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需而“停”因“停”而变

2020-04-01 15:18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移位器械动作

一、学练需要,及时“叫停”;制订策略,提升技能

在技术动作学练过程中,出现大面积待改进、待完善或学生在自我修正出现难点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叫停”,防止学生错误动作或者不规范动作的固化形成,导致技能目标达成度不足。

案例:小学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滚动时身体松散:滚动分腿、团身不紧。“小A,来,当你肩背接触到垫子的时候,一定要迅速折叠小腿,双手抱小腿,团紧身体。”“在练习的时候,要记住:不分腿、团身紧,像皮球。”教师在巡回进行个体指导之余,一直用语言向其他学生进行提示,但收效甚微。

分析:1.在学练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完成技术动作或者出现完成动作有难度、规格不达标的现象,即身体松散。

2.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受知识水平、技能发展水平的限制,对自身部位的认知、支配能力的控制较低,使得学生在自我纠正时不能够正确控制身体,从而导致动作完成度低效。

策略:1.教师叫停练习后,强调前滚翻技术动作的要领:滚动圆滑、团身紧,并且用教师示范或者优生展示等直观动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正确动作的认知。

2.可利用限制物强化学生对完成标准动作的身体部位发力的感知。布置学生将沙包、软排夹在双腿或大腿和腹部之间,强调在练习的时候,限制器材不允许掉落。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夹紧双腿和收紧腹部,强化所需肌肉群的发力,继而改进和提升动作质量。

二、育人需要,适时“叫停”;果断处理,彰显公平

当学生在学练赛过程中,出现违反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或者发现能够弘扬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的行为、现象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叫停”,批评或者褒奖,以儆效尤或者鼓励发扬。

案例:篮球教学比赛进行中,学生出现持球走步违例或者二次运球违例。“你刚才走步了。”“二次运球了。”H同学对犯规同学进行了提醒,教师并未鸣哨停止比赛。在蓝队B同学接长传球、运球快攻三步上篮,红队C同学快速回防,在防守B同学腾空上篮时,C同学故意推搡,导致B同学落地不稳而摔倒,教师立即鸣长哨,停止了比赛。

分析:1.由于是教学比赛,学生的篮球技术动作并不完善,学生容易产生较多的违例动作。

2.比赛竞争的激烈性,让学生为了维护本方利益,而出现违反体育道德的情况。

3.H同学的提醒能够及时帮助违例同学认识技术动作的错误。

策略:1.为了保证比赛的连续性以及保证学生能够在比赛中熟练使用技术动作,对于部分违例动作,教师应选择性“放过”,尽量避免鸣哨停止比赛。但是,在比赛的间歇,一定要对学生的违例动作进行纠正。并且,对于H同学主动帮助、提醒同学的行为进行表扬。

2.在学生出现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时,教师应该鸣哨停止比赛,除执行比赛规则的判罚之外,还要结合该犯规可能造成的伤害,向学生讲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维护体育道德行为的必要性。

三、安全需要,即时“叫停”;排除隐患,呵护身心。

当学生在学练赛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时候,应该立即“叫停”,防止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防止事态扩大化。

案例:《技巧支撑跳跃(跳箱)》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碰撞或者支撑时前冲的惯性,造成跳箱不同层之间的移位。

“F同学跳。”第一组组长G同学站在跳箱的旁边,维持着秩序并进行保帮。可是当F同学支撑时,跳箱晃动,导致F同学失去平衡,产生前冲。所幸旁边保帮的学生及时抓住他的胳膊,才没有栽倒。

对于危险的发生,教师立即“叫停”学生的练习,迅速跑了过去。

“老师,我集中精神盯着F同学了,就怕不能及时抓住他进行保帮,所以没看跳箱散了。”小G同学委屈地解释。

分析:1.跳箱层次之间的移位会造成支撑点的不稳定,在学生的支撑冲击下,极易松散,造成安全事故。

2.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或者关注度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器材发生的变化,认识不到或者忽视器材存在的危险,并且不能進行自我保护,容易造成更大的伤害。

策略:1.学会观察器械练习中的安全隐患。“叫停”练习后,教师结合跳箱的移位处,向学生讲解跳箱连接处的移位会造成支撑点的不稳定,在起跳后第一腾空的冲击下,很容易“散架”(可模拟摇动跳箱,直观展现跳箱的不稳定),从而导致练习者摔落器械。并提示学生体育课堂中进行有器械练习时,一定要主动检查或者观察器械的安全性,一经发现隐患,应当立即停止练习,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告诉学生如何处理安全隐患。在复位跳箱移位处、解除安全隐患时,教师结合跳箱侧面把手位置,向学生讲解如何复位,防止因跳箱层次之间突然结合而夹伤手指。

3.讲解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跳箱是散组器械,质地坚硬,一旦松散,极易给学生造成大的伤害,因此,处理完隐患之后还应向学生讲解:在未发现安全隐患、已经做出支撑跳跃动作导致跳箱“散架”时,应该迅速蜷缩身体,保护好头颈部位,防止重要部位与跳箱部件发生“硬性”碰撞,减小因冲击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徐晓东(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小学,264400);于晓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头中学,264400)整理

猜你喜欢
移位器械动作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下一个动作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肌肉锻炼机
健身器械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读编往来/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