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斯廷圣母像》的浅析

2020-03-30 03:53翁晓蝶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拉斐尔油画

翁晓蝶

摘要:在拉斐尔诸多美名当中,“圣母画家”的名号尤为突出,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如此美好,以至于几百年间,欧洲都用“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来称赞女性的美丽。可以说,为数众多的圣母像,正是拉斐尔对文艺复兴时期绝对美感与人文精神进行实践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西斯廷圣母;拉斐尔;油画

一.《西斯廷圣母像》的诞生背景

一幅伟大的画的创作离不开当时的环境影响。这幅画诞生于文艺复兴,15世纪左右,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萌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提高,这是文艺复兴诞生的条件。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思想解放运动,艺术的地位在这时逐渐提高,拉斐尔的作品就创于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从拉斐尔诸多的圣母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颇深,包括《西斯廷圣母像》,画中的圣母无不包含着女性的温情。

二.《西斯廷圣母》的构图鉴赏

这幅画的构图其实并不复杂,是典型的三角形式构图。这也是达芬奇常用的金字塔型构图。首先,作品的左上和右上角的帷幕缓缓拉开,至于为何为设计这样的构图,可能是由于文艺复兴时,舞台戏剧的兴起,尤其是与宗教有关的戏剧更为讲究舞台的布局,帷幕拉开,圣母玛利亚抱着基督耶稣缓缓从云端走来。左边这位老人便是教皇西斯廷二世,他的右手指向人间,眼神看着圣母,仿佛是在告诉圣母人间的欢腾,又好像是想把圣母介绍给人间百姓。右边这位跪着的女性是圣徒巴尔巴拉,她的眼神稍稍垂下,却难以抑制她心中的喜悦。画面最底部是两位可爱的小天使,这两个小天使的构图巧妙在他们刚好被布置在画面的底端,就好像是趴在舞台的地上,观看着这一美妙的时刻。有一个细节就是圣母背后的云朵已经全部化成一个个天使的头,好像也在围观这一神圣的场景。据说这两位小天使和圣母玛利亚是有原型的,天使是拉斐尔对门开面包房老板的两个孩子,十分天真烂漫的看向逐步走来的圣母和基督,而圣母玛利亚是拉斐尔的恋人芙鲁娜丽。再看教皇和圣徒的头是在一条水平线上,而这条水平线又正好切割到圣母的手部,圣母的上身包括神情,抱在怀里的基督,都刻画的细致入微;下身便是一整块衣褶,而圣母旁边的两位又刻画的很精致,形成一种鲜明的节奏感。整幅画繁简疏密得当,力量均衡。

三.《西斯廷圣母像》的细节鉴赏

首先,通过圣母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位母亲即将与自己孩子分别内心的犹豫与忧伤,一双美丽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种伤感。但她却很平静,其实这在很早之前,圣母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儿子未来的命运,这在拉斐尔的另一幅画《草地上的圣母》有所体现,施洗约翰正将十字架拿给圣婴耶稣玩弄,而圣母的表情是很微妙的,好像已经预感到耶稣要走上为世人背负罪恶救赎的道路。第二,圣母的脚的位置一前一后,似乎是想停下,又仿佛正在犹豫着是否要继续往前走,这是她在担心自己的孩子未来遭受的遭难,可以流露出她的担忧,害怕自己的孩子在人间遭受各种的折磨。此外,圣母的衣着在拉斐尔的笔下也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她的衣服看上去是非常朴素,贴近生活,充斥着一种平凡却又伟大的母性美。第三,我们再看耶稣,从画中可以仔细他的一条腿已经快要迈出去,挣脱出圣母的怀抱,可见他似乎也知道自己即将走向救赎之路。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四.《西斯廷圣母》的线条,色彩和技法上的浅析

画家为刻画圣母的形象,运用了大量的长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动态,线条轮廓是很简洁而不犹豫。在刻画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圣徒巴尔巴拉,运用了许多圆滑的曲线,这样使整幅画看起来就柔和了许多。在色彩上,为了衬托圣母的形象,画家有意识地将背景颜色提亮,这样圣母深蓝色的裙子和淡黄色的背景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左右上角的两块舞台布增加的又刚刚好,以至于整幅画不会显得太轻飘,深绿色的舞台布也迎合了构图的需要,稳定了左边和右边,使整幅画充满了稳重的感觉。再看圣母,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冷暖对比,红色的上衣呈现出的暖色遮掩了一丝丝圣母内心的忧伤与不舍。教皇和圣徒的黄色衣服正好与圣母的蓝色裙子又形成了冷暖对比,可以说非常的巧妙,使整幅画看上去不显得轻浮,富有节奏感。这幅画的巧妙之处还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细微的眼神交流,西斯廷教皇向上看圣母的眼神和圣徒向下看两位天使的眼神正好平衡了整幅画面。

五.拉斐尔在《西斯廷圣母》中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传承和自我完善

通过史书和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拉斐尔受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影响颇深却在他们的基础上有着自我对艺术的见解。首先来谈一下拉斐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以《西斯廷圣母》为例,在构图上可以看到达芬奇常用的金字塔式构图,并且学会了人物在画幅中的位置关系和色彩的处理以及空间层次。他学到了如何将女性画的如此优美却又暗含着一丝庄严。在《西斯廷圣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圣母和耶稣每一块肌肉和脸部神情表达的如何准确,这和米开朗基罗准确表现人体的律动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拉斐尔在两位大师的基础上如何做出一点改变呢?相对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可以看到拉斐尔所想要表达的使明快的欢乐场景而并非是十分庄严而又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主题,他所想要创造的是将神圣的宗教与异教神话的甜美内容结合起来的圣母形象。这幅画的背景已经不再是列奥纳多那种神秘的晕涂法,而是給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西斯廷圣母》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之一。拉斐尔笔下的人物又不像米开朗基罗所画的人体那样给人感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每块肌肉都好像紧绷的感觉,拉斐尔许多作品都反映出他对和谐和秩序感的追求。因此,拉斐尔的学习大师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与照抄,他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断地自我充实。

参考文献:

[1]游戈.《天才的摇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400-1500》[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2]乔尔乔·瓦萨里,刘耀春等译.《巨人的时代》[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3]王鲲.《拉斐尔圣母像的和谐人性美》[J].视觉经验,2011.

[4]文聘元.《西方艺术的故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拉斐尔油画
一张油画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油画《塬下》
油画
为绘画而生的艺术天才拉斐尔
拉斐尔 下
为绘画而生的艺术天才 拉斐尔
拉斐尔 上
一往无前(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