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与发展

2020-04-02 03:39柴亚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柴亚军

摘  要 阐述数字教育资源内涵,分析云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提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网络教学设备;全覆盖项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7-0004-02

1 引言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教学点教师教学提供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帮助山区的孩子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学习音乐、英语和体育等课程。虽然硬件设施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教学点教师由于个人的观念认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导致虽然已经有了设备和资源,但不使用、不会使用,存在设备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当然,这一现状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重视起来,多方合力,一定可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开花。

2 数字教育资源概述

图片、音频、视频和电子文档类素材组成了数字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直观可视和受众面广等,可以使传统的课本以图片和视频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云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

硬件配备情况  云南省的教学点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交通极其不便,条件比较艰苦。这些教学点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学手段也比较落后,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特别缺音乐、体育、科学和绘画专业教师,导致部分课程无法正常开设,限制了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硬件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质量。自教育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及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教学点基本上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大屏、网络设备等,完成了网络校校通和班班通,网络提升工程实现了学校网络的1+N。

笔者在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省级验收和调研中了解到,教学点网络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但因云南省地理环境特殊,大部分学校修建在山区,山路崎岖,校点极其分散,有些学校至相邻学校路程需要几个小时,所以设备维修响应非常慢,及时维修很困难。另外,部分学校的网速很不稳定。

全覆盖项目为英语、音乐、美术和科学等学科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源。另外,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中也配备了部分博学宝教育资源。

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情况  笔者通过参与数次省级薄弱学校改造项目验收调研了解到,教学点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是全覆盖项目中所提供的资源,还有一部分是教师在互联网中自行下载一些教师的现成课件;很少有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动手制作课件,即使能自己制作课件,也只能制作比较简单的课件,或只能对现成的资源做简单的修改再使用。

教师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  教学点的教师大都年龄偏大且学历较低,网络基础差,普遍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甚至产生畏难和害怕情绪。大多数教师只是很直接地使用网络上的资源,很少考虑所选择的资源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相匹配。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时,只是把课本的内容直接搬到屏幕上,移动了位置而已;更有甚者会出现纯粹为了技术而使用各种技术,根本不考虑技术适用性[2]。又比如,在网络平台观看优质课时,必须注册后才能观看或下载,但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以至于无法正常观看网络上的优质课。所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目前在教学点还未得到合理使用。

4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发展建议

用典型案例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关键是教师。做好教学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转变教师观念,对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3]。

笔者在项目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名师示范课和优质教学课件比较受教师欢迎,教师也比较喜欢好的多媒体素材和教学设计,但他们更习惯通过观摩名师示范课和直接使用优质教学课件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筆者在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省级验收调研过程中也收集了一些案例,有些学校的教师需要负责全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使用这些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可谓是教学点中的亮点案例。比如腾冲芹菜塘教学点的许鸿方老师上的音乐课——学习儿歌《小红帽》(图1),他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和学生跟着视频里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逐渐掌握了节拍、乐理等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许鸿方老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音乐课,展示了良好的专业素质,也为其他一线教师树立了榜样。

加强教师实操能力培训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为一些基本操作不熟练,有些教师想用,但不敢用、害怕用,所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帮助教师熟练使用实际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4]。因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可以根据各地各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例如,组织业务熟练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微课等供教学点使用;或者组织教师集体培训,请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实地操作演练等。在进行技术扶持的同时,坚定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心。

多途径合力,丰富数字教育资源  可以多方合力,在教研的基础上录制丰富而有质量的课例。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迪庆州、怒江州属于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在云南省拍摄农村中小学项目资源应用教学案例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云南省电教馆在接收模式上有卫星和网络两种,卫星接收模式较为典型,在资源使用频率上相对较高,教材版本也较匹配。2015年、2016年和2019年,中央电化教育馆三次委托云南省电化教育馆摄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部分资源应用教学案例,其中包括相应教学案例的教学点评,学科包含语文(语文S版)、数学(北师大版)、英语(外研版)、音乐(人音简版)、美术(人美版)、品德与生活(社会)(北师大版)、科学。摄制完成的教学案例通过网络和卫星播放至教学点,供学校教师参考使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不断地丰富和积累优质教育资源,做到优秀教师引领、普通教师示范。该活动是面向全国有网络和多媒体教室条件的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资源使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的活动。各地在网上晒课的基础上逐级开展评审推荐,最后评选出省级优课和部级优课。评选的优课最终纳入国家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库,供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云南省连续几年参加晒课活动,已晒21万余课,其中2019年度晒13万余课。该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也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丰富的优秀课例。

完善管理机制,使教师乐于用数字教育资源  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学点教师更喜欢黑板和粉笔的教学。学校和上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多种策略鼓励教师尝试使用现代化教學方式,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体验。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案例评选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另外,也要注重校本教研,经常开展教学点数字资源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观看同步课堂、优课案例等,多方面促使教师边学边用,督促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和提升教学素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云南省在晒课的基础上逐级推荐评选优课,每年都会进行省级优课评选工作,并报送教育部参评。对逐级晒课中脱颖而出的优课作者,将分别授予县级、州级和省级“优课名师”称号,并在今后职称评审、评优时优先考虑。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教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5 结语

总之,教师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地域和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教育不公平,最大限度地弥补短板,让山区的孩子能和城市里的孩子同上一堂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也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此,感谢为义务教育均衡付出努力的所有教师和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乔文德,周生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共筑土乡教育发展新目标: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J].中国民族教育,2020(2):34-35.

[2]胡珊珊,徐小双.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18(2):75-80.

[3]陈荣见.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破解山区教育信息化瓶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1):71-72.

[4]张晓红,张军征.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62-65.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