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03-30 03:27詹亮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

詹亮

[摘    要]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自2012年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基地数量逐年递增,基地建设效果较好。创新基地建设具体实践的主要做法包括:设立两段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拓宽资源建设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的对策包括拓宽办学领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创新评价机制,注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关键词]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5. 098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5- 0234- 02

1      建设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必要性

2012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在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制定了“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确定了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思路。该办法的执行旨在贯彻科技兴国、全面推行人才强省战略,促进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是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内涵。立足中原、服务地方、形式多样、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和互惠互利是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的原则。基地建设的目标包括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以及复合型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等。因此,建设创新培养基地不仅能够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研创新的相结合,实现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在科研项目、学术团队、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势互补,也是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

2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成效

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创新基地应由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牵头,以本单位的优势学科为依托,以科研项目研究、建设创新团队为基础,以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为核心,与科研机构、政府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共同建立。各单位建立的基地统一命名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该办法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有多所高校联合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多个研究生创新基地并通过终期评估验收。总体来说,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2.1   基地数量逐年递增

自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被批准的建设单位、基地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首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共13个。其中,河南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等一级学科均被立项为基地建设学科。2015年,被批准立项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单位的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其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依托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立项为基地建设学科,其合作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6年,共有18所高校被批准立项为河南省第三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单位,每个建设单位获批资助25万元经费。其中,参与基地建设的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专业主要有:郑州大学药学、药学硕士;河南大学法学、法律硕士;河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图书情况与档案管理等。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了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18所高校申报的20个培养基地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每个建设单位获批资助20万元经费。

2.2   基地建设效果较好

2012年经批准立项建设的研究生创新基地于2016年建设期满,河南省教育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终期评估验收,具体包括:基地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基地管理情况、人才培养成果、学科研究与企业攻关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经费使用情况、基地工作计划落实情况等,各建设单位评估结果较好。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对2015年批准建设的基地进行终期评估验收,其中有6个基地评估结果获得优秀等次。整体而言,多数基地在人才培养成果、科研产出以及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效果较突出。

2.2.1   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基地建设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中的重要内容。经过三年的建设期,各基地的建设成效明显,基地内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首先,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增长较快。基地内的高校与合作单位能够整合优势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研资源、实驗设备,营造良性的科研环境,更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其次,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与高校联合建设基地的企事业单位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尤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二阶段可以长期在基地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并可以实习单位为素材撰写案例论文。最后,研究生就业层次提升明显。基地不仅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地内的研究生普遍就业层次较高,并受到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基地内的会计学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的就业单位普遍为政府事业单位、国企、银行、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

2.2.2   科研产出成果较丰富

各单位参与建设的基地均以本单位的一级优势学科或者硕士专业为依托,师资力量、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显著、实验设备精良,能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多数基地内师生科研团队成果较丰富。不仅体现在团队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的CSSCI、CSSCD、核心论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在数量与质量上较批准建设前有较大增长或提升,也体现在专利注册数量、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较之前均有所增长。

3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具体实践

创新基地建设期间,各高校与合作单位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通过优化师资队伍、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力争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型人才。

3.1   设立两段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基地的建设由建设高校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完成,因此,基地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两段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在校内完成全日制理论课学习,第二阶段在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创新实践课题研究、毕业论文撰写等。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两年制的会计专业硕士为例,研一期间,研究生需在校内按基地建设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完成理论课的学习任务;研二期间,研究生需在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并结合合作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课题研究,最后以合作单位为案例素材撰写毕业论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立联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与创新实践能力,從而能够满足企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3.2   创新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基于高等院校的发展定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力争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各培养基地创新导师指导模式,即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在该模式下,高校与合作单位均按一定的标准遴选出优秀教师以及实务经验丰富的实务界人士担任研究生导师,每位研究生均有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校外合作企业导师,即双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制,基地能够从理论课学习、专业实习、课题研究、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双重辅导、全面跟踪指导。

3.3   拓宽资源建设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基地内的高校与合作单位能够加强科教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资源建设、实验室资源建设等,努力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环境。校企双方积极引导研究生充分利用基地学习平台、科研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实践创新,增加高质量的科研产生。此外,多数基地的合作双方不断尝试拓宽资源建设渠道,比如,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合作双方共同编写教材,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开展互联网新型技术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系列学术讲座,积极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知名高校创新基地建设经验,扩大创新基地建设的影响力,努力实现基地内部校企双方、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资源互补。

4      优化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的对策

4.1   拓宽办学领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河南省高校与合作单位积极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一方面拓宽高校的办学领域、研究领域,强化校企科研创新团队的实力,优化导师队伍梯队结构,促进高质量横向、纵向科研项目的增长;另一方面,加强校企之间的长期战略性合作,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此外,创新基地能够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高校的就业率,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实力。所以,校企之间高层次、高水平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合作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

4.2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创新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形式下,执行的是双导师制的指导模式。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在研究生的校内理论课程学习、校外专业实习、参与科研课题、毕业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应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与培养管理。校内外导师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学生在学习、科研、实习等各个培养环节,应及时向校内外导师汇报进展情况。每个培养阶段结束后,比如实践实习环节,研究生应向校内外导师提交实践实习成果,包括实习总结、实验设计、作品等,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审核并给出实践实习成绩。在评价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实践实习效果时,应打破以考试成绩、发表论文数量为核心的传统评价机制,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注重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性评价,突出对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

4.3   注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双方应以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依托,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在教学、科研、技术转化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双方信息的沟通交流、成果的分享可以通过 共享平台实现。利用共享平台能够实现校企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长久合作与发展。另外,合作双方还可以创新培养基地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交流中心、企业实训仿真中心、企业骨干成员业务能力培训项目、定向人才培养计划等,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和双方人才的创新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永霞,梁春英.现代化大农业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7):69-71.

[2]钟厉,韩西.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09-111.

[3]翟胜宝,王帅.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的经验[J].科技视界,2013(26):6,41.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探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效途径
独立院校实践与实习基地建设思考与启示
无锡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考
零陵区油茶基地建设情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