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联合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03-28 07:29曾金妹邓明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脂蛋白尿酸硬化

曾金妹 邓明华

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及习惯均不断的变化导致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逐年增加。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绞痛是临床较多发的一类疾病,主要在临床上表现为胸闷、气短以及针刺样疼痛等,与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代谢循环紊乱有关。在临床中,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主要应用心脏彩超以及血液生化检验进行诊断[1]。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发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家族史等密切相关,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危险因素错综复杂,文献报道C 反应蛋白、血清尿酸、血脂及胆红素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选择108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1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冠心病诊断中血清尿酸联合血脂检测的价值,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2 月~2018 年5 月本院门诊108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①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提出的冠心病诊断标准。②排除标准: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非肾功能衰竭患者;非肝胆疾病、肿瘤、痛风等疾病患者;非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及使用过利尿剂患者。观察组男61 例,女47 例;年龄55~78 岁。另选取11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65 例,女45 例;年龄53~76 岁;无高血压、肝、肾、冠心病等病史。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空腹检测血清尿酸、血脂[血清TC、TG、LDL-C、HDL-C]水平。空腹12 h后采血,分别置于普通管和抗凝管中,血标本在室温下3000 rpm/min 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以尿酸紫外酶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美国BEEKMAN AU4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中山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酶试剂法(使用美国BEEKMAN 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试剂由中山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所有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均与正常参考值相符。统计并比较两组血清尿酸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及血清尿酸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脂检测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TC、TG、LDL-C 均高于对照组,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及血清尿酸阳性率比较(,%)

表1 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及血清尿酸阳性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血脂检测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血脂检测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冠心病主要指脂质代谢出现异常,使大量的血液脂质沉着在动脉壁上,逐渐形成血栓后使冠状动脉硬化出现心肌供血不足,最后导致其发生心绞痛的一类慢性心血管疾病。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肥胖、缺乏锻炼、吸烟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3]。肥胖形成机制:血脂中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浓度升高,身体代谢功能异常,体内脂肪代谢交换不足,增大血管压力。据有关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是引发该疾病的危险因素。由于受损的内皮细胞被不断的吞噬,从而会导致发生低密度脂蛋白(LDL),当冠心病发病后,LDL 以及TG 水平均会出现明显升高,会加重对血管内皮的损伤[4]。尿酸水平升高时可能会出现血小板急剧凝集,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尿酸在血管内不断的集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些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两者关系密切,TC、TG 水平升高会导致冠心病发生率升高,而LDL-C 和HDL-C 水平升降波动异常会直接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5]。脂蛋白内富含TG,其与细胞上受体结合易形成泡沫细胞,促进脂质在动脉壁的沉积,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高TG 水平也可抑制纤溶,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凝。低密度脂蛋白对氧化作用具有高度敏感性,LDL可以被自由基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 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6]。临床研究证实,血清尿酸水平>357 μmol/L 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尿酸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每升高59.5 μmol/L 危险性增加48%[7]。血清尿酸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对粥样硬化的形成发挥作用:血清尿酸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促使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自由基生成,加速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尿酸结晶增多,沉积于动脉壁,损伤动脉内膜[8]。血脂脂蛋白可与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HDL-C 之间进行脂质交换,TG 水平越高,交换频率越高,致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越高,与此相对应的是HDL-C 水平的降低和TG 水平的增多。故其也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之一,简而言之,TG、TC 水平异常是冠心病形成原因之一,高TC 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冠状动脉硬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当加大血清内尿酸、血脂水平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就越大,血清尿酸和血脂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反应病变的一个指标。早期检测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能够体现出个体化,从而得到积极的治疗及预防冠心病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病发率及病死率。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尿酸及血脂的检测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明显反映其指标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脂蛋白尿酸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喝茶能降尿酸吗?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