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对人工环境良性发展的探析

2020-03-30 03:30刘琦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期
关键词:良性发展变废为宝生态

【摘要】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纪录片创新进行时栏目《变废为宝》一片为例,本片由三个主题的纪录片组成,分别纪录了三个现代人工环境发展带来的问题解决的过程,纪录了如何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变废为宝”的过程。未来城镇建设高速发展,人工环境的建设带来的问题将更为棘手。《变废为宝》纪录片为未来人工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宏观的视野,引发了基于人类共同体的思考。

【关键词】人工环境;良性发展;变废为宝;生态

创新进行时是央视科教频道新推出栏目,是采用纪录片形式纪录当代中国各个领域通过科技强国的历程纪录,通过这些纪录片来展示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它们的发展情况。《变废为宝》系列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中国环境工程师在关于环境治理、废水治理、废物治理、废气治理的环保项目专题纪录片,它于2019年10月在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播出。这部关于环保的纪录片,从其中的案例意识到:工程创新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创新可以改变未来的生态形式;用自然的方式去改变环境对环境结构来说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1. 新时代下环保类纪录片对环境保护的社会价值

纪录片《变废为宝》不但有着记录留存的文献价值,而且具有引发社会舆论导向、公众意识的社会价值。人工环境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日趋明显,城镇建设思路需要革新,相关学科建设需要导向,人工环境问题需要解决,这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参与,需要身处其中的人来思考,去探析未來人工环境的发展如何“以人为本”。环保类型的纪录片通俗易懂,内容朴实。它的推广播放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众的环保意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环保的多元化发展,看到其背后的表达立场,更能有效引领未来的生态保护行动。

2. 纪录片下的“化腐朽为神奇”

2.1 海绵城市:让城市不但有“面子”更有“里子”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纪录片中的湖北武汉正是这一政策推行下的见证者,由于雨季的降雨量过大,导致武汉当地的排水系统瘫痪。环境工程师们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改善武汉城市内涝,通过地表土壤设计到地下蓄水池方案,再到主动排放,最后到生态环境营造将已经内涝的雨水变废为宝,成为了城市绿化灌溉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尤其是西北、华北等北部地区。所以将雨水回收利用的工程方案是百利而无一害。解决方案则是与运用工程手段,利用透水砖代替沥青混凝土铺设道路,这样整条道路都可以排出雨水。在透水道路下方是一层碎石,碎石层可以存储一部分水分,延缓下落,从而降低暴雨时排水管道的压力。这样的海绵城市使得在雨天时,大部分雨水被地面的透水材料吸收,并且能将雨水存贮在水箱之中,以便在干旱时期加以利用。

在排水方案的选择中,考虑到在城市当中存在着天然水箱——湖泊,有足够的空间存贮雨水。当然,建立一个雨水循环系统还远远不够,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大量的雨水当中的污染物质进入湖泊当中造成的水体污染,后果严重。这同样需要工程师们进行人工干预,用生态的方式净化湖泊,让湖泊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水生植物、鱼类、软体动物和微生物都能很好的净化、分解水中污染物,所以其物种的选择也变得尤为关键了。片中历经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研究、筛选、最后建立出一套适合当的海绵城市系统。

片中在对治理黑臭水的一段中讲到:短期内把被污染水体变清,这种应急的处理措施,更像是急诊,先救命。而生态的保护方式更像是中医,通过调理,治病根。以往遇到和雨水的问题,用的是强势的工程措施来解决问题,而现在想到的是更自然、更生态的措施。这种观念的改变和创新对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和建设理念有着积极作用。

2.2 《海绵城市》对城镇生态建设的探索

纪录片中海绵城市通过工程手段实现了收集雨水再利用的循环体系,其根本在于对城市发展建设理念上的改变和创新。运用生态的理念去改善城市环境是当前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社会转型时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其中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防止环境破坏、减少负面影响,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城镇的生态化建设要求在生产和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另一方面,在人的活动基础上积极地与自然建立统一和谐的关系。基于这样的理论,生态化建设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2.2.1 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现代自然系统中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是系统内部创新与质变的结果。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同样的城镇化建设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城镇化的建设在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

2.2.2 个性化建设,差异化发展

生态化城镇建设必须依据生态学原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条件,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避免产业与发展模式雷同。要在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模式、空间分局、区域差异、动力机制、文化内涵、城镇特色等方面多元化、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的城镇化格局。

2.2.3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但体现在人工环境建设的思路以人为本,更应该做的是以人为基本的全员参与。环境建设是小,全民意识的环境维护才是大。

2.2.4 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让有限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或者是资源集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如何形成生态型生产和消费模式是集约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目标。那么,如何遵循资源到产品再到生产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成本低投入、能源低消耗、废料低排放、产能高产出的“三低一高”的经济运行效果。

2.3 《土壤医生》带来的启示

纪录片《土壤医生》主要讲述的关于江西赣州的山林修复问题,曾经的山林是满山的绿色,植被茂盛。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这里所有的岩石都是裸露的,没有任何植物,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的稀土矿开采,但是这种重要的资源却是一种不可再生、储量非常稀有的。

由于稀土附着在江西赣州山体地表的土壤之中,开采的方式并没有按照环保的安全措施,使的山林的植被被大量砍伐,分解稀土的池子当中加入过量的浸矿剂且没有做防渗处理,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和矿渣经过雨水的冲刷,流入山体土壤当中。这使得整个整个山体寸草不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环境工程的研发团队对于山林的修复上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封存山体当中的稀土矿渣,用黏土压实,防止暴雨冲刷带来的大面积山林沾染稀土矿渣物质;第二步则是对只剩岩石的山林进行修复,通过大量的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制作对应土壤特点的土壤修复剂,再运用大型搅拌设备,将配置的土壤修复剂与被污染的土壤进行充分搅拌,再铺在被平整过的山体上。第三步是植物的选择,寻找适合种植的本地植物,在植物的选择上选择耐寒的、固沙保水作用的植物,比如湿地松、刺槐、百喜草等等。

纪录片中大田乡废弃稀土矿区重金属综合治理项目是江西赣州赣县区环境破坏的突出案例。该项目的完成成功解决了目前我国废弃稀土矿山污染难于防治的现存问题及生态植被恢复难的问题。纪录片告诉我们工程技术的创新是可以治理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让环境治理的成果长存,对待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才能真正守住我们的金山银山。

2.4 《垃圾再生》帮助人类逃出垃圾的包围

纪录片《垃圾再生》纪录了城市垃圾这一世界难题通过技术手段转换为电能的神奇经历。

当前城镇的建设还是以“物态化”为标准,注重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的“物态化”城镇模式中,自然环境很容易成为生产原料和生活废弃物的场所,“垃圾围城”成为经济活动的外部生态环境。致使大量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包括资源的滥用与浪费、废弃物的过度排放等等。

城镇生态化建设道路是要将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文明原理及原则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才是人工环境建设的良性发展之路。根据统计,每个中国人一天平均丢弃一千克左右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在经过垃圾收集站的压缩处理后,大部分会以填埋的形式进行处理,一个垃圾填埋场仅占地就要百亩、千亩,填埋场的不断增加是在挤压城市的发展空间。烧垃圾发电和燃烧煤炭发电在原理上是相通的,都是通过热能产生蒸汽從而推动热轮机组发电,这种处理方式比填埋更加环保。纪录片中,中国恩菲赣州垃圾焚烧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成绩,一期已实现了突出的环境贡献和良好的运营效果。下一阶段,随着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打破传统工厂的印象,成为花园型的工厂,这样对于赣州市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来说,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片中面对的中国生活垃圾汉水量过高的难题,走出自己独特的“发酵”之路,这样的创新是独创的,这样的设计使得每焚烧一吨垃圾可生产300-400度电能,并能保证排放物达到国际最高环保标准。

3. 人类共同体的思考

三段纪录片极具代表性,启示我们要直面新问题、新挑战,通过技术革新、手段创新走出变废为宝的道路。

人类社会的进本是伴随着环境成本的消耗为代价的,人工环境发展带来的“废物”如矿渣、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电子电器废料目前都在不同程度的通过“湿法”、“熔炼”、“压制”、“冶炼”等技术手段被再次利用。就如片中何新春的感叹:工程创新可以治理环境,但更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中国的发展从不着眼眼前的利益得失,着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是以人工环境良性发展为核心导向。未来,我们要面对的人工环境问题大多是全新的没有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创新才是我们走下去的不二选择。

正确价值观的纪录片其价值不单单在内容本身,更重要在于对社会引导,进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走出人工环境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简介:刘琦炜,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系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良性发展变废为宝生态
“变废为宝”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论“专车”模式及其良性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
转变视角,让应用文“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创新教学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