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探讨

2020-03-27 12:06徐艳娜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航空装备数据库

徐艳娜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89)

航空装备维修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高效的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传输跟踪、输出使用等,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对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及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革,建立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实现装备维修信息的高度集成管理,促进信息的共享传递和综合利用,从而提升航空装备维修效率,提高维修管理效益水平,通过做好维修保障工作更好地支撑航空装备作战。

1 制定航空装备维修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加快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明确的目标,结合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的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包括自动化指挥、可视化监管、远程化诊断、精确化保障以及智能化预警五个方面的目标内容。在制定统一规范的信息标准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自动识别和跟踪处理,强化装备维修管理以及安全防护等决策支持功能。在信息化建设时融入可视化管理理念,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维修设备资源以及装备使用状况信息数据转化为可感知的图形、图像信息,帮助设备维修人员实时、精准、透明的了解和掌握装备维修的完好率、使用状态以及修理存储情况等。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对维修现场进行远程信息交流,指导维修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确保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充分了解各种设备数据信息后,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搜查和定位,尽可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保障。利用对相关数据的全盘掌握、动态跟踪以及精准评估,对故障规律进行总结,建立相应的智能化预警机制,帮助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全面促进航空装备维修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要符合“战略指导性、统筹规划性、资源共享性、信息安全性”四大基本原则。战略指导性指的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高层的主导作用,将信息化建设同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指导业务实践。统筹规划性指的是要立足全局,以需求带动发展,加强各部门的工作协调,确保目标的一致性。资源共享性指的是在信息化建设中重视标准体系的构建,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支持数据库的连接以及各操作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信息安全性指的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将保密工作做到位,加强信息化系统以及平台的安全防护,通过限制操作权限、加强风险事前检查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确保装备维修信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2 加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快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在建立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前,首先要做好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制定系统构建方案及实施计划,确保系统应用的广泛性、理论技术的超前性、运行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易于升级和可扩充性。系统顶层设计具体从功能结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三个方面着手。

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神经网络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并且对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更新和监管,从而满足各个部门对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的需求,做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其功能设计示意图如图1 所示。

2.2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图1

在搭建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时,纵向要按照不同的部队编制体制进行级别划分,横向主干为各航空兵部队,纵向为非航空兵部队。为了确保系统网络的联通性以及后期的兼容性、可扩充性,各个子网的技术体制以及网络结构要保持高度一致性。考虑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各链路通信条件,建议使用静态路山方式,按军队编制体制配置SNMP 组,将信息化系统划分成多个管理域,代理禁止Trap 功能,可进行主动式的查询操作,能有效减少通信通道被网络信息占用,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效率。另外,可通过在通信软件中加密数据信息、在SNMP 组内设置查询密钥以及子网路由器端口处安装入侵检测设备等措施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有效防范信息泄密风险。

2.3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功能应覆盖航空装备的采购竞标、设计签约、生产使用、培训维护、改进报废等全过程。涉及多个软件功能模块,以支持装备维修管理需要。具体软件功能模块包括装备型号与行政数据模块、产品描述模块、装备保障模块、技术状态模块、集成技术模块、装备使用和信息调配模块、备件信息模块、维修信息模块、人员及训练信息模块、保障指挥自动化管理模块、远程技术支援模块、装备战场抢修模块、远程教育与电话会议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等。为了适应信息作战空间广、自动化装备维修保障指挥分布式布局特点,在构建装备维修数据库时建议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并设计相应的分布式保障系统,按照地域以及功能配置信息数据保障力量,并实现各信息中心的网络互联。另外,为了减少系统的信息冗余,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要建立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主要以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立。“集中”指的是由上级领导机构统一建立的支援性数据库,库中覆盖所用区域内的用户数据库。“分布”指的是区域内都相应建立了备份数据库,库中涵盖的是一般性的装备维修管理情报资料数据,该数据可允许其他用户在规定的限制条件内以一定的形式进行调用。

由于建立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到多个军地部门以及单位个人,过程中流程程序非常繁琐复杂。加上一些部门信息封锁现象较为严重,在不能充分了解全部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无疑面临着巨大的阻碍和压力。但是针对航空装备在其从生产制造到使用维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数据被多次重复生成和统计,如果不能借助信息化系统进行综合利用,必然造成人物力资源严重浪费。为此,必须加快航空装备维修信息化建设,克服建设中的机制阻碍,在现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功能研发力度,开发数字化共享环境,实现各种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化管理。充分利用多种通信手段一次性生产数据,并通过促进数据的多次共享传递和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航空装备全寿命成本费用。

3 做好信息化建设基础管理工作,强化制度的建立及人员管理

为保障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建立独立的信息化建设保障部门,并设置专职信息化建设技术岗位,同时落实各个现有装备信息保障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权责,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各机构部门人员加大对本级装备维修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强化对本级系统功能的开发和维护。同时,对所属信息资源进行监管,向有关部门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检索和咨询服务,并适时提出有效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及建议。各有关部门也要适当放权,允许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处理和解决装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加强同各研究所、航修厂等业务单位的沟通协作,从而充分发挥各机构部门的职能作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的各项操作行为,要结合装备维修管理的特点制定系统、完善的信息化制度管理条例,明确各项工作开展的流程管理细则,规定各机构岗位的责任义务,确保信息化管控的高效、有序。

提升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要通过与高校联合培养,不断输送专业化的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加大对人才的系统性操作培训,将培养方向重点放在信息资源的整合规划和集成管理方面,从而更好地发挥系统的信息化管控效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是提高我国航空装备战斗力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快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更加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数字化的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操作系统对全面提升装备保障水平、促进我国航空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航空装备数据库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防晒装备折起来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