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0-03-31 13:21王盘威胡春霞苏超越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优秀人才习近平

王盘威?胡春霞?苏超越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的主要内容,阐述了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的时代意蕴:以德为先识人,校正德才失衡误区;五湖四海选人,开放聚才引进规则;精准科学用人,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一心为民任人,齐心共筑伟大梦想。

【关键词】 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优秀人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对人,选好人,精准科学用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解决选人用人中存在的矛盾点,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为选人用人提出新要求,新论断,为党的人才选拔工作开展提供新指南,力争建设一支为民着想,为民谋利,实事求是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骨干队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提出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标准是在党长期实践基础和时代发展需要背景下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顺应时代,把握基础,准确研判,精准选人,科学决策,做出重大选择。

1、立足于解决选人用人中存在的矛盾点

选人用人始终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关键性问题,经过党的不懈努力,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已取得了突出成就,选人用人的选拔标准不断严格,程序不断公正透明,考核制度不断健全,整体趋于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但在选人用人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与广纳贤才、任人唯贤、各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有一定差距的薄弱环节。例如,有些地方在党员干部的选拨任用中,对被选举人信息公布过于形式,不能得到有效意见反馈;有些地方选拔程序出现执行不到位的“缺位”现象,程序混乱的“错位”问题。选拔制度不健全、选拔无序、信息不透明等选人用人的“潜规则”“關系网”一时盛行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建设与发展,而且长此以往,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党的信念动摇,民心涣散,失去对党的拥护与公信力。严格有序的选人用人成了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必然保障和要求。

2、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四大考验”。应对“四大危险”的艰巨任务,开展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反腐运动,坚持“零容忍”,“苍蝇”、“老虎”都要打的反腐态度,严格贯彻和坚持选人用人原则要求,从源头防治腐败滋生。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2]管党不严,治党不力,党风党纪不正,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就会动摇。管好党,治好党,要从党的作风、思想、组织等方面推进,严格党风党纪,对党员干部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明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集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于一身的,党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始终保持党最鲜明品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2]

3、实现“百年目标”的时代任务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最伟大梦想。中国梦是新时期的国家梦,是新形势下的民族梦,是新时代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造福人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转折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成为实现伟大梦想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助益于实现中国梦伟大奋斗之中。另外,针对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统一,个人梦与国家梦相融合。实现伟大梦想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中国化。习近平的选人用人标准,在继承基础上,根据中国新形势、新情况,与时俱进,形成思想较为丰富的新思想、新理论。

1、严格要求,坚持标准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好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理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坦诚务实操守勇担当。信念坚定,就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根本宗旨。补足理想信念精神之“钙”,才能强身健体,迎难而上。为民服务,就是要党员干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其位,谋其职,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敢于担当,就是要勇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行好权,负好责。清正廉洁,就是敢行权,用好权,拒腐防变,做人民好公仆。坚持严格选人用人标准,选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人才,任用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

2、程序透明,公道正派

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要有严格透明的程序制度作为保障。摒弃任人唯亲,打破买官卖官,严禁拉票贿选的“潜规则”。但在现实中,“跑官”、“买官”、“卖官”等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整顿党内风气,破除“潜规则”,就要强化党内的明规则,净化党内的政治环境,营造风清气正、为民服务、理想信念坚定的良好风气,让不正之风无处藏身,为党内的公道正派拓宽道路。此外,对干部人事的旧制度进行改革,不断使选人用人机制走向科学化、有效化,从而优化政治环境。只有“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3]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选人用人程序,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为人民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公仆。

3、破除陈规,勇于担责

当前,我国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对实现伟大梦想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全面推动各方进行改革,提高参与改革积极性,盯住干,马上干,发挥广大干部改革作用。坚持改革决心,夯实改革精神,迸发改革勇气,敢于担当作为,在改革实践创新中自觉运用改革思维,在解决改革实践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能力,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切实做到为民服务。在新时期,一方面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对改革举措落实进行考核监督,选拔出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人民公仆。想改革就是有进行改革的能动性、觉悟性,有为改革付出实践的热情和奋斗精神,有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谋改革就是将思想付诸于行动,化理想为现实,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善改革就是将改革从思想到实践转化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地改革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客观规律,取得最大改革效果。敢于改革旧制度,勇于担当新责任,为党和国家选拔出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为人民选出尽职尽责创造美好生活的好干部、好公仆。

4、真抓实干,实事求是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全面贯彻“实干”,不搞“假大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反对“一言堂”、“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切不良作风,严格遵循“三严三实”。对党员干部的选拔与晋升,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实实在在的政绩为标准,把那些一心为民,心系民众,脚踏实地,政绩丰硕,深受人民拥护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漂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4]他再次强调对党员干部要坚持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告诫他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求真务实,为党员干部中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干部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清除党员干部中的不正之风,优化政治環境,营造良好风气,使党内兴起务实之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一批批勇为民,敢于干,务实业,创实绩,党与人民满意和需要的党员干部。

5、灵活多样,全面考核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员干部考核,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听取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心声,以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同时,党员干部权力的行使是否有利于经济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否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政绩也是考核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下,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法制观念、法制建设也是考核的一项指标。依法治国一直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内容,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违法乱纪现象。违背党的宗旨,损害党的形象,扰乱党的秩序,整顿党风,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法治国家,对党员干部的法治建设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党的建设,考核党员干部,将显绩和潜绩有机结合考察,把经济科学发展与民生、社会、文化等的发展建设纳入考核内容,科学量化干部政绩。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把党建工作作为考核内容,加强党的建设,为更好的坚持群众路线提供保障,增强党的自我管理,自我治理意识,落实党的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性、层次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考核,力争选拔优秀的党员干部。

6、权责分明,违者必究

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好权,行好责,明确党员干部的权力与责任,坚持党的宗旨,畅通权责渠道,更好的为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诉求。但在实际中,选人用人的权责界线不明,出现违规违纪、权责失衡、失察失误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造成有些党员干部应该有所为的而有所不为,应该有所不为的而有所为,导致社会进步缓慢,人民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因而人民失去对党的公信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极为紧迫。找问题,抓关键,选好人,用好人,明确选人用人的权力主体和责任主体,科学合理的界定权力与责任的界线,优化选人用人的组织结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良好政治环境,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坚持公平正义,谨慎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责任,遵守党规党纪,远离不正之风。对那些失职失察、以权谋私、无视法纪的不良现象严厉查处,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权力行使好,让责任落到实处。

三、习近平选人用人标准的时代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的选人用人标准是他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几代领导人的选人用人思想前提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时俱进,提出了新思想、新标准、新论断,对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1、以德为先识人,校正德才失衡误区

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选拔优秀的人才至关中国发展前途和长远利益。德与才是党员干部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德是基础,决定着才发挥的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以德为先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竞相发展,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飞速发展提供巨大人才支持。但在“以经济为中心”发展过程中,忽视对党员干部的道德要求与培养,在发展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当下,以德为先就放到了突出地位。只有坚持以德为先,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强化党的道德意识,提高党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永葆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以德为先是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是赢得人心、成就事业的首要前提。我国历来推崇“为政以德”、“修身治国”,但在实际发展中,有些党员干部迷失政治方向,出现有才无德、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只有坚持以德为先,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党员干部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党员干部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实现伟大梦想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

2、五湖四海选人,开放聚才引进规则

在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时期,毛泽东曾说:“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当给予信任,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5]这一强调体现了他认识到“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6]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人才的宝贵性更是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保障,实施五湖四海选人,开放聚才引进规则,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马斯洛的著名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逐步发展的五个层次,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发展的价值及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到选人用人实践中,他指出支持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面向世界,拥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不拘一格的凝聚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为才能的发挥提供条件,加快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推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和谐发展,加速伟大梦想实现。

3、精准科学用人,营造良好人才环境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精准科学选拔党员干部,这一选人用人的新思想,为党工作开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新时代选拔新人才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新指南。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坚持正确的风向标,坚持任人唯贤的态度,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选拔机制,坚持精准科学用人,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从政治、思想、专业素质、基础组织、党风党纪、反腐斗争、監督体系、执政本领这八个方面来阐述全面从严治党,优化党风党纪,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打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考验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国实行多党合作民主政治协商制度,优化党内和党外人才体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党外,争取团结和发挥各组织、群体乃至个人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指导方针,不断强化党外联系、协商、合作,凝聚集体智慧,把思想付诸实践,提高党外人士关心政治,关注国家发展,调动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严治党,深化改革,选人用人,精准科学,党内党外,协商合作,凝聚智慧,营造环境,脚踏实地,携手共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一心为民任人,齐心共筑伟大梦想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具有了新内涵、新要求,以新目标、新使命出现在人们面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人民关系作了新指导。在经济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牢记手中之权来之于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在文化上,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民生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7]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生态上,推进绿色发展,改革环境监督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坚持新的指导方针,选拔一心为民优秀人才,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注入新力量,推动伟大梦想跨越式实现。

人力资源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竞争重要推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百年目标”进入历史交汇期的重大历史时期,坚持习近平选人用人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坚持时代赋予的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新气象,为党和人民选拔出有勇气、有担当、敢探索、敢实践、有理想、有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新班子、新队伍,在新趋势、新环境、新天地、新局面下,坚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引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坚持四个自信,发挥人才干部巨大作用,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小事,推动党和国家历史性变革,实现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36.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6.105.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 2018.61.

[4]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36.

[5]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225.

[6]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6.26.

[7] 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16.5.

【作者简介】

王盘威(1992—)男,汉族,河南汝南人,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优秀人才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