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

2020-03-31 12:21张海艳
教育家 2020年48期
关键词:情绪青少年家长

张海艳

青少年抑郁症的现状

近几年,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困扰,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占1/4。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青少年精神卫生有四个重大事实:第一,年龄在10-19岁(青春期)之间的人群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第二,所有精神卫生疾患中有一半始于14岁,但大多数病例并未被发现,也没有得到治疗。第三,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青少年精神卫生疾患得不到解决,其后果会延续到成年期,损害身心健康,并限制了成年后过上健康充实生活的机会。促进精神健康,预防精神卫生疾患,是呵护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关键。

青少年抑郁症临床表现

第一是情绪方面的症状,包括心烦、心情压抑、不活跃、易怒和无端怨恨。很少有孩子跟医生诉说自己心情不好,大部分孩子就诊原因是心烦、压抑。家长经常反映,孩子脾气突然变大了,特别容易发脾气,经常无端抱怨父母、抱怨老师、抱怨同学等等。这些都说明孩子有了抑郁情绪。

第二是思维方面的症状,包括:发呆或走神、完成作业困难、反应迟钝等。细心的老师发现有些孩子上课老是走神或发呆,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心理科就诊。这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不集中,属于抑郁症思维方面的表现。有的孩子自己很苦恼,感觉自己脑子变笨了,反应迟钝了,完成作业能力越来越差了,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都属于抑郁症思维方面的表现。

第三是行为方面的症状。更多的家长带孩子来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厌学,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了,家长非常担心、着急,所以带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不外出、不社交、不交流,总是一个人待着。还有敌对行为,对抗父母、老师等。此外,还有离家出走、冲动行为,包括打架、喝酒、抽烟、不安全性行为等等。许多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会离家出走或打算离家出走。这些行为通常是一种求救信号,需要老师、家长提高警惕。青少年可能会用酒精或毒品来试图“自我治疗”抑郁症,但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他们不与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郁时往往会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会至少维持一些友谊。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参加社交活动,疏远父母,或者开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第四是躯体方面的症状,尤其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常常出现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如果全面体检不能揭示其医学原因,则这些躯体疼痛可能指向抑郁症。还有食欲改变、睡眠改变等。

按照不同年龄段我们把抑郁症状分为三种情况,便于不同年级老师识别。首先是学龄前期抑郁症。学龄前期的孩子如果抑郁了,可能表现对游戏失去兴趣,或者出现违拗、冲动、退缩行为,还有可能出现交往困难、进食问题以及睡眠问题。小学期间孩子抑郁更容易出现厌学、成绩下降、伙伴关系差,身体各种疼痛、恐惧、分离焦虑,或哭泣、大喊、激惹、冲动行为,以及躯体攻击行为。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酒精或物质依赖、手机成瘾、偷窃或撒谎行为、情绪易激惹、鲁莽暴力行为、自我感觉差、兴趣减退、低自尊、成绩下降甚至厌学、食欲及睡眠差等。尤其要强调的是:低自尊感,抑郁症会引发并加剧丑陋感、羞耻感、失败感和无价值感。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他们的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抑郁。有些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通常是受到欺凌的男孩)会变得好斗和暴力。抑郁症会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学校里,这可能导致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或使以前的好学生在面对学业时产生挫败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饱受无价值感的困扰,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批评、拒绝和失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与有能力自行寻求帮助的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需要父母、老师或其他照料者来识别他们的痛苦且提供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频发的原因

青少年抑郁症频发的原因,与青少年本身激素水平以及心理发育特点是分不开的。为了便于干预,可以从外在原因分析。最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原生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了童年创伤、不良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有研究表明,不良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中学生表现出较多的抑郁症状。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相关,且女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情绪。此外,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抑郁情绪也有重要影响。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状。其次,学业压力过大,作业多、课外班多、睡眠不足几乎成了中学生的常态。“高压”之下,产生情绪问题在所难免。第三,同伴关系不良。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其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相反地,同伴关系较差的青少年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青少年相比,更易患抑郁症。

当我们发现学生可能抑郁了,老师该怎么办?家长该怎么办?

对老师来说,首先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遇到问题不要急于把学生推回家庭,避免增加其不安全感。其次,了解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尤其是青春期学生。倾听经历、发现学生的优势、成为支持后盾。再次,识别早期心理障碍,努力与家长沟通合作。最后,与心理卫生专业团队合作,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对父母来说,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首先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此外,以一种充满关爱的、非评判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担忧。即使你不确定孩子是否患上抑郁症,他们的某些行为和情绪问题可能急需解决。一是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一旦孩子开口,就要控制批评或说教的冲动。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二是既要温和也要执着。如果他们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可能非常困难。即便他们愿意,可能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三是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他们的感受或担忧对你来说似乎很不合理,也不要试图和他们争辩。仅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总的来说,家长需要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不要回避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指责,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耐心和陪伴,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情绪,讓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猜你喜欢
情绪青少年家长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家长错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情绪认同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