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出路

2020-03-25 09:44张颖旭
法制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出路思政教育高校

关键词 高校 思政教育 新出路

作者简介:张颖旭,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05

学校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不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好地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而且还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真切关心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本,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特性

在信息庞杂、价值多元的时代,学生能在网络上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资讯,这时候就必须有人帮助他们辨别真伪、分清善恶,引领他们的思想。而高校思政教育者应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先行者,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对话,引导和陪伴他们成长。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需要我们正视,探索方法,有效去应对。

(一)特殊性

由于高校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极易受到外界思维的干扰,所以他们很难辨清什么对他们是好的,什么又是坏的,所以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者引导其正确进行选择,成为一个知识与思想并举的人。

(二)复杂性

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学生是一个极易被影响的群体。正如时下,香港越演越烈的暴力游行活动,参与的高校学生异常多,而这些学生便是没有正确分辨思潮,被一些错误的、异端的思潮所洗脑,忘记了自己国家的历史。所以,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明晰,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也对学校的全面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困境

高校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要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意志,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发展上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需要我们社会各阶层引起重视,共同携手解决难题。

(一)学生政治素质不高

将党的最新思想以多种形式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分析探讨,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课堂上讲,在班会上讲,在竞赛上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始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最终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道德素质缺乏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拼搏、积极进取、献身精神,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以及公平民主平等的观念,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协同能力,促进人际友善、调节心理情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而这些精神正是我们学生新型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高校思政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配备来看,基本上都由其它教师进行兼职,鲜少有专职的思政教师,有的高校将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教师配置到思政方面的课程上去,有的高校则将一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安排到思政课程上去,这显然对思政教育工作不那么重视,导致缺乏一支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而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程度的好坏。

(四)教育方式缺乏创新

由于缺乏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性,导致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上缺乏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传统的灌输模式为主,教师通过书本知识直接“说教”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以至于学生对思政的学习兴趣不浓。

三、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新时代环境下,各种各样的思潮涌入大学,如果不好好进行引导,一些负面思潮的侵袭,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影响。正如时下,香港越演越烈的暴力游行活动,参与的高校学生异常多,而这些学生便是没有正确分辨思潮,被一些错误的、异端的思潮所洗脑,忘记了自己国家的历史。所以,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明晰,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也对学校的全面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受个人、社会、家庭和校园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家庭各学校要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对其的思想政治思维不仅不能打压,还要进行鼓励,要对新时代青少年倡导开放型的教育体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的内涵,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政价值观。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每个国家的发展是人才的培養,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是偏向综合性的,这是这个高校教育中必须非常明晰的一点。除了重视知识教育,让学生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作为新时代下,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既是传道授业的主体,又是学生思想压力倾诉的主体,只有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够让学生觉得没有距离感,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为国家储备高素质人才

高校既是育人的地方,也是人才辈出的摇篮。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活动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强化,对学校发展、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四、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出路

当下各种文化的交融给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们带来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跟上时代革新的脚步,寻求出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出路也显得十分重要,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全社会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

要形成全社会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氛围,作为国家层面而言,要加大力度支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作为高校而言,要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强化大学生思想具有很重的作用,将它日常化,避免随意占用大学生思政课程的现象。作为家庭而言,要以身作则,时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己带人,带给孩子浓厚的思政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

(二)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界有句话,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牢记于心,以其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凝聚力与思想向心力,提高自身民族意识与道德意识。承担着育人责任的高校,要意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学习最先进的思想文化,结合学生教育,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

当下是一个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机遇的时代。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当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结合网络发展的新时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进行有效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为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增添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辅导员更是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性发展,将日常管理工作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出现异样苗头时,就要及时进行纠偏,引领他们到正确的人生轨迹上来。

(五)优化思政教育外部环境

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在发展校园文化的同时,抵制和消除对校园文化产生消极影响的外在因素,创建和谐的思政教育外部环境,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停创新,探索新形式方法,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五、结论

发展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环境下,为了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而且还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形成学生与校园各主体的良好溝通氛围,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好的成长氛围。通过思政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思想坚定、磨练意志品质的目的。同时,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利用多元化方式,提升大学生教育的有效性。通过上述的研究,高校思政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认真面临当前的形势与问题,充分了解、仔细研究,才能对症下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继续发挥思想政治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充分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成长成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政素质培养方法解析——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7(8).

[2]马鹏.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学[J].知识文库,2016(10).

[3]张中世,张晓林.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思政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9).

[4]陈艳.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5).

[5]余应坤.传统文化融合榜样教育的高校思政课程开发与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6).

[6]魏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分析[J].山西农经,2016(17).

猜你喜欢
新出路思政教育高校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发展的新出路研究
碳四应用的新出路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我国媒体提升国际舆论引导能力的新出路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