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中的应用

2020-04-01 15:08侯刚李忠炉王学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教学改革

侯刚 李忠炉 王学锋

摘要: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课程,也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在本科生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的部分章节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法。文章在研究案例式教学的定义和内涵基础上,就案例式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开展与应用,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具有的优势,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241-02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是国内外各高等院校海洋渔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讲授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有关基本知识和调查方法,以及有关捕捞对象的洄游分布、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等科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海洋渔业资源生物学基础,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以及鱼类集群、洄游分布规律,鱼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我国及世界渔场和资源的基本概况及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动态等。由于课程涉及内容繁多,知识跨度较大,从基础的渔业生物学到海洋学均有覆盖,因而教学难度系数较大,如何将课程上好、讲好,利于学生吸收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认同感成为课程教学亟须面临的问题。作为首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之一,如何建设系统完善、生动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海洋渔业专业的研究型、应用型的渔业科研、管理人才是海洋渔业系教学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人民对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迅速崛起,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也在发生重大改变,例如,渔场学部分从寻找渔场进行开发捕捞,转为开发与保护并重,着重于渔业资源栖息地与海洋系统动力学的机理研究。同时,随着学分制的推进,本科学生的选课学业任务更加繁重,单门课程学时近十年以来持续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能完成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经典知识系统传授,又能结合现在科研的最新成果与发现进行科学教学,成为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会议精神(2019年3月18日),将思政教育引进专业教学,培养大学生蓝色国土的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亦是当前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命题与挑战。因此,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教学方法亟须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現案例式教学法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的定义及内涵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一个典型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最后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当时定义为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法[1]。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就是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实施案例教学过程图来进行学习,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和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有三个特点:(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从注重知识转为注重能力;(3)重视双向交流。案例式教学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主要区别[2],即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一系列案例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案例式教学本质与课堂教学中的举例说明有所区别,案例在案例式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借助于案例来展开,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举例一般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用于辅助阐释知识结论,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因而,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对学生进行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辨析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

二、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可以重现一些现实场景,促使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应用启发与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渔场学知识的逻辑推理分析与学习。

1.案例式教学的准备。案例式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案例的遴选及案例教学所需材料、仪器、场地等的准备,其中重点是案例的选择。准备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案例时,需根据课程特点,首先分为渔业资源学和渔场学两部分,然后根据课程板块,再甄选案例。例如,渔业资源学按照板块分为种群分析、鱼类早期生活史、年龄与生长、繁殖生物学和食性五个主要板块,每个板块都可以结合南海的特色选择优质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以种群分析为例,可以选取南海的重要经济渔业种类金线鱼来进行分析,首先,需要从北部湾、广东沿海到南沙巽他陆架区同一个月份广泛取样各30—50尾,进行鱼体拍照,然后利用框架分析法进行形态学指标测量,从而做好案例准备。

2.案例式教学的实施。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将选择的案例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遵循从简到难、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进行。以下为渔场学板块中的两个示例。

示例1:在南海,台风高发,台风会对沿海城市带来极端气候灾害,海面也会滔天巨浪,船舶纷纷进港避风,那么台风前后对渔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由于校区处于沿海城市,学生具有台风经验,纷纷展开研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组内探讨,然后整合意见,组代表进行问题推理阐述,促进辨析讨论,最后形成初步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引导逻辑推理走向的作用,但是没有直接进行知识型授课,最后的推论也会接近于实际的科学研究结论:台风导致鱼类躲避极端气候而群聚,渔船出海后捕捞时利于捕获集群鱼类,因而会出现台风后渔获量比台风前显著提高二三成或者更多渔业产量的情况;台风搅动陆棚区到深海区的海水运动,使得深海底层营养盐缓慢上升,水体透光层叶绿素明显增加,浮游动植物丰度增加,渔产力也会在后期上升。因而学生能理解台风在南海海洋渔业中具有正向作用,并认识到,如果没有台风,可能海洋会出现温度层化现象,反而阻隔渔产力,导致产量下降。

示例2:在南海北部,暖冬对海洋鱼类的繁殖和资源补充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亲历近两年温暖的冬天,因而现实场景重现,激发思考。一般来说,南海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寒冬一般意味着翌年渔业会增产丰收,暖冬则会导致渔业欠产。由于暖冬导致鱼类新陈代谢增加,生长速度较快而导致性早熟,鱼类亲体储能不足,产出的鱼卵直径变小,仔鱼出膜成活率下降而导致资源补充降低,渔产力下降。这类相关科研成果在Nature等期刊上亦有发表。学生在案例式教学中运用鱼类早期资源和繁殖生物学板块的知识进行思考,既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又结合现在最新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使用知识思辨问题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的总结。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总结,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先进行案例教学总结,对案例教学程序全面评价,发扬长处,找准不足,进行改进;二是学生进行案例学习总结,撰写案例学习报告,总结案例学习中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形成情况,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报告,以供专业教师结束时辅导答疑。

三、案例式教学法教改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教改探索与实践,案例式教学法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主动,可以将枯燥的渔业生物学和渔场学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辨析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并在实验教学中表现出良好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也反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专业认同感大幅增强,感觉对专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兴趣,也有不少同学决定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以期在渔业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上过这门课考取硕士、博士的同学,也对本课程进行了反馈,认为课程分析和实验实践能力很好,如果能在未来课程中加入一些新的知识导入,例如R语言编程等跨学科知识体系,则可能会对未来进入研究生阶段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第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佐.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案例式教学教学改革
紧扣案例特点,开展有效教学
兽医临床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