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传承文化

2020-03-27 06:56马燕
考试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幼儿

马燕

摘要: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我们以民俗、民风为源泉,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需要为基点,以幼儿的发展目标为抓手,从生活、美食、游戏三方面,提取合适的素材构建了幼儿园民俗三节,即民俗美食节、民俗游戏节、民俗文化节。通过民俗三节,让我们的孩子、老师、家长以亲身感受的方式,将民俗文化在活动中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民俗文化;民俗三节;幼儿

一、 研究缘起

(一)民俗文化是拓展与提升幼儿园教育的需要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也越来越有效。”现在生活中中国元素越来越浓,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些中国元素,以游戏的形式渗透到一日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因此,将民俗文化充实到幼儿园课程体系中,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二)民俗文化是重塑孩提时代那种和谐环境的需要

6加1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任性、缺少关爱他人等不良习惯。过去那种“共住一个园,亲似一家人”的同伴关系已有所淡化,“远亲不如近邻”说法正在慢慢地改变。如何让孩子独立自主、关心同伴、乐于学习,不仅是家长的期盼,更是《纲要》的精神所在。而我们发现民俗文化是以一种共同认同的方式传承下来的精神,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品质,重现共住一家的情景。

(三)民俗文化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民俗文化包揽了人们的衣食起居,是随处可见、可用的活教材。如:简单的民俗游戏(扎手帕、翻花线等),既增强了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精湛的民间手艺,即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意识,又打开了他们想象空间等等。《纲要》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可见,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的生活,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承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

二、 研究措施

陈鹤琴先生说过:“所有的活动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和经验中选出来,切合人生的活动内容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因此,我们以民俗、民风为源泉,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需要为基点,以幼儿的发展目标为抓手,开展民俗三节活动。首先是向孩子、家长、老师进行民风民俗调查,把接近孩子生活,有教育价值可以挖掘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确定节庆活动内容。并通过馆长负责制落实各小馆内容,开展节庆活动,最后延伸区域进行体验。

(一)发现、引用——采集民俗文化

我们从三方面采集适合本园孩子的民俗文化活动内容。

1. 幼儿视角里的资源

孩子的视角与众不同,有时会捕捉到意想不到的教育资源。例如:《热闹的春节》,与孩子一起谈论春节的热闹情景、让孩子的小手勾画心中的春节、调查孩子心中喜欢的春节活动……,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孩子喜欢的春节包括传统食物、衣物、玩具等。

2. 家长提供的资源

民俗文化来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存在民俗民风。于是,我们向家长发出民俗文化收集表,向家长调查你喜欢的民间工艺、民间美食、民间游戏……收集了许多相关材料,为开展民俗三节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3. 教师加工形成的资源

我们从孩子、家长中收集的民俗资料丰富而多样,但这些资源大多是零碎的,为了能给幼儿提供一些系统的教育,将幼儿的生活经验整合、提炼、升华,我们采用教研研修的形式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开展研修。

(二)整合、生成——设计民俗三节

我们将收集的内容分成生活、美食、游戏三方面,提取合适的素材构建了幼儿园民俗三节内容。即民俗美食节(灌香肠、包粽子、晒鱼干、腌白菜、爆米花、炒花生、腊八粥、搡年糕)、民俗游戏节(剪纸、编织、做布鞋、挑花、舞龙、社戏、捏面人、扎染)、民俗文化节(打陀螺、滚铁环、踩高跷、抬花轿、跳皮筋、抓石子、拍样片、挑小棒)。

(三)创设、运用——呈现民俗三节

孩子是在亲自参与与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只有在活动中体验才能引发孩子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与传承。

1. 规划三节活动方案

在规划具体的节庆活动方案时,我们立足幼儿不同的发展情况和结合本土的民风民俗、节气,从活动时间、活动的形式、场地的安排都做了精心的安排规划。

参观品尝式的民俗美食节:

一月正是家家户户制作年货、准备过年的好时节,这时年货物品不仅丰富而且新鲜,同时制作年货的器械也应有尽有。所以在此时开展“民俗年货节”再也合适不过来了。在美食节前,我们向家长招募制作年货的高手。同时我们发现该家长的孩子经常耳濡目染家长在家里制作年货时的情景,对年货的制作过程和味道极其了解,所以还邀请孩子做年货制作讲解员。活动時由班级老师带领幼儿参观每个年货制作馆,让孩子用耳聆听同伴的讲解,用眼观看年货的制作过程,用嘴品尝独特的年货味道。一串串饱满的香肠,一块块香甜筋道的年糕……,这样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聪明才智,更让孩子记住了中国味道。

欣赏体验的民俗文化节:

为了展现民俗手艺,增加孩子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开展欣赏体验式的民俗文化节,邀请舞龙、剪纸、捏面人戏曲等民间艺人来现场展示。家长带着孩子近距离地亲眼看见和学习体验民间老手艺的制作过程,同时我们还根据孩子的动手能力设置了一些适合孩子的体验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剪纸、舞龙、编织、捏面人……。通过欣赏体验式活动,让孩子们从爱家乡文化,到爱家乡,升华为爱祖国的情感。

亲子参与式的民俗游戏节:

生活在电子产品高速发展的孩子,对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孩子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我们借助六一节开展了亲子参与式的民间游戏节。在民间游戏节前我们通过宣传板块,让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六一当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老底子的游戏。有的家长手把手教孩子打陀螺,有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比赛谁挑的小棒多,也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跳皮筋闯关……欢乐的笑声荡漾在游戏节里。不仅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幸福的回忆,同时也让孩子们喜欢上了民间游戏,爱上本土文化。

2. 建立三节管理策略

(1)设置馆长负责制度

民俗三节的开展都是以活动场馆的形式进行,例如美食节有灌香肠、搡年糕……,文化节有剪纸、戏曲、编织……,游戏节有馆滚铁环、打陀螺……。每个场馆的环境布置、材料收集、宣传展览以及开展方式都有所不同。为确保各场馆有序开放运行,我们设立了馆长负责制,分别承担材料的准备、场地的规划、活动规则的制定以及节日当天活动秩序的管理等等。馆长负责制的建立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了老师研修民俗文化的激情,并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活動中。同时,也挖掘了一批身怀民俗文化绝技的家长带动大家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

(2)采用评价激励制

我们采用评价激励制度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设立了以下奖励:

奉献纪念奖:幼儿园把节庆活动中摄下的精彩一刻,经过设计做成一本本精致的台历,奖励给参与展示民间手艺的家长。

优秀摄影奖:鼓励家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用手机或相机拍下精彩的一幕,然后评比出优秀摄影奖,并把作品进行塑封,装订成册在幼儿园活动室成立。

民间高手奖:在每一个节庆中我们都有相应的体验馆,孩子们可以在参观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民间活动任务,并得一个徽章。活动结束时,按徽章得数的多少评出民间高手奖。

(四)调整、补充——延伸民俗三节

民俗三节活动不仅让孩子了解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同时更激发了孩子对民风民俗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产生了再次操作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建构了民俗活动区。例如:民俗年货节可开展干货制作坊:包粽子、做鱼干、钓鱼区农作物种植区:种花生、种茄子……;民俗文化节可开展民俗博物馆、小戏社、剪纸坊、舞龙区、泥塑馆、编织坊……;民间游戏节可开展室内游戏馆:拍样片、翻花绳、挑小棒、抓包,室外游戏区:跳皮筋、打陀螺、滚铁环……。

三、 研究成效

我园的民俗三节将传统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以孩子、老师、家长以亲身感受的方式,将本土民俗文化扎根在心中,我们在活动中快乐的收获着。

(一)民俗三节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心中真正的乐园

孩子因“乐”而游戏,因“趣”而产生动力。在开展民俗三节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不断地发现、挖掘、利用中,让这些充满了吸引力的民俗文化走进孩子的视野,走进孩子的生活。例如民间游戏“炒黄豆”,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跟着儿歌的节奏做动作,他们始终沉浸在欢乐之中;在剪纸坊里,一次次的剪纸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做事变得更加的认真、细心、耐心了;孩子们也在合作剪纸中真正感受到了同伴们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的成功喜悦……。正是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让幼儿园成了孩子心中真正的乐园。

(二)民俗三节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让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奇葩。我们的民俗三节活动,有邀请民间艺人来幼儿园传经、献艺;有展示民俗文化的创意长廊,更有一个个能锻炼孩子大小肌肉的游戏场馆,挑小棒、扎手帕、拍样片、打陀螺等等。让我们的家长重拾了童年的快乐,也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长陪伴下感受民间游戏特有的乐趣……。同时我们还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农村、走进社会,零距离地感受民俗文化的博大,让孩子在活动中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巨大魅力。

(三)民俗三节让幼儿园建设了特色品牌

我园借助民俗文化资源,举办了以美食、生活、游戏为主题的三个不同形式的民俗节庆活动,不仅在孩子心中建立了民俗文化之乐,同时也影响了家长、社区与社会。我园的活动多次在网站、报纸上进行宣传。此外,在节庆活动后我们又创设了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园舍环境:楼梯处我们用竹编的帘子做底衬,用印花蓝布包边的人文图片;教室外一幅幅用红色、蓝色蜡光纸剪刻而成的手工剪纸作品;楼梯拐角处用稻草、青竹编织的生活用品等,这不仅成了我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在本土、自然、美观、童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俗文化氛围中更突现了我园的个性化发展,为幼儿园建设了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倪蓉.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3]李小玲.活动从这里开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