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0-03-25 08:10赵慧尹红郭梦楠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文创产品

赵慧 尹红 郭梦楠

【摘要】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关键词】炮龙节;文创产品;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生主题科研创作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品牌形象包装及研究”(项目编号:2018XJKY16);广西艺术学院高水平创新团队及优秀学者计划“民族服饰艺术研究与设计创新团队”(项目编号:DC1900000934)。

广西宾阳炮龙节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它融合了龙文化、移民文化、军事文化、年俗文化、民间信仰文化、商埠文化等多种文化,具有禳灾祈福、乐和安旺的精神价值,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象征价值,地方文化、地方精神的塑造价值,以及别具一格、寓意深远的艺术价值。因此,要设计、开发炮龙节的文创系列产品,首先必须对炮龙节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炮龙节的本土文化

(一)炮龙节的历史起源

关于炮龙节的来历,说法众多。由于相关史料记载并不明确,炮龙节的历史沿革需要多方考证。

宾阳舞龙始于“狄青平侬”,这是流传最久的说法,也是大多数宾阳人的看法。据史料记载: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狄青会合孙沔、余靖部共官兵31000多人,从桂州进至宾州。时值上元节,狄青令大张灯烛,夜宴将佐,麻痹侬智高军。随于次夜冒大风雪率部暗渡昆仑关,奇兵突至邕州北侧的归仁铺(今南宁市郊三塘)与侬智高军对阵。侬智高仓促应战,全军溃散,大败而逃。《中国地方志集成》第11卷收录的宋史仁宗纪、沈括梦溪笔谈、宋史狄青传中均描写了这次战争,第12卷第六编前事·宋也记录了这次战争。狄青“夜袭”昆仑关,而宾阳舞炮龙也是在晚上。众所周知,舞龙很多地方都有,但大多是在白天进行,宾阳舞炮龙在夜里舞而且是舞通宵,这就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说明很可能和夜战有关。

今天宾阳的许多大姓,都说自己的祖上是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这是因为当时战争结束后,留下来负责善后的中原将士在宾阳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当然也把優秀的中原文化和民风民俗带到了宾阳。宋代虞云翼《宾州进士题名记》记载:“夫古宾隶交趾郡以琅琊名,夫琅琊名齐疆也。齐与鲁并称。宾俗犹齐鲁之邦,陶乎理义……可见宾阳在宋朝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有“中土之风”“齐鲁遗风”。中原龙文化在“狄青平侬”时期传入宾阳,可信度极高。

“狄青平侬”的故事在宾阳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单从语言方面,宾阳话的传播和流行也能反映其历史影响。宾阳境内主要有五种方言,即客话、新民话、白话、官话和壮话,前四种可划归汉语。客话在宾阳称本地话,对外则称宾阳话。据了解,客话是广西汉语方言平话中的一个分支。平话是在秦以后由戍边的中原人带来,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狄青平侬以后,由于戍边的中原将士陡增,平话在广西也进入了全胜时期。从这些记载中可推理出:宾阳话是由中原人的平话发展而来,可化归为汉语,可见宾阳受汉族文化影响之深。直到现在,客话仍是宾阳人的主要交流语言,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狄青平侬”事件的影响极为深远。

因有战争、姓氏、语言等多方证据,笔者也认同炮龙节的渊源始于北宋时的“狄青平侬”。

(二)炮龙节的田野调研

炮龙节白天的文艺活动有游彩架、踩高跷、师公戏、仙马彩凤、八音等,晚上则是灯酒会和舞炮龙。

舞炮龙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如今的炮龙节虽然没有像以前那样闹到通宵,但是“舞龙不停,鞭炮不止”,这一点毫不夸张。“炮龙”舞动,街道两边的居民或游客不停燃放鞭炮,舞龙者一边舞龙,一边又要“刁难”那些企图抢龙珠的人,这样就形成了观众、龙、舞龙者三者之间刺激有趣的互动。最后人们会在正月十五晚上把仅剩“骨架”和“筋骨”的“龙”投进火中——“送龙归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此,整个舞龙活动才算结束。

被誉为“宾阳一绝”的游彩架是一种造型与技巧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游行表演时,通常装制数量为4、8、10或更多的木台,台上由3至4个4至8岁的孩童扮演某一特定情景中的人物形象,小孩坐着,下面做一双假脚“踩”在伞、扇子、刀、弓、剑等小道具上,装配巧妙。同时伴以舞龙、舞狮、彩灯、八音、旗幡、节目牌等,队伍长达数百米。

宾阳的农历正月十一日为“灯酒”,新生男孩子的人家献阉鸡一只,给“灯酒会”聚餐;有些没有儿子的人取“花灯”祝愿得子。这里的“灯酒会”聚餐活动就是“百家宴”(宾阳人习惯称为“吃大街”)的起源。如今的炮龙节,各条街道从中午就开始准备“百家宴”的特色佳肴了,游客也能参与其中。

二、炮龙节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索

(一)深刻的理念设计

在事的关系脉络里去研究、发现、理解,才能创造出合情合理的“物”。鉴于此,要对舞炮龙、游彩架、吃灯酒三个主要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活动场景进行分析和提取,发现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因为舞炮龙要突出表现龙、炮、人三者合一的舞龙境界,所以,要将各元素尽量进行拟人化处理。一个个元素构成“事系列”,再到综合的“事系统”,以点、线、面的方式逐步展开,由简入繁,由微观到宏观,将故事娓娓道来。从设计“事”到设计“物”,创新结构,创新关系,就是炮龙节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理念。

(二)创意的图形设计

图形创意和巧妙组合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图形要表达一定的意境和情理。通过田野调研、民风民俗的资料收集以及对炮龙节文化内涵的分析,特制定出创意策略——将图形或文字拟人化、文化化。

针对炮龙节海报虽具实用性但缺乏美观性、时尚性这一点,首先选择从海报创作入手。以“宾阳炮龙节”“游彩架”“吃灯酒”中英文字体为三张海报的主题,采用将字体图形化的创意方法,同时融入拟人的手法,辅以卷轴的形式凸显文化感,然后有秩序地进行组合,形成创意海报系列。如系列海报之二——“游彩架”(如图1)将宾阳最早的4台彩架——《书扇镯》《双卖武》《梅鹿镜》《湘江大会》以卷轴的形式涂鸦出来,起到了对其历史由来简单解读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海报的文化性。

(三)时尚的色彩设计

系列海报之一——“舞炮龙”采用黑色和金色搭配,凸显夜幕中群龙闪耀的景象;系列海报之二——“游彩架”(如图1)采用红色和黄色,红色是中国年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炮龙节在农历正月十一,正值新年期间),也是节日中最喜庆、最热烈的色彩,用黄色搭配给人一种和谐的视觉冲击感;系列海报之三——“吃灯酒”,采用灰色和黄色,表现在夜晚吃灯酒的过程中,炮龙的灵魂在燃放鞭炮、烟花的灰色烟雾中得到升华。系列海报设计色彩一改传统民俗节日的艳丽色彩,使炮龙节更具时尚性和国际范儿。

(四)新颖的肌理设计

系列海报创作采用手绘和PS后期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手绘运用水性笔的表现技法和肌理,手绘的人情味和电脑软件便捷的色彩处理相结合,效果甚好。海报创作过程中,先将海报用铅笔构图、绘制,定稿后用水性笔进行精细绘制,然后用photoshop软件进行阈值处理,这样就可以显示出水性笔的肌理效果,最后再进行上色、调整,完成海报作品的肌理创新。

(五)同构的方法设计

海报设计采用字体与图形同构的设计方法,将不同对象的局部结合形成新的创意图形,既有视觉冲击力也不乏趣味性。该设计主要采用替代和拼置的方法,深入挖掘文字的深层涵义,结合传统文化背景,探索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结合点,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才是将字体图形化的精髓所在。将汉字、字母与人的元素、建筑的元素及活动的场景、内容进行同构,赋予每个图形生命力,从而使整幅画面趣味感十足。

(六)成熟的文创设计

主题插画设计定稿后,将所设计的图形有选择地进行提取,与现代的设计符号和设计语言进行创新组合,最终转印在实用的产品上。比如,可将其运用在服装配饰类、展览视觉类、家居类等不同系列的衍生品中。在帆布袋设计中,将海报中的字母单独取出后与几何图形及波浪纹进行透叠设计,产生出一种特定形态的空间感,有效地丰富了单纯的形象。实物丝巾设计是将三幅海报以辅助图形的形式制作成黑、红、粉三种颜色的大中小号方形丝巾,黑色经典,红色喜庆,粉色时尚,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的购买需求。丝巾材质选用真丝,佩戴舒适,品质高档。服装配饰类文创产品展览形式以悬挂为主,运用网眼布和油画框等材料,丰富了展览的视觉效果(如图2)。

三、结语

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文创产品设计始于概念、根植于文化,为时尚设计,为需求设计,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对字体、图形、色彩、肌理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关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审美差异,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转化,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使传统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大事记[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32.

[2]覃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宾阳炮龙节[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

[3]覃琮.廣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宾阳炮龙节[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

[4]宾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宾阳县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569.

[5]柳冠中.设计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4.

[6]资小建.同构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52-53.

[7]罗必果.宾阳炮龙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8]彭玲.浅谈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文化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J].商业文化,2015(40).

[9]温为才,徐静婷,朱冬虹.五邑侨乡文创产品设计——以碉楼生铁壶设计实践为例[J].装饰,2017(8).

[10]黄臻.在禁忌中创新:以台湾地区民间信仰文创产品为鉴[J].装饰,2017(3).

作者简介:赵慧(1987-),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文创产品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基于游客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