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湖南碑刻文献整理出版与研究综析
——以湘中碑刻文献出版与研究为中心

2020-04-04 13:37彭建成易秋香彭嘉璇
魅力中国 2020年51期
关键词:碑刻石刻湖南

彭建成 易秋香 彭嘉璇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湘乡市杉山学校,湖南 湘乡 411423;3.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石刻的种类繁多,有人像、物像的石雕,也有文字、图画的石刻。镌刻在石质上的文字一般通称碑刻,其中包括摩崖石刻。按约定俗成的说法,湖南分湘中、湘南、湘北、湘西、湘东。其中湘中包括娄底、邵阳、益阳以及长沙的宁乡、湘潭的湘乡、韶山。自2017年开始进行“湘中有关湘军名将碑刻整理与研究”以来,通过田野调查和资料搜集整理,发现上迄唐宋、下至清末民国,除了有关湘军将领碑刻,其它各类碑刻也遍布于湘中各地。经查阅资料和考证,发现有关湘中碑刻的收录和研究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一、《中国碑刻全集》

由王靖宪主编的《中国碑刻全集》,2010 年6 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共6 卷,收录代表性的碑刻60 种,图片近3200 幅。该书所录绝大部分为北方碑刻,南方碑刻只有几块录入,其中湖南只收录衡阳三国时期《谷朗碑》,湘中碑刻无一收录。

二、《湖湘碑刻(一)》

由刘刚主编的《湖湘碑刻(一)》,2009 年9 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收录了湖南省境内自汉末至民国各类碑刻,南岳和永州碑刻为其书的主板块,其次为长沙、郴州、常德碑刻较丰2。其中收录湘中碑刻仅3 块,分别为湘乡《万福桥记》碑、邵阳绥宁县《四都靛山公议章程》碑和《虎溪书院章程》碑。

三、《湖湘碑刻二 浯溪卷》

2009 年4 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浯溪卷》收录收入唐宋至民国历代名人,关于湖南永州市浯溪的颂、铭、赋、记、诗词、联语、题名、榜书和画图的现存碑刻拓片286 幅。碑刻作品按朝代先后排序,并附位置、尺寸、原文及作者简介3。榜书从各碑刻作品中单列出来,排于民国之后。其名皆不可考者,接排于唐代元结作品之后,其余按榜书的朝代先后排序。

四、《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

由李花蕾和张京华合著的《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2011 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古代地方文献和摩崖石刻的考辨集中于永州和炎陵两地,未涉及湘中碑刻。

五、有关湖南与湘中碑刻研究论文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有关湖南碑刻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总计89篇,其中关于湖南碑刻的综合性研究论文6篇,关于《麓山寺碑》的研究论文39 篇,关于永州碑刻的研究论文33 篇,关于湘西、怀化、常德、衡阳、郴州碑刻的研究论文合计7 篇,关于湘中碑刻的研究论文合计4 篇。

(一)有关湖南碑刻的综合性研究论文

有关湖南碑刻的综合性或专题研究论文6 篇(其中硕士论文1 篇)。其中张丽君的《论湖南碑刻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化升级》从旅游业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目前湖南碑刻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认识不足、策划不力、研究不深、开发不够和服务欠周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并提升碑刻文化旅游资源以增强湖南旅游业的实力和竞争力的策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该论文虽未具体谈及湘中碑刻,但对湘中碑刻搜集整理与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其余5 篇分别为《湘楚文化话名碑》(风景名胜,丁传礼,1996)、《湖南宋代石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贺涛,2017)、《湖南金石文献与<全宋诗>的补正》(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陈小辉,2019)、《浅谈理学家周敦颐的题名石刻》(书法赏评,徐学毅,2012)、《<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补遗补正——兼谈对柳宗元的评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吕国康,2013),均与湘中碑刻无涉。

(二)有关湘中的碑刻研究论文合计4 篇

1.《湘中道教名山文仙观文物遗存及其价值分析》

作者刘伟顺对位于湘中地区的邵阳市新邵县的文仙观进行了考证研究,追溯其发源、发展和兴盛的历史,发现其文物遗存极为丰富,通过对该处文仙遗迹、碑刻等七大类进行考察和价值分析,认为这些文物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邵阳学院学报,2012)。

2.《清代雪峰山区的生态变迁研究——以绥宁县护林碑刻为依据》

该硕士论文是一个跨学科性质的选题,研究中除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外,作者注重吸收民族学、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王坤提出,对于解决生态变迁问题来说,正史、碑刻、地方志间有相互补充作用。通过这样的对比研究,找出和发现接近于历史的真实(吉首大学,王坤,2013)。

3.《地方碑刻资源融入高校书法教育的实现途径——以湘中地区湘军名将碑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为例》

作者彭建成通过对湘中地区跟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提出湘军名将在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如何将这些地方碑刻资源融入高校书法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

4.《刘锦棠倡修东山书院并置相关碑刻考》

作者彭建成等对湖南省湘乡东山学校遗存的《东山书院碑记》等碑刻进行了考证和解读。作者从碑刻内容出发,联系相关史料,指出湖南省湘乡东山书院为刘锦棠等晚清湘军将领为主捐资兴建,所置碑刻高度肯定了东山书院建筑风水与自然环境风水的完美融合,并为书院教育“乘变革风气之先,开湖南教育先河”和赓续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传统提供了有力佐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

综上所述,湖南碑刻尤其是湘中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相对北方严重滞后,湖南碑刻搜集整理与研究亮点少,其中湘中碑刻搜集整理与研究尤显薄弱。稍有涉及湘中碑刻的专著一部,有关湘中碑刻的研究论文合计4 篇。简言之,有关湘中碑刻的收录和研究数量都很少。

湘中地区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以神道碑和建校造桥纪事碑颇丰,本研究团队已收集到该类碑刻拓片与照片200 多幅。湘中地区湘军名将有曾国藩、罗泽南、曾国荃、王錱、刘蓉、杨昌浚、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刘松山、刘锦棠、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腾鸿、刘腾鹤、刘岳昕、罗泽甫、陈湜、曾国葆、曾国华、江忠济等数十人(据同治《湘乡县志》记载,从咸丰三年到同治八年,湘乡将领共有7886 人)。跟湘军将领有关的记录兴建学校、官宇、水利、桥梁,修造墓祠、神庙、寺观等的碑刻资源十分丰富。湘军将领们或为这些地方题铭、或倡修,或捐资,或亲笔撰写碑文,或有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张裕钊、黄自元、何维朴及地方耆老名宿为他们撰写碑文,为研究湘军将领在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证资料。

其它碑刻也十分可观。例如娄底,新化县有20 多座明清风雨桥碑、大熊山历代高僧墓碑与寺庵记事碑、科头乡抗日英雄烈士墓碑和于右任、冯玉祥、陈立夫、薛岳等15位国民党政要题字碑、曹家镇一块罕见的圆形清代墓碑、报木村同治年间禁碑、西河镇宋代陈伯万祠堂碑、油溪镇清代碑林、白云庵村明代功德碑;冷水江市有“刘氏茶”记事碑;双峰县有水府庙明清碑刻等。邵阳武冈留存200 余处摩崖石刻、城步县48 块古苗文摩崖石刻和石刻“隐字联”、洞口县普照寺碑刻9 块、邵阳县黄亭市镇判决书古碑、邵东县太平桥古碑13 块、新邵县文仙观三官殿碑刻。益阳有安化县17 块桥路古碑、两块与安化黑茶贸易有关的清代碑刻、陶澍故里“御书崖”摩崖石刻、桃江县高椅形山、磨刀洞、石门摩崖石刻。湘乡有宋刻褚遂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等,湘中各处古碑不胜枚举。

这些碑刻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宗教、地理、民俗、人物、文字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有少量碑刻和拓片为地市、县博物馆或收藏家收藏,但大多数古碑曝于荒野,惨遭风雨剥蚀漫漶,或被盗卖,或人为毁损,或资金不足保护乏力,等等,致使这些古碑刻资源的现存状况堪忧,许多宝贵的碑刻资源正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悄然消失,殊为痛心!

碑刻是一种以石头为载体的特殊文献。当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国、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推进中华儿女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湘中碑刻等传统资源是实现这些文化战略的有效载体之一。

经过对湖南省碑刻公开刊行和研究情况的搜集整理,发现湖南碑刻研究包括湘中碑刻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可以归纳为“四少”。第一,区域性和系统性碑刻研究少。区域性碑刻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教师在摩崖石刻方面的研究最为显著,值得借鉴,但可以说仅此一家做得比较好;系统性的碑刻深入研究以岳麓书院《麓山寺碑》最为突出,其次为《谷朗碑》研究,其余碑刻的研究很少。第二,跨学科领域整理和研究少。除2013 年吉首大学王坤的硕士论文《清代雪峰山区的生态变迁研究——以绥宁县护林碑刻为依据》采用了跨学科研究,尚未发现其它跨学科研究专著和论文。第三,碑刻价值研究和价值认同少。有相当一部分碑刻尽管在当地保管,由于缺少宣传或者其它原因而“锁在深闺人未识”,致使碑刻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德育价值等得不到研究和应有的体现。还有大量精美的碑刻散布于荒野,一般人认识不到其价值所在,所以要让碑刻走进广大民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研究它,丰富地域文化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第四,有关湘中区域的碑刻研究极少。希望通过有序的田野调查,推进湘中碑刻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为今后构建一个集采集、收藏、管理和应用于一体的开放式的完善的湘中碑刻网络数据库做铺垫。

基于上述种种,有计划围绕湘中的碑刻资源进行搜集整理,进行湘中碑刻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田野考察迫在眉睫,通过查找文献、拓片、照相配图、注解碑文等方式,发掘和获取大量的碑刻文献资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展开深入论证,进行反复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整合高校和其它科研院所多学科优势资源,加强理论建设,多视角切入,全面把握材料,采用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充分挖掘碑刻文献的价值内涵,着力构建湘中碑刻文献数据库和研究体系,进而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向前发展,促进湘中碑刻价值研究和价值认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为建设文化强国、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推进中华儿女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碑刻石刻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碑刻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及其舞楼、碑刻考
三线建设在湖南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从一方碑刻看清代中原的田宅交易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