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双慧眼识“陷阱”

2020-04-06 03:28唐惠忠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写信给谥号书斋

唐惠忠

古代文化常识题是高考语文卷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有的试题答对率仅为29.3%。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探究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错项的设计方法,无疑有助于我们精准地作出判断。

综观近三年的相关考题,命题者在错项的设置上,主要运用了如下方法。

1.张冠李戴。指的是命题者在事物、事件的对象上设计干扰,即将甲说成是乙。比如。

(1)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2019年全国Ⅱ卷第11题B项)

(2)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2020年全国Ⅰ卷第11题B项)

例(1)中的“武”不是指古代军事家孙武,而是指古代明君周武王,古人常常将商汤与周武王这两位明君并称。例(2)中,“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主持人应当是皇帝,而不是丞相。以上两例均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2.特指泛用。该方法是指命题者在人物的称谓上设计干扰,将特殊对象的称谓泛用于其他对象。比如。

(1)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2018年全国Ⅲ卷第11题C项)

(2)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2020年全国

新高考Ⅰ卷第11题C项)

例(1)中,说“尹”是知府的简称是错误的,因为“尹”这一职位是指少数特殊行政区划的首长,而知府的使用面却要宽泛得多,“尹”不可能是知府的简称。例(2)中,“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也是不准确的,“殿下”应是中国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两个例子均犯了特指泛用的错误。

3.概念不清。是指命題者在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上设计干扰,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内容,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例如。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2020年全国Ⅱ卷第11题C项)

本例中,“禁中”“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说法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显然选项犯了扩大概念范围的错误。

4.生造臆断。是指命题者在解说的客观性上设计干扰,解说或判断不从客观出发,而凭主观揣度。例如。

(1)“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2018年全国Ⅰ卷第11题C项)

(2)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2018年全国Ⅱ卷第11题D项)

(3)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2019年全国Ⅰ卷第11题A项)

例(1)中,“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与“践祚”无关,是凭主观揣度添加的解说内容。例(2)中,“京”字单用固然可以称国都,但“师”字单用,是不可以称国都的。例(3)中,诸子百家中道、法、农三家固然有较大影响,但说是“最深远”就言过其实了,尤其是漏掉儒家更是不准确。也就是说,可以称“其中又以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上述三例的相关判断都没有尊重客观实情,而是凭主观揣度作出的判断。

5.混杂糅合。是指命题者在事物的隶属上设计干扰,将不属于某一范畴的事物纳入该范畴。比如。

(1)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2019年全国Ⅲ卷第11题C项)

(2)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2020年全国Ⅲ卷第11题A项)

例(1)中,“燕”不属于“三晋”,“三晋”除韩、赵两国之外,另一国为“魏”。例(2)中,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强化训练】

1.下列各项中,对《欧阳文忠公文集》《诚意伯文集》《杜工部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惜抱轩诗文集》等作品集的命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式、封号式、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

B.封号式、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

C.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封号式

D.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封号式、官爵式

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是( )

A.雨水 谷雨 B.处暑 霜降

C.惊蛰 清明 D.春分 夏至

3.对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的变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左迁:一般指升官。

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处罚官员。

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皇帝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请依下列各组人物的关系,选出正确的书信“提称语”的用法( )

A.苏轼写信给苏洵,可使用“左右”

B.李白写信给杜甫,可使用“大鉴”

C.曾巩写信给欧阳修,可使用“知悉”

D.左光斗写信给史可法,可使用“钧鉴”

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负责审核刑狱案件,主官称卿,下设少卿、丞及其他官员。

B.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高而权限广。

C.朋党指为私利而互相勾结,后专指排斥异己的结党宗派,古代官场常发生朋党之争。

D.尚即执掌之意,尚书亦称掌书,因为事务繁杂,后设立分部掌管政务,长官为尚书。

6.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官”即拜官,就是授官拜职,说“除”是指除去原有的官职而就任新的官职。

B.古时尚右,故以“右”指较高地位,“右迁”指晋升职位,“左迁”则指降低职位。

C.徭役是古代国家征派各阶层民众从事的有偿劳役,有力役、军役及其他杂役。

D.“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之丧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答案在本期中找)

《借双慧眼识“陷阱”——试探古代文化常识题的设误方法》参考答案

1.A 2.C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其中“清明”指的是“万物皆洁齐而清明”。“雨水”“谷雨”属于气候状况反映季节。)3.A 4.B(左右:不直称对方,而称其身边的下属,表示尊敬。知悉:用于长对幼。钧鉴:用于尊长或上级。) 5.B (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仅为正八品下。)6.C(徭役应是无偿劳役。)

猜你喜欢
写信给谥号书斋
我的书斋
妮妮猪的朋友圈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三尺书斋容天下
我在世界的另一端写信给你
没有字迹的信件
大美于斯书斋外
漫话谥号
辽太祖尊号谥号考辨
不识字