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3-31 04:30王龙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数学

王龙艳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点性基础学科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课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逻辑,这一特殊属性使得数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落后于其他学生,随之便出现了称之为“学困生”的群体。然而,学困生并非天生学习困难,相反他们是完全可以被转化的,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教师怎样引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79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不愿意参与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降,并落后于其他学生,随后也就成为学困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而从整体上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懒惰心理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懒惰是导致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学生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首先,学困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并做着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如说话、睡觉以及打游戏;其次,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学困生无法正确回答;最后,学困生不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数学作业,或者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选择抄袭他人的作业,长此以往,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也就难以得到提升。造成懒惰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享乐等心理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

2.厌学心态

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他们接受数学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比其他学生更弱一些,尤其是在课堂上,面对同一道计算题,他们可能需要花费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学困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烦恼和精神压力,这才造成了厌学心理。他们自身的学习意愿极为薄弱,但是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应付学习,所以他们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无心学习。

3.缺乏学习自控力和意志力

学困生多表现为虎头蛇尾,优柔寡断,没有自制力,容易冲动,当遇到学习困难时,缺乏自信,破罐破摔,严重者还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许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大都是由于贪玩、控制不住自己。

4.情绪不稳定,性格自卑懦弱

学困生还可能会对他人和学习具有恐惧倾向,开心的时候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忧郁的时候又会积极性下降,很难与人相处。这样的情况不排除与学生本人的性格有关,也与家庭因素、环境适应能力等有关。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转变策略

1.利用爱心效应,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拥有自信的孩子都相对热情乐观,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也能够敢于面对。但是,就当前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来看,“学困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心理。针对这部分学生,笔者认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与“学困生”进行接触、交往,当学生出现消极思想时,找他们谈心;当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帮助他们寻根问源,理清知识点,在耐心的教育中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并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克服消极心理、树立自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激励“学困生”踊跃发言,针对部分学困生擅长的“计算题”“应用题”等,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题型中找回信心。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压倒其本身的懒惰性。具体来说,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实际教学中,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此外,这样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數学学习难度降下来,进而把学困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开展这项工作之后,不但可以把教学效果提升上去,还能够把学困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比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时候,为了可以更好地使学困生认识圆形并弄明白圆的特征,以及圆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的方式来讲解。大致教学过程为,教师利用图形的旋转和平移,让学困生系统感受图形的变化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最终达到让每一名学困生都能够真正掌握此章节知识的目的。

3.问题引导与数学教学相融,鼓励学困生积极思索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之所以会产生困惑,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再加上他们的畏难心理,就造成他们很不情愿地去探索,自主解决困惑。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通过充分给予他们积极思考的平台,把课堂提问的机会充分利用起来,以有价值的提问和灵活的提问策略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分数乘法》这节课讲授的时候,为了可以使学困生利用自己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掌握分数乘法的算理,也为了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教学模式来导入。首先在预习完之后向学困生提问问题:

问题一:将算式2/9+2/9+2/9与2/9*3比较一下,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

问题二:试计算2/9*3的结果,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呢?

问题三:在进行整数乘分数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困生主动计算之后,让他们仔细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这种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把他们想要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受到提出问题的牵引,就相当于有了学习研究的方向。有了方向,对于该部分的学习内容则比较容易掌握了。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引导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与关心,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帮助学困生尽快实现转化。

参考文献:

[1]居发芹.改进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8(35).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武店镇娄店学校233133)

猜你喜欢
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