老师们全程守候,进行保护、指导和纠错。虽然攀树课上全程“护航”,老师们却表示,这门课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能够离开老师,“去独立地解决问题”。

因此,同学们需要从零到一,认识各种装备,学习判断树木是否可攀,利用各种工具零件组装攀树系统,抛豆袋、装树皮保护器、打绳结……直到完成攀树任务。而诸如豆袋位置不对、树皮保护器安装错误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

课程负责人邓维老师五年前就有了开设攀树课的想法,筹备过程包括在全校范围内选树并寻找场地、购买开课器材与设备、制定符合川大实际的课程方案等等。邓老师表示,攀树课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希望这门课能促进同学们与自然的交流,提高大家的生存技能和面对困难的韧性,遇到危险时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目前,攀树课是一门公选课,总共32学时,分两个周末上完。课程容量20人。大家自由选课后,由教务系统随机抽取。这门课采取边学边考的考核方式,确保同学们掌握知识。在最后的结课考试里,老师标定三个目标点,在30分钟内,同学们采取什么方式、通过什么路线、优先完成哪个目标、如何分配时间全由自己安排。

没有标准答案的考核方式充分展现了学校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也给了同学们最大的发挥空间。

火灾、割伤、心脏骤停……关键时刻如何救命

当实验室突发安全状况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火灾、割伤、心脏骤停……在这些意外发生时,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四川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系列课程为同学提供了关键时刻的救命方法。

该课程由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保卫部(处)和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共同开展,学生在四川大学安全应急技能训练中心(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A座大楼)进行实训课学习。

实训课,顾名思义,一定要让同学们有更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所以课堂会模拟物品着火的情景,锻炼同学们运用环保的电子灭火器实施“灭火扑救”,在趣味动手中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查看压力表,拔保险栓,竖直瓶身提起,在距离火源2至3米处,保持弯腰低姿,对准火苗根部,开始扑火。火被扑灭后,还要持灭火器小心检查是否有复燃的可能。

而当室内火势蔓延,超出普通灭火器扑救的范围,应当机立断展开逃生自救。为此,课程专门设置了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实验室火情发生的模拟场景,配备“烟雾发生器”“发热门”等,还引入了火灾逃生模拟考核系统。该系统能通过摄像头及相应的传感器记录同学们逃生的过程,并作为考核评判的依据。

医学急救救护技能训练课程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包扎止血等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上手练习。

手腕手臂割伤了怎么办?头部受创流血怎么办? 这些紧急救护措施更多的是侧重实操部分的训练,同学们需要亲自上手,才能体会其中的门道。也许,平日的磕碰小伤都是自己为自己包扎,但是在危急时刻如何帮别人处理伤口,如何避免血流不止等情况,这些都需要一些身临其境的具体操作,在这门课上,同学们即可锻炼这种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CPR又是什么呢?

“CPR”的全称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中文就是“心肺复苏术”。课上,同学们对假人模型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演练,活学活用。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8级的白宇汐同学说:“这个课程很有帮助,实践性很强。以前自认为正确的事物,其实好多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其实实验室还是有很多潜在危险的,但以前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全等老师指示。上完这门课之后,我觉得我有一定的能力来辅助老师处置一些突发事件。”

危险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谁会先来。这门课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基本逃生技能在关键时刻如何帮助自己和他人。

桨板、橡皮艇、独木舟、攀岩、徒步……野外如何生存?

野外生存技能实践课,这里的“野外”要如何来界定?桨板、橡皮艇、独木舟、攀岩、徒步这些都是这堂实践课可能涉及的。这是一堂既丰富又有趣的“水陆两栖”生存技能实践课。

这是由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开设的一门校公选课程,每学期支持30名同学选课。旨在通过对户外紧急情况、水上运动、野外生存的知识讲解和实践,训练同学们的自然灾害逃生和野外生存技能。

“水陆两棲”的含义是指水上技能和陆上技能。其中,水上技能部分由专业老师授课,课堂项目包括桨板、橡皮艇和独木舟。课堂上,老师不但教会同学们怎么操作,还会演示一旦船翻如何自救,以及在水上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的应对方法,目的是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求生”的含义。对于野外生存的水上技能来说,只掌握游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一些工具的制作,在面临灾害时,能保障我们生存下去。譬如桨板平时只是一种运动,但我们这堂课是要把运动变成为生命服务的一种技能。”任课老师邓维说。

和水上项目一样,“陆上技能”部分也非常考验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和意志力。陆上技能的授课则以野外“实地演练”为主。如2019年十一期间,同学们由几位老师带队进入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大相岭,在这里开展野外生存技能训练。

而要想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训练实践课,学校有着严格的风险管控,包括:课程为大家统一购买了专业的户外险;老师们提前对规划的线路做了三遍勘察,所有露营地、水源地、以及路上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地方,都在地图上全部标出,并制定了应急预案,如遇紧急情况和需要外联,皆按相应对策执行。所以,选这门课的同学都经历了严格的考验。

出发前,带队老师邓维为大家做了野外生存常识的讲解和户外运动装备使用方法的培训。同学们从体育学院领取背包、帐篷、睡袋、锅灶等基础物资。

此外,邓老师特别嘱托同学们一定要准备一份压缩饼干当救命粮,“压缩饼干要准备能够让你‘多挺一天的份量,并且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能动的。”

下山时登山杖要放长一些,这样好用上力。还有要穿护膝保护膝盖,这样才能延长你户外运动的寿命。虽有美景相伴,邓老师却一路都不忘告诉同学们要领。

说起开课初衷,邓老师谈道:“2008年地震对我影响很大,我发现很多人在灾害面前都缺少应对能力。这让我感到掌握一些生存的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希望开这门课,能帮助大家重新重视和认识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作为普通人,我们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学习急救技能不是为了无奈地等待困境来临,而是能在困境来临之时给自己和他人多留一条生路和余地,真正做到自救、互救与共救!”

责任编辑:钟心

猜你喜欢
技能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