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修的制联名家张佛千

2020-03-31 09:26吴建国
世纪 2020年1期
关键词:胡宗南

吴建国

张佛千先生(在台湾人皆称佛老而不名)生于1908年,原籍安徽庐江。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能文能武,文则是知名老报人、名教授学者,更以制联高手著称,被誉为“当代联圣”,确是实至名归。而佛老从武,亦有声有色,官拜国民党少将,先后受知于名将胡宗南、孙立人、黄杰等人,委以重任,实属不易,见识阅历既深且广,可说少有人可及其右者。尤有甚者,佛老一生以“遍交天下美人名士江湖侠子”为志,加以自己个性达观、幽默、风趣、诙谐与渊博的学识、与人为善的处事之道,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一位绝顶聪明又知所进退的难得智者。若论台湾文化界的顶级人物,佛老是当之无愧。

早年追随胡宗南与孙立人

佛老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为清末湖南公费生,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习化学。佛老自幼启蒙于私塾教育,打下扎实的国学根底。16岁进南京新式学堂江苏第一中学,后入上海中国公学。因向往革命,未毕业就投笔从戎,考进南京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1933年佛老以国民革命军少校官阶,意气风发地到了故都北平,创办《老实话》旬刊,这是一份要为抗日作精神准备的军中刊物,同时还受命做好各界公关,从新闻界到学界以及旧官僚与旧军人,三教九流都是其打交道的对象。其中最称莫逆的是中央军第二师师长黄杰,两人成为终身的知己。

1936年,华北局势已日益紧张,中央军各单位都奉命南遷。佛老只有结束了已办得红火的《老实话》旬刊,转进上海续办《十日杂志》。等到1937年抗战军兴,蒋介石委员长为了鼓舞军民士气,下令在石家庄与苏州各办一份《阵中日报》,以宣传抗日。佛老即受命负责办理苏州《阵中日报》,于当年“九一八”正式出刊。唯不及两月,淞沪抗战失利,佛老乃随政府西迁,历经武汉、桂林等地,最后来到重庆。在黄杰将军的引荐下,1940年佛老赴西安,担任胡宗南34集团军西安办事处上校处长,专为胡宗南接待各方人士与对外联络事务。其间还曾奉命与共产党打交道,见过周恩来与林彪,并与周有过长谈。周临别前,还殷殷向佛老致意,表示后会有期。

抗战胜利后,佛老离开胡宗南部,返回重庆、南京续任军职。也是在黄杰的介绍下,佛老与孙立人将军在北平时期即已相识,于是在孙立人的力邀下,佛老于1947年来到台湾,参与孙立人主持的新军训练工作,出任陆军训练司令部新闻处少将处长,兼办《精忠报》。1949年国民党迁台,蒋氏父子决定改组部队,由蒋经国担任首届“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佛老自知自己非属蒋经国系统,去职是迟早的事,故决定激流勇退,离开孙部,成为一介平民。后在孙立人的推荐下,佛老曾短期担任当时台湾省政府主席吴国桢的机要秘书。

不久,先是吴国桢出走美国,公开反对蒋氏父子,接着又发生“孙立人案”,佛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当年肃杀的政治氛围中,实在无能为力,也是爱莫能助。直到1988年元月,蒋经国过世后,孙立人才得到平反,佛老此时才敢为老长官说几句公道话,于1990年代撰就《孙立人案说从头》,将此案的前因后果作了详尽的分析,并非仅仅辩冤白谤而已。

1962年黄杰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特别请佛老襄助文书机要工作。经其润饰的文稿,得到黄杰的大力激赏与褒奖。黄杰卸任后,佛老也脱离了公职的束缚,在多所大学任教,成为台湾文化界的闻人。许多人评价佛老的文章好,是好在有戏感,文字生动鲜活。佛老也有心将自己写的文章入戏,乐于也勇于求新、尝鲜。90岁那年(1998),还规划要到西安拍摄纪录片,现身说法重现当年追随胡宗南的难忘岁月。

晚年的佛老,以写作诗文和制联自娱娱人。其中又以“嵌名联”(即将受赠者的名字嵌入联中,饶有趣味),备受各界瞩目看重。他曾作不下数千幅赠送各界人士,得到大家一致的肯定与好评,佛老平生交友满天下的志愿,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下特别节录几首佛老所作赠送社会名流的“嵌名联”,以与读者分享:

赠名作家余秋雨联:

秋水襟怀一尘不染;

雨窗灵感万字如流。

赠名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联:

羽客传奇,万纸入胜;

生公说法,千石通灵。

为笔者夫妇(内人名树芬)作“嵌名联”:

树德务滋,传芬泳泽;

建言是宝,幹国克家。

佛老一直很讲究个人专属书房,将之命名为“九万里堂”,以示主人的胸襟气度,传承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风格,令人心神向往之。临老境,更爱静夜披览群书,从“犹许少年重现梦,买浆纵博入邯郸”的豪情,转化为“百诵苏辛意气谐,堂堂巨笔写高怀”,正是他人生际遇和心境转折的写照。

佛老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谈到佛老与笔者家的关系,真的是既深且厚,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这个缘分要从先父吴逢祥说起。我们家祖籍苏州,先祖父本来担任运河漕运官员,家境尚称优裕。但废除漕运后,先祖父中年失业,家境中落。加上父亲10岁时,先祖母又因病去世,迫不得已,父亲只能到苏州一家印刷厂担任学徒。后来抗战爆发,佛老到苏州办《阵中日报》,每日均需与印刷厂配合校稿,可是佛老是安徽人,不谙吴语,与印刷厂工人沟通感到格外吃力费时。正在为此事愁烦之际,看到父亲这位十分机灵、又口齿清晰的小学徒,就请父亲帮忙做双方的口头传译。父亲一口答应,而且很负责地每天做好这份重要的工作,给佛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高度的喜爱。两个月后,当佛老要撤退前往后方的时候,就决定携带年龄不过13岁的父亲同行,保证让父亲到后方继续学业。

那时佛老还是单身,带着父亲进进出出,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两父子。父亲个性仔细,经常主动观察学习佛老待人接物与言谈举止的态度,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之后到了重庆,佛老因已应胡宗南将军的邀请,即将前往西安任职,鉴于西安各项条件不及重庆,乃安排父亲进入“三民主义青年团”找了份兼职,以维持生活,同时进入中学就学,以完成学业。

就这样佛老与父亲暂时分别,等到抗战胜利后,父亲已念完师范学校的学业,并与母亲结婚成家,佛老则已到了南京,在新成立的国防部任职。父亲从报上看到佛老的消息,喜出望外,两人又再取得联系。佛老就要父亲到南京,跟随他到台湾参加孙立人将军的新兵训练工作。直到1950年,佛老离开孙部,父亲仍继续留在“陆军总部政治部”,得到蒋坚忍的赏识,得以开创了自己后来的事业发展。

所以,佛老在父亲13岁时携帶父亲离开苏州,到重庆求学;又在父亲24岁时再度携父亲、母亲来到台湾。这两次人生重要的转折,佛老都是扮演关键的角色,改变了父亲与我们一家人的命运,他真的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等到我们兄弟与妹妹长大成人以后,才明白佛老对父亲的恩重如山,我们都称呼佛老为“张爷爷”,以表达我们对他的尊敬。他也视我们如自己的晚辈,爱护有加。我因对历史格外有兴趣,经常主动找张爷爷品评当代人物。记得有次我好奇地问他:“您追随过胡宗南与孙立人两位现代名将,请您客观评价他们两位的优点与缺点。”张爷爷略加思考,平静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两人共同的优点就是会带兵,士兵对他们都是心服口服。至于缺点,胡的问题就是身段太过虚矫,不能真诚待人。而孙则是太真实自然,毫无任何掩饰,都算是他们失败的地方。”短短数语,臧否两大名将,却说尽人生许多大道理,真的应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古谚。

2003年11月,苏州市政府聘请我出任一所新成立高教院校的名誉校长。这是大陆公立学校首次聘任台湾学者担任校务行政工作,我特别写信禀告张爷爷这个好消息,不久就收到他的回信:

“建国:您父以报馆印刷厂学徒离开苏州,而您今天以大学校长回乡,亦佳话也,可以告慰先灵矣。您尚念旧,不忘我老,谢谢。”

看了信,我的眼泪立刻夺眶而出,一方面想到父亲,他不能活着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分享这一份喜悦,是我为人子的大不孝。一方面,我要激动地大声告诉张爷爷,您对我们家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没齿难忘,您何须谢我,反而是我们要感谢您,永远地感谢您。

只是身体一向相当硬朗的张爷爷,竟在2004年7月26日遽归道山,高寿97,留给我们晚辈与世人许多永难忘怀的事迹,见证了他活得精彩的那个时代与一生。

(作者为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原校长)

责任编辑 周峥嵘

猜你喜欢
胡宗南
胡宗南攻占延安后的“形象工程”
亦师亦友
胡宗南从“攻占”延安到“逃离”延安
胡宗南阻截红军遭痛击
胡宗南:痴情苦等七年,娶了个戴笠情人
廖仲恺破格录取胡宗南
周恩来一顿饭决胡宗南
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
胡宗南考黄埔遭遇身高歧视
胡宗南在台湾的最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