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表明:教孩子做家务比上精英班更重要

2020-03-30 12:12非非马
中外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务笔记习惯

□非非马

很多中国父母、爷爷奶奶,在教育中都宁可把注意力和焦点放在给孩子上补习班、才艺班上,却完全意识不到,做家务对孩子未来更有“根本性”的影响。

这本来是我纯粹基于个人经历与观察,得出的一个非正式“结论”。但这两天因为写文章特意去查了资料,发现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我的观察结论十分靠谱。

可惜,就我所见,现实中有很多亲戚朋友,因为心疼孩子学业太重,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甚至还干脆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我都觉得这其实是在鼓励一种不独立、不自主,隔绝了孩子全面开发各种技能与潜能的机会,其实是“害孩子”。

这是我为什么一定想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家务能力强的孩子,工作、学习能力更强

能把家务做得很好、能独立料理好自己生活的孩子,通常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也会更强,做事更有条理,更关键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都会好很多。

比如我曾有一位助理是个90后,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爷爷奶奶捧在手心,在家没做过任何家务。我们曾经合租过一段时间,我惊讶地发现,她家务能力极弱。她对很多家务活缺乏最基本的常识认知,几乎不会烧菜,洗锅洗碗甚至都洗不干净。

不会做家务的人,眼里也不会有活儿。因为,不知道活儿在哪里,也不会主动去发现活儿在哪里。比如我做菜时,她打下手,你必须非常明确地指派任务,否则她不知道要干嘛。我当时就隐隐担心,她可能工作上也会有许多问题。果然,她和我说了:我是那种需要领导很明确地告诉我该做什么工作的人,否则我不知道要做什么。

在她正式开始助理工作之后,我也发现她身上的确有很多工作问题。很多细节,我都发现能和干家务之间做一个“联系”。到离开时,她跟我说,这是她有史以来提升最快的三个月,从生活能力到工作能力,也包括主动为他人着想的自觉。她终于意识到了很多从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现在,她回家之后会主动分担家务,令父母刮目相看。

为什么做家务和学习、工作能力紧密相关?

首先,一个习惯做家务的人,会有更强的责任心、主动意识。

其次,会主动分担家务的人,通常更有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

有些啃老一族,成年了还习惯于把父母当作“免费保姆”来用,这样的人,如果是“员工”,你也很难指望他在工作上会主动从公司、领导、部门其他同事,以及其他部门同事的立场考虑问题。连自己年迈的父母、爷奶都不知道心疼,怎么会去心疼别人。

而有些时候,也不是那些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而是因为从小被溺爱太过,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家务,根本不知道这些劳作是辛苦的,应该被体恤的。这样的情况里,父母其实更应该自我检讨。

第三,习惯于主动做家务,尤其是习惯了做好自己房间的清洁、整理收纳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的孩子,会更有生活独立性,这种生活独立性会更容易培养他的独立意识、独立精神。

第四,在统筹做好各类家务的过程中,其实也锻炼了一个人时间统筹、任务统筹、任务认知、动作协调等各种能力,也养成了一个“勤劳”的好习惯。

我很小就开始被训练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年级已经开始被要求帮助择菜、洗菜、电饭锅煮饭、洗碗、扫地、抹桌子、洗自己的小衣服等各种家务。到二三年级,夏日的时候,父母亲和我自己的衣服,我每天都要洗了晾晒出去。不放假的时候,我的家务内容会减少,但也不会完全没有。即便是到高三,我每天晚饭都是自己回家做的。我自己的房间,都是我自己收拾整理。现在回头看,我认为“做家务”让我受益无穷。

做家务,我是公认地善于收纳整理;做课堂笔记我也是非常善于做归纳整理的,每次课后,我都很享受于自己把当天所有各门课程的课堂笔记重新整理归纳一遍,誊写干净,要点清晰,漂漂亮亮。我的课堂笔记多次被老师们拿来做示范。

后来做了记者工作,自然也养成了做资料搜集、整理的好习惯,至今,我还有分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文章做具体的资料搜集时,我也总结出了一套“大小笔记”的方法,我分享给助理小姐姐们,她们都觉得很好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我相信大道相通。养成了某种思维与行为的习惯,它会自然而然地应用到方方面面。

越早学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成功

好了,最后可以揭晓下哈佛大学的一些研究结果。

综合《健康时报》、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历时75 年进行了一个叫作格兰特研究的调研,该研究里有一个发现:越早学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成功。

此外,哈佛大学在去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这些,完全符合我从个人观察做出的分析判断。

再看看国内学者的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许燕教授曾直言,现在的中国家长们往往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生活技能等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并没有好处。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教授崔永华说:交给孩子一项家务,实际也是让他们承担起一份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麻烦,但是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意识都可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通过做家务,孩子还可了解和体会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产生体贴之情,学会爱父母,学会为他人着想。

所以啊,我真心想呼吁中国的家长们、爷爷奶奶们,不要过于宠爱孩子,让他们与各种家务绝缘,你以为的“爱”正在很大地伤害孩子的健康发展!

这些年来,我看到了身边太多类似的例子,我经常会和一些亲戚朋友去强调让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但我经常被告知:其实道理也知道,就是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又帮孩子做了。而且你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学习真是太辛苦了。

其实这些都不该成为理由。只有知而行,才是真正地“知”,否则还是“不知”。

猜你喜欢
家务笔记习惯
上课好习惯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