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019年藏族祭拜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25 08:10琼达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祭祀崇拜藏族

【摘要】文章以CNKI收录文献为检索源,分别以“藏族祭祀、藏族崇拜”等相关藏族祭拜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载文信息为检索内容,通过检测得知对相关主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带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对此主题逐渐升温还是在2000年后,学者们撰写了相关藏族祭拜文化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二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三是研究领域的多样化;四是研究形式多种化;五是注重史诗、典籍的挖掘利用。笔者就藏族祭祀文化研究、藏族崇拜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献成果进行介绍,在成果展示的同时,期望能为藏族祭拜文化研究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点可借鉴的综合史料。

【关键词】藏族;祭拜文化;崇拜;祭祀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藏族祭拜文化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藏族人民从古至今的文化信息,体现了重要的文化传承,在藏族人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藏族祭拜文化有助于深刻地了解藏族信仰现状,探究藏传佛教、苯教等对于藏族文化的影响,追寻和探讨藏族古老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印记,展示藏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祭拜是人们对先祖、神灵及相关事物等为崇拜对象所躬行的礼仪。研究祭拜文化,包括祭祀与崇拜两个主体形式。因此,藏族祭拜文化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

一、藏族祭拜文化研究特点

纵观学者就以上两个方面所撰写的论文,主要呈以下较显著的特点:(1)研究内容丰富,也较全面。虽没有就祭拜文化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但都是相关祭拜文化的研究,涉及形态或表现形式、内涵、特质、渊源、价值及发展变迁等;(2)研究方法上的特点: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展现藏族祭拜文化,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包括祭祀文化研究、崇拜文化研究、宗教信仰文化研究等;研究领域的多种化。运用宗教学、宗教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符号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探究藏族祭拜文化;研究形式的多样化。大多数撰文都是以实证研究的形式,但也不乏对比研究、理论研究、文本研究等;注重挖掘利用史料,尤其是史诗、典籍等。

二、藏族祭拜文化研究综述

(一)关于藏族崇拜文化的研究

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神崇拜的民族,这从学者们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如果大致进行分类,藏民族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其他崇拜等。现将各大类的撰文进行概述。

1.藏族神灵崇拜文化研究

南措加的《藏族神灵崇拜观念在生态保护机制中的功能研究——以热贡地区为例》虽然主要阐述藏族神灵崇拜对生态保护方面起到的作用,但论文第二章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热贡藏区的神灵崇拜现状。这三个方面分别为热贡山神体系的神灵崇拜体系、热贡寺院体系的神灵崇拜和热贡泉水体系的神灵崇拜;道吉才让的《从〈格萨尔〉探析古代藏族的“拉、鲁、念”崇拜之渊源及演变》探析了古代藏族“拉”崇拜之渊源及演变,论证了“鲁”崇拜习俗是从蛇、鱼等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观点,探析了古代藏族“念”崇拜之渊源及演变并阐述了“念”是古代藏民族某个姓氏或部落名称的演变;魏强的《论藏族龙神崇拜的发展演变及特点》一文阐述了藏族龙神的形象、职能及祭祀仪式,认为藏族龙神崇拜形象从早期到晚期都不固定,职能有从小到大的趋势,龙神意识也在不断做相应的调整,该崇拜习俗仍在藏族群众生活中延续。藏族神灵崇拜研究中还有不少研究山神崇拜的,有探讨山神崇拜文化象征的《藏族山神崇拜及其象征——基于拉卜楞地区一份山神祭祀煨桑颂词的释读》(常丽霞,崔明德,2012)有重点阐述崇拜习俗的《论藏族山神崇拜习俗》(魏强,2010);也有以某一县为例探讨山神崇拜习俗的,如:《试论藏族山神崇拜习俗——以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为例(桑旦东知,2016),《藏族山神崇拜習俗浅析——以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为例》(王瑜,2012),《华日地区一个藏族部落的民族学调查报告─—山神和山神崇拜》(王兴先,1996)等;还有重点阐述仪式的《川西南藏族的神灵崇拜和驱鬼驱邪仪式研究》(古涛,2013)等。作为内地与藏族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产物,关羽进入藏传佛教庞大的神灵体系之中,也有学者将藏族地区的关帝崇拜作为撰文的主题。

2.藏族自然崇拜文化研究

谢热的《论古代藏族的自然崇拜》介绍了古代藏族山神、湖神、土地神等各种神灵的崇拜渊源及特点,认为藏族原始自然崇拜是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用幻想的方式予以超自然化、超人间化的结果,藏族地区仍流行这些原始的宗教遗俗;南文渊的《古代藏族关于自然崇拜的观念及其功能》指出古代藏族出于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珍爱和顺从,产生了崇拜自然的宗教观念。对自然的崇拜包括了对天地环境、动物及植物,崇拜自然是为了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保护自然,顺从自然规律。也有文章专门论述自然崇拜中某一种崇拜。如:周锡银、望潮的《藏族原始宗教中的天崇拜》,林继富的《藏族白石崇拜探微》等。罡拉卓玛的《藏族的神山崇拜》指出,神山崇拜作为藏族先民自然崇拜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藏族原始信仰体系的基础。淡乐蓉的《藏族神山圣湖崇拜的法人类学考察》指出,藏族神山圣湖崇拜主要是对年神和龙神的崇拜,其主要表现形态是祭山祭湖,并分别对藏族神山与圣湖崇拜进行了人类学描述。还有很多以藏区各大神山圣湖为例进行论述的论文,如叶旦才让的《藏族圣湖崇拜研究——以青海“赤雪嘉姆”圣湖为例》等。还有将影像作品中呈现的神山信仰这一藏族文化的核心主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化主体性、信仰本真性、崇拜地方性的文化意义。如《神圣的凝望:藏族“村民影像”中的神山崇拜》(朱靖江,2015)。而涉及动物崇拜研究的有叶草吉的《浅析藏族神鸟穹崇拜》,刘代琼、张云和的《生态人类学语境下古藏族与古希腊的牛崇拜——基于《格萨尔王传》与《荷马史诗》的表述》等。

3.藏族图腾崇拜文化研究

早在1983年,许英国就撰文《谈谈藏族对猕猴的图腾崇拜》。作者认为探讨藏族对猕猴的图腾崇拜和藏族起源传说的科学意义,对进一步认识这个民族开化史和心理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将猕猴崇拜作为主题的还有魏强的《论藏族猕猴崇拜的文化学价值》。该文亦指出,猕猴崇拜作为藏族图腾崇拜的一面,以及猕猴崇拜与原始先民和藏传佛教形成的一定联系,探讨了藏族猕猴崇拜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并指出“藏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等都与猕猴有关,这是原始崇拜中任何其他动物所不及的,也是植根于藏民心灵深处的崇拜对象之一”。颇值得一提的是朗吉在《从〈格萨尔王传〉中看远古藏族的图腾崇拜》一文中,曾对藏族猕猴图腾崇拜一说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藏族先民的图腾观念是建立在灵魂寄存体外的基础上,巫术活动或原始宗教的仪式。依据《格萨尔王传》,可以认为远古藏族有氏族图腾、家族图腾、个人图腾和保护神类型的图腾等四种形式。而现代民族中无所谓图腾,各种现象只能看作是远古文化的一点积淀,不能误认为是现代藏族的图腾。探究藏族图腾崇拜的还有林继富、卢永林和禄金环分别于1988年,2008年和2013年以藏族犬图腾为主题进行的撰文。

4.其他崇拜研究

周锡银和望潮的《寄魂物──藏族灵魂崇拜的特殊表现形式》通过征引包括藏族典籍《尸语故事》、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等的相关内容阐述了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寄魂物在藏族历史中的发展演变,从而向读者阐明藏族灵魂崇拜观念演变的轨迹;彭晓岚的《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主要论述了迪庆藏族地区的藏族丧葬礼仪以及灵魂崇拜观念对丧葬礼仪的影响。除了灵魂崇拜研究,有学者对生殖崇拜进行了主题论述。如才周卡的《藏族生殖崇拜文化研究——以热贡浪加村的六月会为例》,作者指出可以通过研究藏族民间生殖崇拜习俗及其文化内涵了解藏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心理、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等。还有分别以浪加村“龙舞”和白马藏族十字三角服饰纹作为切入点,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其中所蕴涵的生殖崇拜这一文化现象。如生杰卓玛的《藏族生殖崇拜文化——浪加“龙舞”发微》和张淑萍的《巫术干预与生殖崇拜——白马藏族十字三角服饰纹探源》;再有学者探讨藏族的箭崇拜习俗。先是闵文义的《藏族箭崇拜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文中例举出箭崇拜在藏族各种民俗活动的体现,并给出了“对原始生产力进步的追念、古代尚武精神的残存以及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遗留”的藏族箭崇拜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才项多杰撰文《也谈藏族箭崇拜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对藏族崇箭习俗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总结出藏族箭崇拜是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再现,体现了求生幻想和求生理性这一文化主题。另外,还有林继富和李丽于1996年撰文《藏族语言崇拜剖述》,列举了体现在藏族先民生活各个方面的语言崇拜,并认为藏族先民对语言的崇拜、迷信语言的魔力,主要是因为藏族先民不能理解语言产生的现象和客观规律及其因果关系,歪曲了人和自然的因果关系,相信语言能改变自然状态,使客观世界为自己眼务。

(二)藏族祭祀文化研究综述

拉先的《白马藏族家庭祭祀仪式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以翔实的田野资料为基础对白马藏族家庭举行的祭祀仪式的背景、前行及仪式程序作了细致叙述。该文综合考释和解读了诸如净化、朵玛、灵器、牺牲、招魂及诵文等仪式中涉及的文化事项。巨浪的《热贡藏族“於菟”祭祀仪式的符号人类学分析》运用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理论,对“於菟”仪式进行了新的解读,文章同时也指出运用该理论进行本土化思考的重要性。在祭祀仪式中,煨桑祭祀可以说是个“热门”主题,有《藏族煨桑仪式浅析》(张荣焕,2013),《藏族煨桑仪式的宗教文化内涵》(王新,2015),《藏族煨桑仪式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钟静静,2011),《浅析拉萨藏民族的煨桑仪式》(崔粉亚,2015)等,各个文章都以不同的侧重点对藏族的煨桑祭祀仪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祭祀仪式中的祭品也是祭祀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如颜亮的《藏族地区祭祀物的转变及文化意义》认为,在藏民族庞杂的祭祀仪式中,早期的活人祭祀、牺牲祭祀、后来的模拟祭祀以及演化出的静态祭祀物,每一类祭祀物都隐含着藏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人们的神性诉求;南拉太的《藏传佛教“朵玛”祭祀的民族志研究——以青海贵南县托勒寺为考察中心》論述了托勒寺“朵玛”的产生及制作方法,同时介绍了藏传佛教及苯教朵玛的渊源以及“朵玛”祭祀的供奉方式、祭祀时辰、功德等。该文也探讨了“朵玛”的艺术价值;相关“朵玛”祭祀的审美价值或文化产业价值的文章还有廖华的《藏族本教祭祀朵玛的审美意识探析》《藏族祭祀朵玛的审美形态研究》和《文化产业视野下藏族本教祭祀朵玛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还有探讨祭祀仪式中的艺术元素、体育元素的文章。如:杨洪波的叶茂盛《趋同与求异:祭祀仪式中的丽江纳西族“打跳”与藏族“锅庄舞”》,武斌的《原始古朴乐音缔造精神诉求——厄哩寨白马藏族“朝盖”祭祀音乐研究》,杨燕的《藏族白马人祭祀舞蹈文化解读》,邵语平的《民族传统祭祀中的体育元素探析——以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池哥昼”为个案》等。

论述某一种祭祀文化的有陈玮写于1995年的《试论藏族的“鄂博”祭祀文化》。文中探讨了藏族“鄂博”祭祀的含义、功能、来历以及演变与发展。笔者认为,藏族出现“鄂博”祭祀与藏族先民对自然物崇拜有关,而石崇拜是“鄂博”祭祀产生的直接原因。在论述“鄂博祭祀文化演变与发展时,作者认为藏族“鄂博”祭祀文化大致经历了原始阶段的鄂博文化、本教统治时期的鄂博文化、藏传佛教时期的鄂博文化及现代藏族社会的鄂博文化等四个阶段。比较系统地阐述藏族祭祀文化的有万代吉的《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研究》。作者详细阐述了藏族民间至今仍有着深刻影响的祭祀文化,如“煨桑”“血肉祭”“鲁”神祭祀等。指出现今在藏区盛行的“煨桑”这种祭祀仪式是一种混元的文化现象,不能笼统地认为它是原始宗教、苯教或佛教的祭祀仪式。还论述了以民间祭祀的空间关系为依据的藏族民间祭祀文化,以村落、部落等地域空间为依托的集体祭祀文化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祭祀。在论述神山圣湖祭祀时,作者介绍了风马经幡祭、煨桑、宝袋祭等祭祀行为。论文第六、七章还探讨了藏族民间祭祀品及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的特征以及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的功能分析。

三、小结

由于藏族祭拜文化是藏族宗教、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藏族宗教信仰文化研究无不体现、包含着藏族祭拜文化。故,总结藏族祭拜文化研究成果时也应注重藏族宗教、信仰文化研究,从而在宗教、信仰文化的大框架下审视藏族祭拜文化的现状、演变及发展。纵观有关藏族祭拜文化的中文文献,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如果能将各大藏区的祭拜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以充实庞博的藏族文化,必将对构建“文化大繁荣”局面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南措加.藏族神灵崇拜观念在生态保护机制中的功能研究[D].西安:青海民族大学,2018.

[2]道吉才让.从《格萨尔》探析古代藏族“拉、鲁、念”崇拜之渊源及演变[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3]魏强.论藏族龙神崇拜的发展演变及特点[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33-36.

[4]常丽霞,崔明德.藏族山神崇拜及其象征——基于拉卜楞地区一份山神祭祀煨桑颂词的释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4):74-78.

[5]魏强.论藏族山神崇拜习俗[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113-118.

[6]桑旦东知.试论藏族山神崇拜习俗——以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为例[J].青藏高原论坛,2016,4(1):73-75.

[7]王瑜.藏族山神崇拜习俗浅析——以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21(2):10-16.

[8]王兴先.华日地区一个藏族部落的民族学调查报告─—山神和山神崇拜[J].西藏研究,1996(1):79-83,95.

[9]古涛.川西南藏族的神灵崇拜和驱鬼驱邪仪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01-104.

[10]谢热.论古代藏族的自然崇拜[J].青海社会科学,1996(2):92-97.

[11]南文渊.古代藏族关于自然崇拜的观念及其功能[J].青海民族研究,2001(2):23-31.

[12]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中的天崇拜[J].青海社会科学,1994(4):89-94.

[13]林继富.藏族白石崇拜探微[J].西藏研究,1990(1):138-146.

[14]罡拉卓玛.藏族的神山崇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23(A07).

[15]淡乐蓉.藏族神山圣湖崇拜的法人类学考察[J].青藏高原论坛,2016,4(4):61-66.

[16]叶旦才让.藏族圣湖崇拜研究——以青海“赤雪嘉姆”圣湖為例[D].西宁:青海民族大学,2016.

[17]朱靖江.神圣的凝望:藏族“村民影像”中的神山崇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12):8-13.

[18]叶草吉.浅析藏族神鸟穹崇拜[J].学理论,2011(32):177-178.

[19]刘代琼,张云和.生态人类学语境下古藏族与古希腊的牛崇拜——基于《格萨尔王传》与《荷马史诗》的表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26(2):30-34.

[20]许英国.谈谈藏族对猕猴的图腾崇拜[J].青海社会科学,1983(4):107-110.

[21]魏强.论藏族猕猴崇拜的文化学价值[J].广西民族研究,2016(2):79-83.

[22]朗吉.从《格萨尔王传》中看远古藏族的图腾崇拜[J].西藏研究,1991(4):5-15.

[23]周锡银,望潮.寄魂物──藏族灵魂崇拜的特殊表现形式[J].西藏艺术研究,1999(3):64-68.

[24]彭晓岚.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25]闵文义.藏族箭崇拜习俗及其文化内涵[J].中国藏学,1994(3):125-131.

[26]林继富,李丽.藏族语言崇拜剖述[J].西藏艺术研究,1996(4):71-74.

[27]拉先.白马藏族家庭祭祀仪式调查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70-78.

[28]张荣焕.藏族煨桑仪式浅析[J].黑龙江史志,2013(11):304.

[29]王新平.藏族煨桑仪式的宗教文化内涵[J].中国宗教,2015(6):70-71.

[30]崔粉亚.浅析拉萨藏民族的煨桑仪式[J].大众文艺,2015(13):38-39.

[31]廖华.藏族本教祭祀朵玛的审美意识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9):238-240.

[32]廖华.藏族祭祀朵玛的审美形态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236-238.

[33]廖华.文化产业视野下藏族本教祭祀朵玛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7,32(11):113-116.

[34]杨洪波,叶茂盛.趋同与求异:祭祀仪式中的丽江纳西族“打跳”与藏族“锅庄舞”[J].体育文化导刊,2016(4):53-56.

[35]武斌.原始古朴乐音缔造精神诉求——厄哩寨白马藏族“朝盖”祭祀音乐研究.

[36]杨燕.藏族白马人祭祀舞蹈文化解读[J].大众文艺,2016(4):44.

[37]邵语平.民族传统祭祀中的体育元素探析——以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池哥昼”为个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3):91-96.

[38]陈玮.试论藏族的“鄂博”祭祀文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3):48-54,36.

[39]万代吉. 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作者简介:琼达(1982-),青海民和人,副教授,西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藏族文化史、跨文化。

猜你喜欢
祭祀崇拜藏族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偶像面面观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我的爸爸是超人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