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用好外来务工子女音乐学习的“双刃剑”

2020-03-27 06:56孙莉
考试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双刃剑小学音乐

孙莉

摘要: 近期,笔者交流到以外来务工子女生源为主的学校工作。开展教学时,发现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歌唱学习存有差异,需着手调整教学设计,适应现有学情,因材施教。本文将初步呈现外来务工子女歌唱学习中存在的现象及探讨合适的施教安排,望通过分享、交流和探索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外来务工子女音乐学习质量。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歌唱学习;小学音乐

“外来务工子女”概念的界定,应为具有外地户籍,并且在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的适龄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人文背景各不相同,令个体对当前音乐学习环境和音乐教材不太适应。加之儿童的心智未发展成熟,也会给歌唱学习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然而,因为生活环境、人文背景的多元化,外来务工子女的歌唱学习更应该是丰富的、个性化的,这就像把双刃剑,既有不足,也是优势。

一、 轻松的教学氛围,加强审美意识,稳固演唱节奏

音乐是抒发情感的艺术表达,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外来务工子女虽然知道音乐具有美感,却没有更多的机会,增加见识,开阔眼界,无从掌握和运用美化音乐的本领。比如节奏不稳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很投入,但忽略了节律的规范,总是显得表达刻板,不够生动,听起来也就没有了美感。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三连音总是唱成前十六后八节奏;苏少版第9册歌曲《甜甜的秘密》句首的八分休止符总是空不出来,不能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演唱乐句,反到唱成切分音的时值,表现出连贯、舒展的旋律;苏少版第11册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句尾长音经常提前结束,造成越唱越快的假象等。学生很努力地唱,却不能收获歌唱的乐趣,他们常常会举手对老师说:“我不喜欢这首歌,因为它不好听,我不想唱。”久了,对自己的歌声也会失去信心与兴趣,歌唱声音越来越小,不敢在公众场合大胆唱歌。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令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代入感,在心理上获得认同,能够理解音乐其实离生活并不遥远。事实证明,用轻松的方式学习音乐是被学生所接受的。接下来,教师将音乐节奏基础知识深入浅出,明确指出,如何调整呼吸、开闭口腔,以配合表达节奏韵律。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体协调素质极高,比本地子女要灵活。每当讲授要求,做指导纠正,外来务工子女能够迅速领会,立刻给予学习反馈。学习信心,也与日俱增。

二、 形象的语言表达,培养音乐感觉,解决音准偏差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大多数孩子单纯地认为,唱歌只是用嘴唱,在教学中发现外来务工子女更不善于倾听声音,并无意识到音乐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多器官技能的调动。耳朵,看似不重要,其实是学习音乐最为关键的人体器官。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唱出的声音和教师弹琴的声音不在同一个调上。当教师提出:“要学会仔细听钢琴,和钢琴的音高要唱得一样”,学生就是不明就里,甚至将音的高低概念和音的强弱概念混淆,越是要求将音偏高一点唱,却变成了把音越唱越强,直白的大嗓门不仅没有把音唱准,反而更加强烈地突显音的偏低。学生只能将大调音阶从do唱到do,从中随机抽取音序演唱,就会出现唱错唱名、音不准等现象。学生没有完整的音准知识系统,只能通过浅显的形容词去尝试理解。比如:学生不理解假声唱法,教师可以说成:“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如果需要声音偏高一些,那教师可以说成:“声音可以再清脆一些”等。当务之急,教师必须从基础开始抓起,多开展音准训练游戏,一点一滴、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音准概念。如:师生问好时,增加互动环节,可以利用顺序、倒序等多重形式,加大音准训练量;利用模进、鱼咬尾等方式,创编练声曲进行音准模唱;学会歌曲之后,根据歌曲感情处理,鼓励学生尝试模唱歌谱,体会音乐旋律起伏的美感等。教师也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音乐术语的表达,理解词句的含义,让歌唱学习更具规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能基本做到用耳朵听音乐的学习习惯,听音乐时,思想要集中,嘴巴和手脚都不能发出声音;能够根据钢琴的音域,调整发声状态;能够积极主动认谱。

三、 丰富的地域文化,感受方言韵律,调整咬字吐音

外来务工家庭,来自五湖四海,地域性文化差异,给歌唱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惑。尤为表现,就是咬字吐音。一个班同时存在东北方言、甘肃方言、山东方言等等,就令教师感到非常头疼:平舌音、翘舌音难以统一;开口音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地区说的是闭口音,可有的地区不一定说成闭口音;语法表述顺序上有差别;除了常用的四个声调以外,还有入声字等第五种,甚至第六种声调的存在……面对如此丰富的语言表达,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教学压力,但如果运用得法,发挥巧妙,也可以给外来务工子女的歌唱学习寻找到学习的闪光点。于是,教师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教师鼓励学生在校说普通话,回家也尽量多说普通话,增加普通话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群体中,形成统一的语言标准。如,《西风的话》《春游》《学习歌》《读唐诗》《校园的早晨》等一批近、现代创作类歌曲和校园歌曲,最为适合用普通话演唱。学生如果能够配合老师,增加日常普通话训练的概率,就大大减少了课堂纠正的次数,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二,仔细聆听学生演唱,从个别咬字做纠正,再发展长一点的乐句,再到乐段,再发展成完整演唱,由局部到整体,每一字每一句都要细致處理,直到熟练掌握演唱技巧。音乐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外国歌曲,对于开拓眼界、积累音乐知识、促进国际友好都很有帮助,如《飞吧,飞吧》《和我划船》《幽静的山谷》等。这类歌曲虽是翻译成汉语,但咬字吐音要比普通话发音还要夸张,才能更为完善地展现西方歌曲的演唱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安抚学生,一定要耐下性子,对歌曲精雕细琢。倘若没有标准的咬字吐音,就不能将歌曲表达到尽善尽美,一定要本着做学问的态度,对待歌唱、对待音乐、对待艺术。

第三,开设说家乡、说方言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说、唱、演等形式,展现家乡民歌。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地域性民歌,如河北民歌《对鲜花》、安徽黄梅戏《打猪草》、山西民歌《掏洋芋》等等。教师可以发挥外来务工子女的语言专长,让他们教大家感受家乡的方言、熟悉家乡音乐的特点,带动全班开展地域性民歌的学习。这比教师教授演唱更加原汁原味,也更能展现地道的民族音乐风情。学生以小主人的姿态,参与歌唱教学活动,会对歌唱学习更有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结,建立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大融合,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完成。

第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说说本土方言,通过演唱《茉莉花》《杨柳青》《姑苏风光》《拔根芦柴花》等江苏民歌,熟悉现有的生存环境,掌握一些南京及其周边的方言。让外来务工学生迅速融入本地生活,热爱江苏、热爱南京,从而在第二故乡更好地生活、学习。

四、 互动的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交流,鼓励歌唱表达

首先,外来务工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细节无暇顾及,甚至需要孩子帮忙操持家务,消耗子女的学习精力,也养成了学生单一、重复的活动、作业习惯。比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喜欢教师采用听唱教学法授课,不断重复单一的演唱活动,直到实现整体背唱。但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单调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教师便试图从创设简易的互动游戏入手,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利用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飞吧,飞吧》。教师在设计识谱教学环节时,首先让学生学习短小的第一乐句。

在引入“三度向上模进”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数字音乐教室的专用教学设备,观察“七彩旋律”简谱教学软件,找寻“三度模进”的规律。再将iPad和数字键盘、多功能音响做结合,利用“库乐队”App,请数字音乐社团的学生,实施弹奏,带领全班尝试创编第二乐句。

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同学唱第一乐句,另一组同学跟着数字社团同学演唱创编的第二乐句,教师接唱第三乐句,在一遍遍的接口唱活动中,让学生逐步熟悉全曲旋律,进而完成全曲乐谱的学习。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单一思维的学习习惯,也鼓励学生做简易的音乐创造。教师的跟唱,融合了学生听记的传统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教授乐谱。多方协作,共同学习,成为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的优势。

其次,外来务工子女对音乐学习的专注力不够,容易被学习以外的事情所干扰。比如,教室外走来了老师;同桌没有找到相关的书页;其他同学没有唱歌,在踢前面的凳子等等。教学活动始终受外界因素所干扰,不得不停顿下来,影响教学进度。于是,教师开设很多声势律动课。比如结合马科·希姆萨的音乐绘本,讲解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根据音乐故事,发挥想象,充分利用学生灵活协调的身体机能,表演优雅的天鹅、聪明的猴子、威武的狮王。此时,学生好动的性格得到释放,他们更专注于音乐动机,在一遍遍的音乐律动中,体验着快乐。

最后,外来务工家庭,多子女构成占较大比重。课间,常有高年级的姐姐像小家长一般,向老师询问弟弟的学习情况等类似的事情发生。对于兄长来说,他们有责任、有担当,给弟弟妹妹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弟弟妹妹而言,哥哥姐姐就是一片天,时刻参照,是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教授此类学生时,可以考虑开展讨论和谈话活动,是不错的选择。如,二年级上册歌曲《我当老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讨论:家中哥哥姐姐是如何当老师教会我们学习的。开展适当的创编活动,把家中“小老师”教會的本领,用歌词的形式,一一描述,再唱一唱。也可以开设课后拓展:如果,我是小哥哥小姐姐,我会如何教好弟弟妹妹?在促进家庭和睦关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担当的家庭责任感,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家庭中的骨干力量。

五、 结语

目前,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歌唱学习的研究文献不是很多,还不能够基于此类人群制定完整的教学体系。笔者仅根据现有的教学现状,有所思、有所想,并做了初步的教学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给外来务工子女更多学习演唱的机会,感悟歌唱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双刃剑小学音乐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直了集
功性与神采——书法教学中的双刃剑
知识是把双刃剑
民间借贷:经济领域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