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路

2020-04-01 06:02张囡囡
计算机与网络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思政育人

张囡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12月,“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出现在中央文件上,之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但有关课程思政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的研究还很匮乏。本文研究了在线开展课程思政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利用互聯网技术开展线上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

线上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进行

疫情期间师生无法按时返校,传统的边板书边授课的形式已经没有办法再使用,而现有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不够完善,无法支撑全过程线上教学。如何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借力各种网络学习软件迫在眉睫。

2.课程思政内容有待补充

教师应在专业课程中突出强调担当与责任、科技创新、诚信与守时、大国工匠和绿色发展等多种思政要素,结合实际案例融入课程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及专业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

虽然“停课不停学”,但是对于实践课程来说,线上的指导不如面对面形象直观,学生遇到的困难无法准确地描述出来,造成指导上的困难。所以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急不可待。

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任课教师要及时跟进教学改革,精心设计线上课程,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并完善,积极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

1.及时启动“互联网+”教学模式

(1)完善教学资源

网课前期,利用现有的如智慧树、雨课堂、腾讯会议、中国慕课、腾讯课堂、钉钉群直播、喜鹊儿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更新并补充案例,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上传自制完成的微课,充实题库、发布测试及实训任务,满足全过程线上教学需要。

(2)强化平台使用

课程组成立微信群,交流及分享课程信息以及课程经验,使在线教学可在多个平台切换授课,增加授课的灵活性。采取多种签到机制,保证学生的出勤率,采用多元的交流渠道,保证师生互动充分。从传统线下课堂中的一对多互动,转变成一对多与一对一互动同时进行,学生在网上勇于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频繁而热烈,同时更有针对性。

(3)用案例充实课程思政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确保线上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和学习内容科学健康,防范并及时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实时将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在传授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政要素用案例的方式有机融入课程中,切实提升思政实效。

2.多样化线上教学模式“引生入境”

(1)在线平台育人

利用钉钉、腾讯等平台展开直播授课,主讲教师线上授课、线上辅导,实时与学生互动,借助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的配套学习视频和资源,配合小组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提供信息和服务、解答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搭建网络思政平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联动的育人成效。

(2)在线科研育人

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远程办公,正常组织网络会议、网上调研以及项目研讨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定期通过QQ、微信等平台,线上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优等项目申报,持续推进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借助全国“互联网+”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带动学生,热爱科研,实现科研与育人的融通和对接。

(3)在线文化育人

积极开展在线读书会、公益学术讲座等活动,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提升人文素养与思辨能力。通过读书分享会、增强使命教育,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性。通过学术讲座,做到科学认识、科学应对、安心学习、静心生活。有利于辨别真假信息,澄清错误认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生发理性的爱国情感。

总之,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为契机,借助互联网优势改革实践高校“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创造力,形成在线平台育人、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政因素与专业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