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之急

2020-03-26 09:29付鼎
户外探险 2020年1期
关键词:脉搏心肺气道

付鼎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追我吧》第九期节目时死亡,原因—源性猝死。

山地救援。

在确定高以翔的死讯后,舆论矛头指向了节目背后盲目逐利的资本,以及,更为直接的,现场人员对黄金四分钟的浪费。

什么是黄金四分钟

黄金四分钟,即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被抢救过来,结果也可能是脑死亡,成为植物人。所以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2019年11月27日凌晨,艺人高以翔在录制一档运动类综艺时晕厥倒地。经抢救无效后,医院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你们错过了最佳时间。”事件微博最高赞评论这样认为。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户外圈,同样是濒死边缘,在今年早些时候珠穆朗玛峰海拔7950米的营地上,一位印度登山者,却因中国队友的一次及时果敢的急救行动,而保住了性命。

“我们在珠峰C4营地大概7950米的位置。我和我的印度队友普拉那( Prana)睡一个帐篷,登完顶后,我们都非常疲惫,到了帐篷后就什么都不想干直接睡觉,帐篷还有其它队友和向导,离得不远,但风非常大。

“那个时候氧气供不上去,我半睡半醒,睡不着…队友普拉那说既然都登顶了,氧气瓶也足,建议就开到3睡吧,睡好一点,他开到3便睡过去了。(编者注:3是一个比较高的氧气消耗)

“大概凌晨8点时,天全亮了,但所有人都在睡觉,他(普拉那)突然用身上仅有的力量叫我,用非常轻微的声音,然后用胳膊肘槌我。我发现他已经在抽搐了,浑身抽搐,我本来以为他冷,但后来发现状态不对,他不能跟我正常沟通了,然后瞳孔慢慢放大。

“我晃他身体,给他盖上睡袋,换上我的氧气面罩,但无济于事,他还是不停抽搐,瞳孔继续放大,因为他是印度人,眼睛特别大,瞳孔张大了特别吓人,我觉得他要死了。我想肯定是氧气出了问题,我立刻冲出帐篷叫人,光着脚,叫到都快缺氧了(海拔7950米),终于把他的夏尔巴向导叫醒了,

‘你队员不行了,赶紧来看看,我们一起立刻回到帐篷。

“再回到帐篷时,看到他已经停止抽搐了,已经不动了,然后晃他身子他也不动。他的夏尔巴就慌了,满帐篷找新的氧气。我一边叫着快点快点,一边在想我得做点什么,然后我就用手放在普拉那脖子下观察脉搏,基本没有了,我赶紧把他的睡袋拉锁扒开,就开始给他做心肺复苏。

CPR急救课程培训。

“当时我还有些犹豫,因为我只是学过一点WAFA(野外高级急救课程),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特别害怕。但是我又想他都这样了,你做可能还能挽回一点什么,然后就给他开始做胸部按压。我不想看着一个人眼睁睁地就这样死了,这个阴影太大了,所以我就尽我能力去救他。

“我真的很慌,我一边哭,一边说不要死不要死,一直给他做心肺复苏(编者注:只做了胸外按压)。大概做了20多下,他终于咳嗽了下,正好咳嗽后的五六秒的样子,夏尔巴把氧气瓶换好了,赶紧给他续上氧气,不停搓他身体,用热水敷他身体,他意识慢慢就恢复了。

“后来我还担心他身体,结果他下山比我快多了,第一个就到了下面的营地。”(来自2019年5月21日王学峰的珠峰急救自述)

通过上例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急救工作只能由非专业人员承擔。根据相关资料,我国87.7%的猝死,都发生在医院外,讲得泛一点,在户外。

在户外,队友因过度疲劳或呼吸困难倒下,生命急速流逝,而第一现场的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时间呼叫医疗救援,毋庸置疑。但在户外,特别是边远地区,专业医疗救助也许来得很慢,甚至无法到达,AED等设备更无从谈起。

剩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英文简称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以胸外按压加人工呼吸为主要动作的一套流程,这是一个普通人花一天不到的时间就能掌握的操作。

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稳定现场环境。

野外环境有风险,悬崖、落石、低温等等,保证自己的安全是第一步,同时确保现场稳定(主要指人),让患者和你自身都处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以防止其他因素对接下来的行动造成不可控的干扰。(注:专业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请参加正规培训并观看相关视频,本文只对CPR进行要点简介)

判断:你的队友真的需要心肺复苏吗

首先要明确,对正常人做CPR是有一定风险的,正常人有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奏,在意识存在的情况下,高频次大力按压胸腔,正常人的身体将无法承受(肋骨有断裂风险)。

所以,如果队友倒下快不行了,一定先观察他的状态,看看他有没有“三无”:

1.是否还有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如果完全没有反应,就可以判定为无意识状态。

CPR急救课程培训。

2.是否还有呼吸?

蹲下看他胸腔是否起伏,如果没有或者极其微弱,处在只进不出的状态,就判定为呼吸停止。

3.是否还有脉搏?

用手探颈下动脉,如果没有脉搏,或极其微弱,则判定为无脉搏(非专业人士可不检查脉搏)。

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在尽可能快的情况下确认了患者“三无”后,我们即刻实施急救,这个即刻,是有依据可寻的即刻,因为脑组织对缺氧的反应非常标准:

·3秒钟头晕。

·恶心10-20秒晕厥。

·抽搐30-45秒昏迷。

·瞳孔放大。

·60秒后呼吸停止。

·大小便失禁。

·4-6分钟脑细胞受损。

·1 0分钟后脑细胞发生坏死且不可逆转。

心肺停搏后:

4分钟内立即CPR,50%可存活。

4-6分钟开始CPR,10%可存活。

6分钟后开始CPR,4%可存活。

因此,急救之急,即在这10分钟内,医学界更有所谓“钻石4分钟,黄金10分钟”之说。

开始胸外按压

基于现代医学的实践和摸索,胸外按压早已成了CPR流程中的“一哥”,这是由于对成年人来说,大多数猝死,心源性心肺骤停( Cardiacarrest)是最主要的原因。恢复心跳和血液循环是首要的,外界氧气的输入排在其后。

实施成人心脏复苏术时,将手放在胸外按压的位置。

那么,胸外按压,即刻开始。(在此前别忘记指挥他人拨打1 20等专业医疗急救)

·在患者身旁跪下,背打直。

·脱去患者胸部衣物,暴露上胸。

·找到胸部正上方、正中央的位置,一般为两乳乳头连线的中部。

·一只手五指张开,掌根按住患者胸部,另一只手扣住按压手,两手掌根重叠。

·双手始终保持打直,手臂角度始终垂直于地面,利用上身重力下压,这关乎到按压效果,非常重要。

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对患者开始进行按压,频率非常重要。

按压深度为5- 6cm,按压深度非常重要,胸腔回弹也要到位。

注意,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并且确保按压的方向、力度、频次合乎规范,这样才能最大化利用人体胸腔回弹的机制,人工泵血。

所以,胸外按压时,你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你的高质量操作,至关重要。其他事情,交给其他人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感到疲劳而无法保证按压质量,应立即(条件允许的话)换上另一个生力军。

前文提到,胸外按压是会对被按压者身体造成损害的,所以当患者不再需要按压时,应即刻停止。以下情况,是为停止按压的判断标准:

患者已经恢复脉搏。

专业医学人士到达现场,接过工作,或宣布患者死亡。

患者心肺停止搏动超过30分钟。

施救者已经极度疲劳,或者处于风险之中。

现场给予基本生命支持,抬高下颚角使下颚骨上移,防止舌根后坠而阻塞气道。

对于未经训练或者久疏训练的普通人,美国心脏协会的观点认为,胸外按压便已足够。这基于以下考虑:

1.避免施救人员碍于人工呼吸而不愿意实施救助。

2.单纯胸外按压也有一定的氣体交换效果。

但考虑到心肺复苏术的完整性,人工呼吸我们也有必要了解。

“短时间内可以只进行胸外按压,但血中氧气会很快耗完,换句话说,没有携氧的血液,用处不大。”资深手术室护士长、AHA-BLS导师庄皓明说。

何为人工呼吸

嘴对嘴人工呼吸,是影视作品中最爱使用的桥段,其原理类似于吹气球(把肺想象成气球),顶住压力把气球吹大,嘴离开后,气球的张力又自动将气体排出,由此完成气体交换。

我们先提胸外按压,再讲人工呼吸,并不意味着人工呼吸不重要。在很多情况,患者还有呼吸,但质量不佳,脉搏也还在轻微跳动时,人工呼吸比胸外按压更科学。

当情况危急时,野外救援会启用直升机运载患者。

而野外情况,比如溺水,或者雪崩被埋这种外力导致的窒息昏迷,急救患者时,先呼两口气,再胸外按压,也是对症下药的措施。

开放气道

由嘴到肺部的通道是为气道,气道必须是干净通透时,我们呼入的气体才能产生作用。因此,气道如有异物——假牙、食物、雪、水等,先清理干净,再做人工呼吸。

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气道是弯曲的,为了达到最好吹入效果,我们需要人为把气道拉直,减小气体进入的阻力,这就是所谓开放气道。

怎么做?很简单,患者平躺,把患者下颚抬起来,让他仰头,当下颚与耳根处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时,气道就开放了。

开始人工呼吸

出于保护患者和施救者的考虑,现下很多CPR课程都不推荐直接嘴对嘴人工呼吸。在野外,建议将一块纱布或干净的头巾搭在患者口部再吹气,如果随队有带单向阀的呼吸面罩或者一次性呼吸膜最好。

一只手捏住患者鼻部,一只手抵住下颚,一切就绪(其实急救完全在电光火石间),你可以开始人工呼吸了。无需大口吸气,正常吸气然后即刻吹入患者嘴部,推荐频率是12下每分钟,如果没办法数数,在患者吐完气后就吹第二口即可。

1993年影片《天劫余生》中,幸存者于荒野求生中唯有自救。

约2分钟检查一次脉搏,如果脉搏消失,立即加上胸外按压,启动GPR流程。一套完整的心肺复苏术包含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顺序是先胸外按压再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次,如此循环。

如果可以,CPR最好由两个人或多人轮流配合完成,以免单人施救者因过度劳累而导致CPR质量下降。

结语

心肺复苏并非神术,哪怕我们把一切流程都做到极致,倒下的队友也不见得能起死回生,但我们的确可以通过CPR提高一个人被拯救的概率。

换句话说,猝死情况不做CPR几乎必死,做了CPR还有一线生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法律也允许你放手一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一名靠谱的户外队友,如果你还没上过CPR培训,那么是时候安排上了。注:本文并非心肺复苏的专业指导;且心肺复苏的相关指南要求可能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更新,具体应以专业机构的意见为准。参考资料:美国心脏协会CPR cpr.heart.org野外安全中心CPR www.wildsafe.org野外医学协会CPR cn.wildmed.asia维基百科CPR201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版)登山者自救与互救——猝死后的急救感谢资深手术室护士长、AHA-BLS导师庄皓明对本文的支持。

猜你喜欢
脉搏心肺气道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谁是逃跑的劫匪
脉搏的检查及与脉搏异常相关的疾病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