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7延10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2020-03-27 07:30叶红霞李正伟白旭文曲梦绯
辽宁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底水采出程度开发技术

叶红霞,李正伟,白旭文,曲梦绯

Y47延10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叶红霞1,李正伟1,白旭文2,曲梦绯1

(1.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陕西 西安 710000; 2. 川庆钻探长庆固井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尽管小而分散的侏罗系油藏具有建产效益高、初期产量高天然能量充足等特点,但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因采液强度过大导致底水快速锥进,形成地层的水淹,从而影响油藏的最终采收率。针对此问题开展了Y47延10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的研究。通过对开发矛盾、储层初期改造方式、开发技术政策调整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了Y47延10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矿场实践表明:2019年油田各主要指标有所好转,自然递减率降至9.5%,含水上升率降至0.9%,预测油藏最终采出程度将超过40%,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延10油藏; 底水; 高效开发; 技术政策

效益建产、高效开发是保障油田开发过程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低渗透油藏更为如此[1]。侏罗系油藏普遍具有小而分散、初期单井产量高、天然水体发育等特点,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边水内推、底水锥进、地层堵塞、套损套破等会导致油藏含水快速上升,最终影响油田开发的最终采收率[2]。因此,控制边底水上升、治理套损套破井、恢复地层堵塞井产量等措施,延长低含水采油期在油田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中显得尤为重要。

1 Y47延10油藏概况

1.1 地质概况

Y47延10油藏位于姬塬油田东部,于2002年投入试采,2003年采用不规则井网滞后注水规模开发,主力生产层位延101层,属于岩性_构造油藏,底水发育。油藏埋深1 982 m,平均砂体厚度12.6 m,平均油层厚度7.7 m,孔隙度16.1%,渗透率12.8 mD,原始含油饱和度52.6%,原始地层压力13.39 MPa,含油面积2.87 km2,地质储量150.92万t。

1.2 开发概况

目前共有油井42口,开井31口,日产液72.6 m3,日产油32.5 t,综合含水46.8%,平均单井日产油1.05 t,平均动液面1 217 m。注水井9口,开井8口,日注水92 m3,月注采比1.13,累计注采比0.30。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78%,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7.4%。

图1 Y47延10油藏综合成果图

图2 Y47延10油藏综合开采曲线

1.3 主要开发矛盾

一是油藏开发初期采用不规则井网开发,井网不完善,部分采油井“有采无注”,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67.5%);

二是部分采油井近井地带堵塞频繁,酸化解堵、爆燃压裂、小型加砂压裂等措施易沟通底水;

三是油藏套损套破井逐年增多,目前已累计出现套损套破井8口,产能损失达到13.5 t/d;

四是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采油井底水上升水淹,有效治理手段匮乏。

2 Y47延10油藏主要开发技术政策

2.1 控制采油井射开程度,增加避水高度

在开发初期的储层改造中,均沿砂体顶部射孔,并严格控制采油井射开程度,增加避水高度,在开发初期做好防止底水锥进的准备工作。

表1 部分采油井避水高度统计表

2.2 逐步完善注采井网,合理补充地层能量

该油藏自2009年开始实施注水开发,近五年逐步通过老井转注、产建补钻等方式,新增注水井5口,并将注采比保持在0.9~1.3之间,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油藏压力保持水平有所提高(可对比井压力保持水平由42.4%上升至88.7%)。

图3 转注井栅状图

2.3 新工艺试验,有效治理地层堵塞井

2019年在该油藏引进新工艺试验,实施后效射孔两井次,有效率100%,措施后油井解堵提液效果明显,有效期160 d,有效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1 t,全年单井增油173 t。

2.4 侧钻更新,有效治理套损套破井

针对该油藏套损套破现象突出的问题,近2年先后实施更新井4口(投产前3个月平均单井产能2.3 t/d)、侧钻井3口(投产前3个月平均单井产能1.8 t/d),有效恢复套损井产量。

图4 M53-26井后效射孔生产运行曲线

2.5 合理采液强度,延缓底水上升速度

油藏开发至今始终坚持“控制采液”的开发思路,认真分析每口采油井油层特点,逐井开展合理采液强度研究,推进生产参数优化,避免油井开发早期快速见水,为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提高最终采收率夯实基础。

3 开发效果评价

Y47油藏自2002年开发至今,各种开发矛盾逐渐凸显,但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工艺改造水平的提升,整体开发效果基本保持稳定。2019年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9.5%,含水上升率降至0.9%,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7.4%(标定采出程度25.0%),根据童氏曲线[3]预测油藏最终采出程度降超过40%,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同类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5 Y47油藏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4 结束语

侏罗系油藏开发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油田开发客观规律,如果考虑不周,将会使油藏短期内底水快速上升,从而影响最终采收率。底水发育油藏,在储层改造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储层纵向改造强度小的改造方式,避免沟通底水,导致油井地层水水淹,油藏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时调整开发技术政策,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1]冯其红,陈存良,王森,等.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方法[J].特种油气藏,2013,20 (5):100-102.

[2]谢璇,黄依理,张洁,等.长庆油田底水油藏压裂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3,32 (4):4-8.

[3]叶锋.改进的童氏图版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 (4):113-114+121.

Discussion on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for High Efficiency Development of Y47 Yan 10 Reservoir

1,1,2,1

(1. No.8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Company, Shaanxi Xi'an 710000, China; 2. Changqing Cementing Branch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Shaanxi Xi'an 710000, China)

Although the small and dispersed Jurassic reservoi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itial production and sufficient natural energy, it is easy to cause rapid coning of bottom water and formation water flooding due to the excessive liquid production intensit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us affecting the final recovery rate of the reservoir.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for high efficiency development of Y47 Yan 10 reservoir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contradiction, the initial reservoir transformation mode, the adjustment of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and other aspects, the high-efficienc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untermeasures of Y47 Yan 10 reservoir were found out. The field practice showed that,in 2019, the main indexes of the oil field were improved, the natural decline rate was reduced to 9.5%, the water cut rise rate was reduced to 0.9%, and the final recovery degree of the reservoir was more than 40%.

Yan 10 reservoir; bottom water; high efficiency development; technical policy

2019-12-02

叶红霞(出生年1967-),女,工程师,陕西省渭南市人,2010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采油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叶红霞(出生年1967-),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TE 348

A

1004-0935(2020)02-0178-03

猜你喜欢
底水采出程度开发技术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底水厚度影响下的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
大型礁滩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策略研究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中高渗厚油层水驱流线特征研究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几点探讨
一种新的底水油藏鱼骨分支水平井耦合模型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确定新方法
中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