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2020-03-31 08:41宋怡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档案文化传播策略互联网

宋怡

【摘要】随着5G时代的来临,新技术的出现给档案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笔者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针对如今互联网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本文首先论述了档案文化传播的含义和意义。其次,简要解释了互联网环境对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最后,笔者详细地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目前,互联网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互联网的作用都是显著的。与此同时,眼下正处于5G技术应运而生,媒体融合趋势越发明显的关键时期,很显然在这种特殊的时代,新技术的诞生能为档案文化传播带来新的传播理念和新的传播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档案文化传播的含义及意义

档案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信息资源,其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然而,经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档案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历史性的原始信息,更是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的文化财富,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所以,笔者认为档案文化传播离不开档案文化,档案文化传播最为根本性的内容也是档案文化。确切地说,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中各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性劳动从而进行逐步积累并留存下来的维系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并且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同时,我们把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历史档案进行整理、再加工并借助一些传播媒介分享出去,最后得到充分利用的这一系列的过程,在笔者看来就是档案文化传播的过程。

二、互联网环境对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提升档案文化传播的速度。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一则消息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传播出去,网络更是将我们与世界紧密地联系成了一个整体,我们足不出户知晓天下大事在今天早已成为了可能。因此,网络的发展为档案文化传播工作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重大机会,只要借助于互联网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到档案文化传播的成果。

(二)丰富档案文化传播的形式。迄今为止,档案工作者仍将文字内容设定为档案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文化传播形式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并且易让阅读者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和内心抵触的不良情绪。因此,我们应该丰富档案文化传播的形式,将“文字+图片”“文字+视频”或是“文字+图片+小视频”等综合性的方式融入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文化传播工作之中去,以此来丰富档案文化传播的形式。

(三)增强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个人”的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作用,并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应用软件的诞生,档案文化传播的方式较之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是由于这些新型的社交软件使档案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不仅能够活跃现场的气氛,而且还能够增加工作人员与观众们的交流。所以,在未来的档案文化传播工作中应该重视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从而大大加强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

三、互联网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一)档案抖音。抖音(抖音短视频APP)自从2016年上线以来就获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直到2019年的春节期间,抖音凭借着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卓越表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它通过网络在线发布“幸福又一年”的主题活动极大地引爆了社会公众参与直播互动的热情。因此,笔者认为档案抖音很有必要运营起来,并通过更加有趣味性的活动吸引更多不同年龄群体的关注。截至目前,已有档案机构或部门成功注册档案抖音并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成果。例如:在2018年11月,由漳州市档案局运营的档案抖音号“漳州档案”正式上线并发送了第一支视频《漳州档案知多少》,成功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围观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二)档案有声书。近年来,由于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电台逐渐成了人们进行在线阅读时的首选网络平台。网络电台是一款用户通过数据网络或无线WLAN信号来进行收听、上传和下载音频节目的软件,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凤凰FM等。在今天的应用市场中,网络电台节目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它包含的文化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网络电台极大地充实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使用网络电台进行“听书”而不是传统方式的“读书”。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好已有的档案资源开发一些有益于公众的文化产品,通过“听书”这种特殊的阅读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的文化故事,諸如:在喜马拉雅FM上就已有《历史非常档案:揭秘历史》《机密档|台海两岸未公开档案》《名人轶事档案揭秘》等优秀的档案音频节目,并且节目收听率较高,受到一些听众的喜爱;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网络电台上开放一些珍贵的档案学术资源,提供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进行使用。

(三)档案文化类节目。如今,一些具有档案文化色彩的节目从开播以来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不仅是因为节目本身有着令人舒畅的视觉体验,而且通过这些影视作品还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导演想要传达出的情感和价值观,所以笔者认为影视作品与档案文化的融合是推进档案文化传播工作一个很好的选择。直到今天,具有档案文化元素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活跃在荧屏上,其中最使人眼前一亮的是2017年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这档文化类节目可以说是融合了综艺、真人秀、舞台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为一体,能够给观众别样感受的同时还能为观众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让观众在观看明星表演的同时不得不惊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笔者认为这类节目会为档案文化传播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比方说,石鼓档案就是该节目一期的主角,在该节目中石鼓档案的明星守护人梁家辉饰演了司马光并还原了当时真实地历史情节,为观众展示了石鼓档案至今为止千年来的故事。

(四)借助5G直播技术。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融入,为了档案文化传播能力提高的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做出更多突破性的尝试,“5G网络直播+档案文化”模式会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文化传播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网络直播这种传播方式又兼备趣味性和便捷性于一身,即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够在同一时间通过网络看到同样的现场画面,这在过去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因此,5G网络直播和档案文化这对奇妙的组合会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现在5G网络直播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现实的生活中,不过还没有应用于档案工作中。比如,在今年3月,新华社发起并联合了武汉大学、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共同在武汉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一场90分钟的5G云赏樱直播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借助新兴的5G技术成功地转播了现场实时发生的画面,将武汉大学的樱花文化传递给了观看直播的每一位观众。

四、结语

现如今,面对传统形式上的档案文化传播效果有限这个大难题,互联网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跨时代性的解决方案,互联网与档案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未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档案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效传播,从而推进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杨璐,王云东.探析移动电台APP的未来传播趋势——以喜马拉雅FM为例[J].新闻论坛,2019(01):44-46.

[3]王鹏,范智新.档案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引发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9(03):99-102.

猜你喜欢
档案文化传播策略互联网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