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3-25 15:13王洪波
中国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王洪波

[摘要]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在“大混合”和“小混合”模式上都有少数成功案列,但在政策层面、主体动力、内部治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从转变观念、制定政策、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改进。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7128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都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在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目前多数以二级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出现。

1政策背景

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最早在经济领域,最早由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著名经济学家魏克塞尔提出,我国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随后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得到进一步阐述和体现。

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方面,其概念的提出比较晚,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并不多。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对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进行了明确阐述,将混合所有制合作的认定范围进一步扩大。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新修订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1] 2019年2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都很支持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但目前操作层面的政策文件还很少。

2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现状

21合作形式

在职业院校方面,目前存在的混合所有制形式较多,没有统一标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学校层面的大混合,公私并存,民间资本份额一般超过一半,多以民办学校的形式出现,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理工学院等院校。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合资办学,国内外企业董事达21家,施行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该学院融合了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资源,从政策、经费、专业等方面为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对学院优化发展战略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二是学校下二级学院层面的小混合,这种混合吸引资本一般比较小,但都是周边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与公办学校共建二级学院,一般没有独立法人资格,这种混合方式比较多,属于主流混合方式。成功案例有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龙博农村电商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学院”。其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塑机行业龙头企业“海天集团”共建海天学院,校方和企业分别投入1500万元和1000万元建设实训大楼,还投入600多万元的数控机床等实训教学设备。

三是民间资本与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混合,更多屬于合作共建形式,这种混合方式在校企合作中比较多见,但产生的影响力不大,是校企实质性合作的雏形。

22发挥的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模式的大混合不只是停留在签字、照相、宣传等浮浅的校企合作表象,在股份制办学的框架下,校企混合得比较彻底,形成了BOSCH模式——学徒制教育、CHARMILLES模式——使用权共享、PHILIPS模式——共建实验室、SAMSUNG模式——培训换设备、依维特模式——引企业进校园、脉特模式——产教研一体化6种比较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学院依托海天集团现已发展成拥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4个专业,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全日制在校生1800多人的规模,在“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培养”等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每年向海天集团、上海大众、宁波中车、吉利汽车等大型企业定向输送人才。

3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面临的困境

31各方动力不足

学校方面。公办学校有自身优势,一是每年有固定的财政拨款,能满足办学开支;二是教师都是事业编制身份,有较好的待遇,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吸引优秀人才;三是社会都比较认可公办学校,容易招生;四是学校主要领导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绝大多数属于省管干部,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有很大的自主决策权。若学校在校级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将对这四个方面都产生影响,一是经费来源变得不稳定,甚至被取消财政拨款,一些政策优惠也随之丢失;二是教师事业编制身份丢失,福利也可能得不到保障,很难招到优秀人才;三是学校“公办”身份被降格后,可能一时得不到社会认可,招生困难;四是校领导决策层的决策权受到威胁。[2]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学校在学校层面考虑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校级层面的大混合阻力非常大。

企业方面。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要获得企业的投资必须提供或创造稳定可观的收益空间。学校是教育重地,属于公益事业,经济收益与学校发展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两者很难在利益共同体上取得一致意见。现实中,现在尝试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往往有一定教育情怀,从而愿意降低对经济收益的追求。

32政策保障不足

国家以及各省市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高职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文件,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被选入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单位,但具体实质性实施文件还没有,全国上下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有些高职院校具备混合所有制的初始条件,但受问责制度的限制,往往创新和尝试落不了地生不了根。

政策和法律层面还未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混合所有制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机制。[3]然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初衷是以公办职业院校为主体,显然得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这就导致校级层面的“大混合”在管理模式上还存在争议,而且整个学校变得“公私”不易分辨。二级学院层面的“小混合”更比较尴尬,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33资源整合不充分

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目的是在学校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吸纳社会资源,整合并盘活资源,提升办学实力,但实际混合过程中资源整合得并不充分。民间资本具有趋利性,易使得高职院校步入商业化,这显然会与学校的初衷利益不吻合,这就逐步导致资源整合中发挥不了预期的作用,甚至产生大的矛盾。原本教师身份的群体和企业背景的员工合作过程中也会有诸多的不协调,人事整合过程中不易找到合适的激励手段,最终导致各干各的,形成不了一个目标一致的团队。

4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对策与建议

41转变旧观念

混合所有制在高职院校领域的尝试,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混合所有制可以帮助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可以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然而国家与之配套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夙愿还是停留在政府办学,公办才是正宗的。这需要国家对社会民众观念转变上做一定的引导,摒弃“非公即私”的思想桎梏,要认可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以开放的心态接收和包容,助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与发展。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履行社会公益责任,将职业教育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去。

42选对切入点

每所公办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很多高职院校还不具备或不敢尝试“大混合”,这是普遍现象,可以从“小混合”做起,选择急需调整和改革的二级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改革,成熟一个改革一个,为后期大混合积累经验。可以分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高职院校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国有资产部分不参与;第二阶段,高职院校以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租赁等方式入股;第三阶段,高职院校以无形资产、国有资产、招生学费等入股。[4]

43提升原动力

国家实惠性政策还未到位,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动力都不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牵头并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实施细则,制定实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国家还需对一些法律法规进行“废改立”,明确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法律地位、机构属性、治理机制、资产管理、退出机制等基本内容。[5]通过一系列举措打消高职院校和企业的顾虑,让这两个改革主体单位积极运作起来。

44完善新机制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是由股权结构决定的,目前高职院校还不想丢掉公办身份,所以一般都期望国有资本绝对或相对控股,其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尝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董事会制度有机结合。学校要确保学校党委的双核心——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校党委决定学校重大事项,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限。董事会对学校管理行使监督管理权力,与党委成员可交叉任职,并在学校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上起到积极主导作用,要极大程度地保证非公资本的话语权及相应权益。

5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探索,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不少学校的典型案列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然而,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办学还困难重重,笔者认为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第一要务是转变社会对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观念,首先需要社会高度认可这种“非公”办学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志伟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39-45

[2]李斯佳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企校共建审计实训基地为例[J].经贸实践,2018(16):314

[3]陈进熹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行企校三方共建电梯实训中心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6):57-60

[4]陈方晔,张颖,刘艳平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典型案例分析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9(10):43-48

[5]王燕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困境与对策[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4):59-61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