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会议与黎城三庙

2020-03-26 00:30刘鹏
党史文汇 2020年3期
关键词:黎城庙宇根据地

刘鹏

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是我国抗日力量的重要活动地,也是建立根据地的首选地。这不仅表现为群众是广泛的抗战基础,另一方面乡村中房屋、地道等建筑也都是抗战的有利地势,作为村中最大公共空间的庙宇自然也不例外。每当村中有八路军将士到来,朴实的村民都会将村中“最好的房子”——大庙留给他们。许多村中大庙曾作为抗战时期战前动员地、战时指挥地、驻扎地、军民共娱地,也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印记。黎城县西黄须村的佛堂庙、霞庄村的五龙庙、北社村的奶奶庙(简称黎城三庙)为中共中央北方局高级干部会议(通称“黎城会议”)提供会议召开场所就是很好的例子。

黎城会议召开背景和意义

1938年11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将进攻重点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集中主要兵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巩固已占领区。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华北治安战》 (上册)第312页载:“华北方面军在制定1940年度‘肃正工作基本方针时强调,要‘将各项工作有机的统一于剿灭共军的前提之下”,加大对根据地的“扫荡”力度。另一方面,在蒋介石集团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阎锡山也随之发动十二月事变,进攻山西范围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队,使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处于日顽两面夹击之境。

对八路军而言,据山西省档案馆编撰、由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太行党史资料汇编》 第3卷第649页《彭德怀在中共中央北方局九月高干会议上报告的摘录》 载:“战争的影响,敌人破坏封锁,财政收入锐减,必需品供给亦感严重困难,农业生产因日寇的烧杀而降低。”当时,由于日军的分割和封锁,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相互联系比较困难,财政经济政策极不一致,抗日力量不能集中,各项建设不能统一。进入山西之后,八路军在较短时间内即扩充了数万人,因发展过快,又忙于打仗,军队的军政素质有所下降。同时根据地在开创之初,片面强调发展,基层党组织降低党员发展标准,使新增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带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因此,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使党员树立无产阶级思想也成为当务之急。

1940年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从武乡进入黎城,在黎城西部河南等村短暂驻扎后,来到黎城中部开展抗日活动。当时第一二九师师部驻地在北社村,鉴于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内部组织、思想、经济等情况,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召开冀南、太行、太岳三区高级干部会议。

会议召开地——黎城三庙

中共中央北方局高级干部会议的选址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会址最终选定师部驻地北社村的奶奶庙,它是会议召开的主会场。会议开始前,参会人员在西黄须村的佛堂庙报到并召开预备会议,随后高干会正式会议转移到北社村的奶奶庙和霞庄村的五龙庙。

从庙宇位置上看,其所在村落与贯通黎城县南北的道路距离适中,又位于村口,交通便利,既有利于参会人员的到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又能及时转移。对庙宇本身而言,内部巨大的空间为会议的召开和人员的休憩提供了很好的场所,院内正殿对面的倒坐戏台下面有条通道,是这座庙宇的唯一入口,其下方的储物室也可作为警卫员值守之地。

西黄须村位于霞庄村的东部,自西向东依次为北社村、霞庄村、西黄须村。该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建有观音堂、文昌阁、佛堂庙和春秋阁等多座庙宇。同时西黄须村还是当时晋冀豫区党委和新一旅司令部驻地,会议召开的安全方面也有很大保障。而佛堂庙作为西黄须村的大庙,建于村庄东部,位置隐蔽,庙宇周围建有院墙,更好地保证了会议召开的秘密性。

霞庄村与西黄须村、北社村一样,村内文风盛行,村民思想先进,村民王迎禄是当时黎城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在他的带领和发动之下,村中党员人数增长很快,为会议召开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村子有南、西、北等多个出入口,皆有道路与外相连,交通便利。村外草木茂盛,村内巷道纵横,主干道多为“丁”字形,盘桓曲折,隐蔽性极好,为五龙庙成为会议召开地之一提供了安全保障。据霞庄村村民回忆:“因为村中道路过多,很容易使人绕晕,到会的朱德总司令在村民带领下绕了好多巷子才最终到达五龙庙,并与参会小组进行了讨论。”五龙庙是该村曾经的大庙,后因为此地曾召开黎城会议的消息泄露,在抗战时期被日军焚毁,原规制样式等尚不可考。

会议圆满结束

在黎城三庙中召开的中共中央北方局高级干部会议是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由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杨秀峰等八路军重要领导人。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撰、2005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 (中册)第779页载:“会议总结了华北自抗战以来两年零十个月的工作,讨论了形势、任务和策略等问题,提出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今后建设的任务。建军、建政、建党是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黎城会议从4月11日始至26日结束。会议及时提出了全面加强根据地建设的任务和方针,实现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从初创到统一的转折。

抗戰时期,黎城三庙从村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变为军民齐心的“抗日空间”,其他功能削弱,为抗战服务成为它们的主要功能。抗战胜利之后,根据地庙宇有的回归其原有功能,有的则变为纪念广场或教育基地,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砥砺前行。佛堂庙依然是西黄须村的大庙,延续着世代村民的香火;霞庄村的五龙庙被村民修建为“北方局高干会议纪念广场”,是村中最大的活动场所;北社村的奶奶庙则建为“中共中央北方局纪念馆”和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全民抗战,不仅表现为乡村中的军民齐心,村庄内的庙宇作为公共空间在战时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重要的抗战空间之一,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黎城庙宇根据地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Self-screening of the polarized electric field in wurtzite gallium nitride along[0001]direction
黎城盆地形成及断裂特征、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官途猎枪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