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功能主义理论视域下《伤寒论》中医方剂名翻译原则探析

2020-03-25 08:10张景珊穆海博程凯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伤寒论翻译原则

张景珊 穆海博 程凯

【摘要】《伤寒论》在我国中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医家必读经典之一,其中所记载的中医方剂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对其中的方剂名进行准确的翻译能有效提高该书的整体翻译效果。本文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结合魏迺杰(Nigel Wiseman)和罗希文译本,探析《伤寒论》中方剂名英译原则,方剂名翻译不仅要注重科学性,还要兼顾美学特征及文学色彩,遵循忠实性、简洁性和文化继承性原则。

【关键词】方剂名翻译;《伤寒论》;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伤寒论》文化负载词翻译及其跨文化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9KYCX005);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专项“探索全方位提升中医药院校MTI研究生批判性翻译理念的途径”(项目编号:YJSDS-2019-12)。

*为本文通讯作者

引言

有学者统计,《伤寒论》全书载方113首,用药85种(植物药66种,矿物药8种,动物药11种),被誉为“方书之祖”。笔者在知网中输入“方剂英译”“方剂翻译”“伤寒论方剂英译”“伤寒论方剂翻译”“功能主义方剂”“目的论方剂”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其中与“方剂英译”相关的文献为77篇,与“方剂翻译”相关的文献为100篇,与“伤寒论方剂英译”相关的文献为8篇,与“伤寒论方剂翻译”相关的文献为18篇,与“功能主义方剂”相关的文献为2篇,与“目的论方剂”相关的文献为7篇,由此可见,对于伤寒论方剂名英译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本文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结合魏迺杰(Nigel Wiseman)和罗希文译本,探析《伤寒论》中方剂名的英译原则,以期推动中医方剂名的英译标准化工作,为中医典籍英译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预期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目的论包含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与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目的原则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一项翻译任务的预期目的决定了其使用归化、异化或是二者中和的翻译策略。语篇内连贯也称“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逻辑,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语篇间连贯又叫“忠实原则”,是指译文不违背原文,译文和原文存在某种联系,并不要求译文和原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目的论所要求的忠实,其程度和形式是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1]。

Katharine Reiss把文本类型分为3种: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表情型文本是一种“创作性作品”,具有美学的特征。在表情型文本类型中,信息发送者可自行开创主题并有意识地“利用语言的表情与联想意义[2]”并利用文体、韵律和修辞等手法以实现表情型文本的审美效果;操作型文本关注的是信息的接受者及其反应,比如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手册等[3]。综合来看,中医方剂名是以信息型文本为主,又兼具表情型文本特征。

二、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的《伤寒论》方剂名英译分析

例1:抵当汤

魏译:Dead-On Decoction

罗译:Decoction of Didang

分析:有学者认为, 《伤寒论》原貌方名都是以某药名之,故该方本名可能据主药名为“水蛭汤”;自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将水蛭训为“至掌”后,后世在传抄过程中因“至掌”与“抵当”音同而写成“抵当汤”[4]。在“抵当汤”的处理上,二者皆采用了音译的方法,dead-on有完全正确、十分精确之意,在此用于方剂名称的翻译并非十分适合。无论是从目的语读者理解角度分析,还是从传播中医文化角度来看,罗译本的处理要优于魏译本。

例2: 苦酒汤

魏译:Vinegar Decoction

罗译:Decoction of Bitter Wine

分析:“苦酒汤”主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其中苦酒是指醋,所以魏译本中将苦酒译为了vinegar,而且笔者查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vinegar的解释为a liquid with a bitter taste made from malt or wine,used to add flavour to food or to preserve it,所以vinegar的选词可谓完美;罗译本把苦酒直译为bitter wine,此处可能会造成读者的误解,造成原文意义传达失真。

例3: 桃核承气汤

魏译:Peach Kernel Qi-Coordinating Decoction

罗译:Decoction of Semen Persicae Chengqi

分析: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太阳蓄血证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承”即承顺,“气”即胃肠之气,“承气”即指承气汤类治疗胃肠腑气不通之疾[5]。“桃核承气汤”魏译本采用意译的方法,将“承气”译为qi-coordinating,在魏译本中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案例,如理中丸(CenterRectifying Pill)。

例4:小青龍汤

魏译:Minor Green-Blue Dragon Decoction

罗译:Decoction of Lesser Qinglong

分析:张秉成云:“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小则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这里的“治水驱邪”就是指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用[6]。魏译本会使读者误以为此方是以青龙入药,在西方的神话中,龙大多是凶猛可怕的,是邪恶的意象。“亚洲四小龙”在西方也是被翻译成“Asian Tigers”而不是“Asian Dragons”。而且青色也是一个中国文化负载词,笔者在查阅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后,并未查到“青”与green-blue的关联关系,如果以直译法翻译该词汇,应当采用“cyan”或“bluish”,以准确对应。

三、《伤寒论》中医方剂英译原则

(一)忠实性原则

翻译的目的在于交流,只有将源语信息准确、忠实地传达出来才能有效交流。特别是对于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方剂,若出现误读或误译现象会严重误导译入语读者。而《伤寒论》作为包含丰富中医医理的经典著作,英译的忠实与否、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其对外译介活动,因此,要将对方剂医理的忠实传递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

(二)简洁性原则

中医用语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简明扼要,用字少而表意深。方剂名称也不例外,译名理应保持这一特点。由于中英文字的差异,有时将相当简洁的中医方剂名称直译成英语时,也仍然会有繁琐冗长之弊[7]。世纪之交,多数英语国家相继发出在正式文件中使用简明英语的倡议,李长栓教授在《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对这一原则作了系统论述:简明英语是“以读者感到清楚的方式组织信息的技巧。简明语言使用直白、具体和常见的词汇[1]。”

(三)文化继承性原则

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从结构到内涵,都充满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底蕴[7]。《伤寒论》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医著作,其英译目的主要在于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因此,其中方剂名称的英译也应该注重中医文化的有效传递。

四、总结

中医方剂是《伤寒论》的核心内容,对方剂名的翻译也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中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译者所译的《伤寒论》英译本,分析不同译本对各类方剂名的翻译策略,从而总结出针对方剂名的翻译原则,即遵循忠实性、简洁性、文化继承性原则,这些原则对中医方剂翻译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8:12,57.

[2]Chesterman A.ed.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C].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89.

[3]张美芳.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J].上海翻译,2013(4):5-10.

[4]曾凤.《伤寒论》抵当汤方名考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9):731-733.

[5]宋慧荣,罗亚敏,李冉,等.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差异探析[J].河南中医,2018,38(6):824-827.

[6]杨乐,周春祥.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医文化类方剂名英译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803-2805.

[7]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346,216.

作者簡介:张景珊(1994-),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穆海博(1973-),女,汉族,河南邓州市,硕士,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中医药翻译;程凯,女,汉族,医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常见病证诊断标准研究。

猜你喜欢
伤寒论翻译原则
简析广告语的翻译
目的论忠实原则在英文歌词翻译中的应用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不利刍议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伤寒论》重言词医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