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尼姆斯基《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的音乐分析与风格演绎

2020-03-25 08:10郭佳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摘要】本文以斯洛尼姆斯基的《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本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技法以及童话形象与音乐语言的结合在本作品中的体现,并对作曲家斯洛尼姆斯基生平及“童话”这一钢琴小品体裁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斯洛尼姆斯基;《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童话体裁;音乐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作为当代享有盛誉的俄罗斯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当代俄罗斯音乐领袖”,他坚持现代音乐的创作要融合本民族特有的元素,创作出推陈出新并具有文化底蕴的作品。斯洛尼姆斯基所创作的《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是他当代钢琴小品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钢琴童话”体裁为背景,立足于俄罗斯民间童话人物及故事情节。整个钢琴小品由7首独立乐曲组成,乐曲结构也根据人物和情节的不同而灵活自由,使乐曲与俄罗斯传统童话的灵魂深度融合,更具民族民间风味。该作品写作于其创作晚期,无论是作品的艺术性、创作技法与观念还是表演形式都进入到成熟阶段,使本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和艺术研究价值。

一、作品创作背景

斯洛尼姆斯基的钢琴小品《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创作于2010年,属于作曲家创作晚期的作品,因此在创作技法与观念上都较为成熟,该作品也是作曲家在这一时期根据俄罗斯民间传说进行音乐创作的代表作。作品中,俄罗斯民间传说中富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和形象成为他创作构思的源泉。

该作品为“童话”(Fairy Tales)体裁,这一钢琴抒情-叙事性小品体裁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梅特涅尔(Meitenieer,1880.1-1951.11)创立。童话体裁在音乐上具有叙事性、抒情性、幻想性等特点。钢琴童话由”Skazka”引伸而来,原意为“传说、故事”,与英文中“tales”相似。“Skazka”是一个涵盖面较广泛并稍有模糊的标题。与欧洲民间文学中童话故事常见的fairy(仙女)形象不尽相同,在俄罗斯文学中主要以巫婆、水妖、森林精灵、不可思议的动物、千奇百怪的恶人等性格迥异的生物及人物形象作为主要角色,随之而来的感情基调也由此变化为更加悲伤荒诞的、充满奇异色彩的基调,这也是在俄罗斯“童话”体裁中所特有的成分,也从侧面提醒了听众在聆听本作品时,对于“童话”(Fairy Tales)英文解释的效果偏差。

《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就是根据俄罗斯童话故事与民间传说来创作的,该曲由7首独立乐曲组成。在作品种出现了众多童话形象,如伊万王子、瓦希丽莎、巴巴亚加等。这些俄罗斯民间童话人物的出现,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幻想性;而作品中为充分展示童话形象,对旋律动机、调性变化等进行有目的的整合,也使作品真正体现出“童话”的意义。斯氏晚期作品风格也在本作品中体现,它追求短小简洁,回归自然,通过音乐语言表现童话情节和传说,展现了一种追求返璞归真的境界。

二、作品中的童话故事

《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是一套钢琴小品,由7首独立乐曲组成,它们的标题名称分别为:(1)《伊万王子和迷人的瓦希丽莎》;(2)《骑着魔法扫帚的巴巴亚加女巫》;(3)《亡魂英雄的颂歌》;(4)《公主被绑架》;(5)《伊万王子的营救》;(6)《与敌人的战斗》;(7)《伊万王子庆祝胜利的盛宴》。通过标题即可发现,伊万王子、瓦希丽莎、巴巴亚加女巫等人物形象正如组曲名称,均来自于俄罗斯民间童话。如此丰富的人物形象,是否来自于俄罗斯某个民间童话传说?事实上,在翻阅了大量俄罗斯民间童话资料以及搜集了众多童话故事的基础上,证实这些人物确实在俄罗斯童话中出现过,但均未发现三个人物形象同时出现在一个童话故事的情节中。由此可以产生一种假设:是否是斯洛尼姆斯基在传统的俄罗斯童话人物的基础上进行重构,让本不重合的人物构成了一个新的故事呢?这使听者在带着标题聆听的过程中,能够受到作曲家的引导,构造出独特的故事情节,为《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三、音乐分析

(一)音乐中主要人物形象

在本套曲的第一首作品《伊万王子和瓦希丽莎》中,描写了俄罗斯童话的两位著名人物,作品在两个音乐主题的不断进行和交换中远去结束。总体感情基调欢快活泼,音符具有跳跃性,节奏轻快,使人感觉较轻松自由。

第二首《骑着魔法扫帚的巴巴亚加女巫》,作品中忽高忽低的旋律走向、具有神秘气息的装饰音、古怪奇幻的增三和弦和连续十六分音符的二度进行,共同构成了俄罗斯童话里的经典女巫形象——“巴巴亚加”。

(二)音乐中事件发展过程

套曲中的第四首《公主被绑架》为特殊的5/8拍,没有明确的调性,旋律上模仿魔鬼的脚步,为全曲铺垫了一种紧张和恐怖的气息;从瓦西丽莎公主主题的出现到不断模糊,仿佛魔鬼的不断拉扯,到十六分音符的交替进行和连绵不断,仿佛双方在不断的拉扯和挣扎,最后分别在极高和极低音区以一个不协和和弦结束,奠定了公主被绑架的事实。

第五首《伊万王子的营救》表现了公主被绑架后伊万王子的紧张和迫切营救的心情,全曲氣氛严肃,围绕伊万王子主题不断发展,音乐一开始就出现了王子主题,之后旋律连绵不断,几乎都为二度连接,不断上下起伏走动,突出王子内心的焦急不安。

第六首《与敌人的战斗》以6/8拍为主,变换出现9/8拍、2/4拍,通过节拍的不断变化象征着战斗的不断深入激烈展开。本曲风格锁定为“进行曲风格的急板”,仿佛战斗如火如荼但紊而不慌,英姿飒爽地凯旋归来;最后以较长的柱立式和弦象征着战斗的结束和雄壮之景。

第七首《庆祝伊万王子胜利的宴会》出现了久违的伊万王子和瓦希丽莎主题,节拍以2/4拍和6/8拍为主,有军队整齐的欢呼,更有舞曲的热情,规模较大,变化音较少,节奏清晰,充分表现了伊万王子胜利的欢乐气氛和宴会的盛况,旋律为如歌般的舞曲,仿佛宴会中的人们载歌载舞。

(三)套曲整体性分析

通过上图的整体性分析,可看出作品《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在速度方面,整体布局为“慢-快”交替的形式,对比度最为强烈的是第四首(急板)-第五首(行板)-第六首(急板);该套曲在力度方面,整体布局具有二分性的特征:第一阶段由第一首(p-f)和第二首(p-ff)以及第三首(mf-fff)形成了力度对比区间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二阶段由第四首(p-f)和第五、六首(pp-ff)以及第七首(pff)形成了力度對比区间扩大及缩小的波形趋势;该套曲在节拍方面,其中第四首的节拍类型变换最为频繁,经历了从混合拍子(5/8)至复拍子(4/8)再到单拍子(3/4)的变化过程;该套曲在调性布局方面,整个套曲从d小调始,从D大调止,体现了调性回归和首尾呼应的特点;在该套曲在表情方面,从如歌的逐渐趋于紧张,最后回归到平静如歌,体现了首尾呼应的特点。相互独立的7首分曲在作曲家的笔下构成了从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和呼应的套曲形式,既体现了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明显的标题性和叙事性。

四、结论

斯洛尼姆斯基的钢琴小品《钢琴组曲——俄罗斯民间童话》是斯氏的一部晚期作品,该作品立足于俄罗斯民间童话,并用音乐的语言对童话人物进行量身打造。作品包含的7个曲目虽短小但含金量极高,每一首都是一个童话片段的缩影,短小凝练,却丝毫不减少作者对于不同形象和场景的刻画以及具有感染力的情绪对比,表现了进入晚年的斯氏对于作品处理要求极致的态度和一种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境界。

正如斯洛尼姆斯基在接受访谈时说的那样:“每一个作曲家必须坦白地写出自己的心灵,也不要重复与模仿任何自己喜欢的音乐。如果做不到,也许你不应该从事作曲;如果做得到,那就让它从心里流出来,即使与时下的或昨天的规则并不相符,也不要害怕。”不仅是斯氏提到的作曲家应有的“写出自己的心灵”,演奏者、音乐分析者等一切从事音乐事业的人们都应该有这种发扬自我的精神。正是这种遵循自我、不断完善和突破的精神,才造就了这位当之无愧的“当代俄罗斯音乐领袖”——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

参考文献:

[1]张旭冬.斯洛尼姆斯基24首前奏曲与赋格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彭程.斯洛尼姆斯基访谈[J].中国音乐学,(1)142-145.

[3]彭程.俄罗斯当代作曲家素描(一)斯洛尼姆斯基[J].音乐生活,2016(11):16-18.

作者简介:郭佳媛(1996-),女,汉族,安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